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单一结构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性
2015-11-10张永雄
张永雄
从生物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看,物种种植单一问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种植结构单一,一个地区长期只种植一种农作物,土壤肥力会下降,生物多样性会消失,病虫害也会加重,所以,要经常调整种植的作物品种。
不同品种的作物混种比单一种植某一品种病害往往要轻。主要原因是有些病原物对作物品种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大面积种植某一品种,当某一病害大流行时,这些作物有助于病害的流行;如果混合种植不同的品种,当某一病害流行时,这些病原物只能感染某一品种,其他作物品种往往发病较轻或不发病,可以阻止病害的大流行,相对来说发病就轻。
美国农业生态学之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学教授米格尔·阿尔铁里认为:为了养活更多的人,需要的不但是更多的食物,更是公平地分配资源。事实上如今可供支配的大米、玉米和豆类等更加富足,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真的吃好了。就算今天有更多的人可以获得食物,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儿童仍然没有获得适当的营养。问题的根源在于食物品种的单一,土地资源分配不公。千百年来,小农在全球仅控制着30%的土地,他们消耗的水仅占全部耗水量的20%,但他们生产的食品却占60%~70%。如果给他们70%的土地,食品供应问题一下子就会解决。这种上千年不平等的土地耕作法不消除,养活全世界不断增多人口的生存环境和农业生态体系都将受到严重破坏。比如现在土壤中氮含量过少,这不是因为施用的氮肥太少了,而是因为导致氮形成的微生物进程出了问题。以害虫为例:往往要归咎于单一种植而失去的自然多样性,也就是说,人们必须缔造害虫的天敌能够逗留居住的环境。研究表明,混合种植的生产率高于单一种植,因为混合种植对光、水和营养成分的利用更为高效。
研究发现,单一种植的人工马尾松林容易发生严重的毛虫灾害,但如果混合种植其他树种,就能减少虫害发生。自然界中的森林都是混生的,不同的树木会引来不同的虫子,不会大面积暴发,而多种树木又会引来各种鸟类,从而起到了生态平衡的作用。而单一的人工马尾松林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容易发生严重的毛虫灾害。
单一大面积种植杨树对当地乡土的原生植物品种会有极大的抑制性。它们生长了,其他物种就难以生长,会慢慢地萎缩,最后造成地表光秃,没有草和灌木,也没有小乔木及各种中草药材等,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种衰减退化,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场所,林中动物十分稀少甚至绝迹,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容易发生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
为防治荔枝椿象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食物链的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更强。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使得害虫明显减少。
西双版纳历史上被称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当地政府鼓励农民在陡峭的坡地上种植橡胶。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开头几年,受到国家补贴和价格上涨的双重鼓励,农民们在所有能利用的坡地上都种上了橡胶树,用所谓的“经济林木”代替了原有的自然森林。但是,经济上增加了收益,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自然林地的破坏已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流失,水源减少(橡胶树要吸取大量的水),甚至带来了区域性的气候变化——西双版纳正在变得越来越干热。
单一种植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重农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措施调整,都是重农政策的体现。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与经济模式使得重农政策成为主流,并且成为国家富强的根本性力量,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弊端也是很大的,重农政策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暴发。单一种植抑制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及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逐渐落后。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余干县畜牧兽医局 邮编:3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