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2015-11-11陈锐谢小群杨普香
陈锐 谢小群 杨普香
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陈锐 谢小群 杨普香
茶园害虫中常见害虫约有300种,其中主要的有40-50种,以刺吸性和咀食性害虫为主,导致茶树生长受抑制,影响茶叶品质及产量,每年都因此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因防治需支出额外的费用。且现在各国对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对茶叶的农残指标愈发严格,就要求在进行茶园病虫害防治时要采用低毒安全的农药,计算安全间隔期,将农残问题最小化,从而增加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刺吸性和咀食性茶树害虫的发生和防治进行阐述,旨在对茶农防治茶树害虫起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一、茶园主要害虫
1.刺吸性害虫
1.1茶假眼小绿叶蝉
1.1.1形态特征
茶假眼小绿叶蝉别名浮尘子、叶跳蝉,茶园内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头端略大,浅黄绿色,后期出现l对红色眼点。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
1.1.2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妨碍物质运送,致茶树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呈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芽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影响茶叶的正常生长。
1.2茶叶螨类
1.2.1形态特征
为害茶树的主要螨类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其中以茶橙瘿螨为害较为严重。茶橙瘿螨的成螨体形小,橙红色至棕红色,前端体稍宽,由前向后渐细,呈胡萝卜形。幼螨初孵时乳白色,后变浅橙黄色,足2对,形似成螨,但腹部环纹不明显。
1.2.2危害症状
螨类为害主要是以成螨和若螨以针状口器吸取叶片组织的汁液,主要危害嫩叶和成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淡黄绿色,主脉红褐色,叶背有褐色锈斑,叶片向上卷,芽叶萎缩。
1.3黑刺粉虱
1.3.1形态特征
成虫体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肾形红色。前翅紫褐色,上有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若虫黑色,体背上具刺毛,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
1.3.2危害症状
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烟煤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树。
2.咀食性害虫
2.1茶尺蠖
2.1.1形态特征
茶尺蠖成虫灰白色,后翅比前翅稍短小,翅上披有褐色鳞片,翅的外缘有5-7个小黑点,有一定的趋光性。幼虫体长1.5mm-22mm,体色由黑色逐渐变为灰褐色。初孵幼虫爬行迅速,不畏阳光,2龄后怕阳光,晴天白天常躲在叶背或树丛间,受惊动后立即吐丝吊垂;清晨和黄昏后取食最厉害。茶尺蠖害虫在4龄后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
2.1.2危害症状
茶尺蠖幼虫在茶园中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型,多数茶园茶尺蠖成条块状或团状发生。表现症状为1龄幼虫吃食叶肉残留表皮,被害叶片呈褐色点状凹斑,2龄幼虫吃食能力强,被害叶片会形成穿孔或自边缘咬食嫩叶形成缺刻;3龄后害虫食量激增,严重时能吃光茶树上全部老嫩叶,造成秃枝。
2.2茶卷叶蛾
2.2.1形态特征
为害茶树的茶卷叶蛾有茶小卷叶蛾和茶长卷叶蛾,茶小卷叶蛾成虫体长约7毫米,展翅16~20毫米,淡黄褐色,前翅近菜刀形。老熟幼虫体长16-20毫米,头黄褐色,体绿色,前胸硬皮板浅黄褐色。
茶长卷叶蛾成虫体长5-10毫米,翅展22-32毫米,前翅黄色有褐斑。幼虫体长15-18毫米、黄绿色。前胸硬皮板近半月形,褐色;后缘更深,两侧下方各有2个小椭圆形褐斑,体表有白色短毛。
2.2.2危害症状
茶小卷叶蛾和茶长卷叶蛾以幼虫危害嫩叶、嫩枝,幼虫吐丝卷缀芽叶,匿居虫苞内啃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为害严重时茶丛蓬面红褐焦枯,芽叶生长停滞。茶小卷叶蛾幼虫有转移结苞的习性。且随虫龄增大渐转茶树中下部为害成叶或老叶,在茶园中有明显的发虫为害中心。
2.3茶刺蛾
2.3.1形态特征
茶刺蛾俗称“洋辣子”,幼虫体表带有毒毛,皮肤接触后刺痛难忍,常见的茶刺蛾主要有黄刺蛾、绿刺蛾和扁刺蛾。
黄刺蛾成虫雌虫体长15-17mm,翅展35-39mm,雄虫较小。翅的黄色部分有2个深褐色斑,雌虫尤为明显。幼虫体较粗短,老熟幼虫体长19-25毫米。头黄褐色,隐藏于前胸下;胸部黄绿色。自第2体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枝刺,上长黑色刺毛;体被有形似哑铃黄褐色大斑纹;末节背面有4个褐色小斑;体侧各有9个枝刺;体侧中部并纵贯2条蓝色纹。
绿刺蛾成虫体长15-16mm,翅展20-43mm。头和胸绿色,前翅基部褐色,外绿黄色,后翅和腹部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5mm,头小,体短而粗,呈圆筒状,黄色至绿色。从中胸到末节每节上有4个毛瘤,上生有黄色刺毛丛。
扁刺蛾成虫蛾体长10-18mm,翅展25-35mm。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35mm,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红点。
2.3.2危害症状
茶刺蛾幼龄幼虫只食叶肉,残留叶脉,将叶片吃成网状或半透明状。幼虫长大后,将叶片吃成缺刻,仅留叶柄及主脉,严重时将全叶食尽,造成减产。
2.4茶蓑蛾
2.4.1形态特征
茶蓑蛾成虫雌蛾体长12-16mm,足退化,无翅,蛆状,体乳白色。头小,褐色。腹部肥大,体壁薄,能看见腹内卵粒。后胸、第4-7腹节具浅黄色茸毛。雄蛾体长11-15mm,翅展22-30mm,体翅暗褐色。触角呈双栉状。胸部、腹部具鳞毛。幼虫体长16-28mm,体肥大,头黄褐色,两侧有暗褐色斑纹,腹部棕黄色,各节背面均具黑色小突起4个,成“八”字形。
2.4.2危害症状
初孵幼虫十分活跃,在枝叶上迅速爬行或吐丝下垂,借风力吹到附近茶丛上,并迅速取食和吐丝结囊。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茶丛光秃。虫体藏于囊中,护囊随虫体增大而加大增长。该虫喜集中为害。
二、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1.1茶园管理
主要通过冬季清园、合理耕作及施肥等方法改善茶园环境,减少越冬虫源,减少下一年茶树害虫的发生。
1.2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不同条件可以对茶树进行普通修剪、重修剪及台刈,并将剪下来的枝条、杂物清理并集中烧毁,减少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1.3人工采摘
人为地摘除茶树上害虫的卵块、低龄若虫,例如茶卷叶蛾会在茶树幼嫩叶片上吐丝结苞,茶蓑蛾会结囊吊在茶叶背面或者枝条上,可进行人工摘除并集中灭杀。
1.4灯光诱杀
大部分的茶树害虫成虫都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在茶园内设置诱虫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茶树虫害的发生。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低毒、无公害药剂进行喷杀。如茶刺蛾可选择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用2.5%鱼藤酮2250-3000mL/hm2对水喷雾防治茶尺蠖,或1%阿维菌素300~375mL/hm2(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使用)兑水喷雾防治。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2500-3000倍液。茶叶螨类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20%四螨嗪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
3.生物防治
3.1性诱剂
使用高浓度的性信息素进行有害生物的迷向防治,大量诱杀雄虫不但减少虫量而且也使种群繁衍受影响,减少了下一代的虫口密度,但会出现因连续使用而效果下降,目前研究出的混合制剂能很好地避免这种状况。
3.2生物制剂
茶小卷叶蛾的防治适期掌握1、2龄幼虫期,白僵菌每亩用含抱子量每克100亿的菌粉0.5千克,加水稀释后喷雾。核多角体病毒、可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药剂对茶尺蠖幼虫有很强的感病率,应在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用量为150亿-750亿个多角体/hm2。
3.3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
茶园环境内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通过人为释放赤眼蜂能够有效地防治茶小卷叶蛾及黄刺蛾。
三、存在的问题
1.农药残留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还是化学防治,农药选择、稀释比例、安全间隔期等就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且还会产生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等更为棘手的新问题,因此,在选择化学防治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
2.人畜安全
三种防治方法中化学防治需要充分考虑对人畜的安全性,在进行人工喷雾时需要工人做好保护措施,现有部分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取得初步成效,但植保无人机造价高昂,需要学习掌握操作技术,并不适合普通农户使用。而生物防治就需要注意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对其他昆虫的毒杀效果,如利用白僵菌防治茶小卷叶蛾时要注意它对蚕有同样的毒杀作用,需要避开养蚕区。
3.防治效果
在防治效果中,物理防治安全性最高,不需要考虑农药残留及对人畜的安全问题,但费时费力,需要多次实施,并且并不是所有措施在采茶季都适用;化学防治效果好,见效快但存在农药残留、威胁人畜安全、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生物防治的效果相对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对茶园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要注意对其他昆虫特别是天敌昆虫是否同样有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