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
2015-11-10王秋萍
王秋萍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发展,特别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黄瓜,在日光温室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如何充分利用日光温室自然资源,抓好抢淡上市,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是值得研究的实际问题。现结合当地情况,总结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如下,以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
1. 备有机肥
种植一年以上的温室,每亩备优质腐熟的有机肥15~20米3;第一年的新温室,且无表皮土回填,每亩备有机肥25~30米3。结合当地养殖业情况,可利用鸡粪作优质有机肥。通过堆肥发酵后的鸡粪,是生产黄瓜等蔬菜的好肥料。选择在通风好、地势高的地方,最好远离居住区及鸡舍500米以上,将清理出的带垫料鸡粪堆积成高堆,外面用塑料布或泥浆封闭,封闭期间,翻动1~2次,让其充分腐熟。沤制时间一般为夏季20天左右,冬季2个月左右。
2. 品种选择
要想夺取黄瓜高产,品种选择很重要。选种时,既要考虑到抗寒性还要考虑到耐热力及抗病、长势、产量、品质等问题。要选择耐低(高)温、抗病性强、瓜条直、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如津绿1号、津优35号、津早1号、津早3号、冀美之星、津典303等。
3. 育苗
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供应元旦、春节“两节”市场为主攻目标,衔接延秋和早春黄瓜的供应,根据上市时间确定育苗播期,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播种、嫁接砧木南瓜籽。苗床土可采取下列配方:草炭+种植豆类或葱蒜地的表层土+腐熟的有机肥按5∶3∶2配制,或种植豆类和葱蒜地的表层土+腐熟的有机肥+蛭石按5∶3∶2配制。催芽播种后,当黄瓜下胚轴伸长到7~8厘米、南瓜的下胚轴伸长到6~7厘米、黄瓜的第一片真叶长到一角钱硬币大小时和南瓜的两子叶平展、真叶刚见时,是嫁接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时期,南瓜苗的下胚轴就会出现空洞,影响嫁接成活率。嫁接方法主要有靠接法、插接法。嫁接苗成活后,要经过大温差炼苗,白天棚温保持在25~30℃,不超过35℃不需放风,保持前半夜15~18℃,后半夜11~13℃,尽量早揭帘晚盖帘,不要过分控制水分,要充分接受光照,以加大昼夜温差来获取壮苗。
4. 定植棚的准备
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拔掉秋蔓,把棚内枯秧落叶彻底清理干净;先深翻土壤达到40厘米,然后封闭上下风口,高温闷棚,熟化土壤;对大棚骨架、后坡、前后墙体进行维护,并整理好吊蔓钢丝;定植前,每亩施腐熟鸡粪20米3左右+25千克辛硫磷+75千克黄腐酸钾复合肥,进行耕翻30厘米以上,粪土掺匀,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以利根系膨大,最后把地整平,做到无坷垃,为丰产打好基础。
二、定植及苗期管理
1. 定植时间和密度
黄瓜从播种到嫁接成苗约需30天,根据上述育苗期,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栽植为宜。选择整齐健壮的黄瓜苗栽植,如果苗整齐度不一致,大苗栽到温室的东、西部和前部,小苗集中到温室的中部,这样可使整个温室瓜秧长得整齐一致。
每亩栽植3500株左右,不需栽植过密,以提高单株产量为主攻目标,争取生产优质高产的无公害黄瓜产品。温室北面属弱光区,要适当稀植,按30厘米的株距,南边属强光区,要适当密植,按25厘米的株距。一般掌握的原则是:前密后稀,中间平均的原则。
2. 栽植及覆盖
栽植时要开穴摆苗,穴施磷酸二铵2~3克,也可在2苗之间撒施5克左右,而后在穴内浇水,水渗后填土固定小苗,把苗基质块按入泥里,基质块上面与水印面平。
待定植浇2遍水、中耕3遍后,再进行地膜覆盖比较合适。不宜采用栽苗后即覆盖方法,因为刚栽时盖膜,导致地温提高,使本来可以下扎的南瓜根停留在近地表的土层中,地表形成“浮根群”,当地温一下降,这些浮根便会被冻死。根浅根量少不仅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而且抗寒能力也大大下降,易造成“瓜打顶”和低温下生长点消失等现象。
3. 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把人行道浇透水,尽量降低棚温,防止高温烤苗,以利于培育壮苗;若晴天中午秧苗打蔫,及时放草帘遮阴;3天左右,秧苗度过缓苗期。缓苗期间,整理人行道及定植沟,及时查看苗情,更换差苗、弱苗。当植株新叶生长和新根扎出后,选择晴天浇缓苗水,水一定要浇足,要漫过苗根部。缓苗水后及时喷施百菌清和虫螨腈防病虫。浇缓苗水后待地皮发干时,及时中耕以利于根系下扎,培育壮苗。
4. 控制雌花节位
黄瓜的雌花节位一般控制在7节以上。可以采取人为措施进行调整。第一片真叶展开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5~32℃,夜间18~16℃;从第二片真叶展开起,清晨太阳未出来前温度达13℃即可;5~6片真叶后,温度控制在白天上午25~32℃,下午23~30℃,夜间13~20℃。如果经人为措施调整,雌花节位仍未控制在7节以上,甚至植株出现花打顶,此时要除掉瓜秧,摘除根瓜,保证瓜蔓的生长。
5. 中期管理
4片真叶以后,漫浇水1次,引导根系向外扩展,以后控水,加强锄地保墒,促进根系向深处发展。结合浇水,一次亩追肥“甲壳素”或“海藻素”7.5~10千克。浇水依据天气而定,晴天水分消耗多,蒸发量大,可多浇;阴冷天少浇水或不浇水。及时整枝吊蔓,摘除5节以下瓜胎,叶腋间的侧芽长到5厘米左右时,适时扳掉。黄瓜蔓长到7片叶时开始拉绳吊蔓,吊蔓操作要轻,以防拉伤叶片,吊蔓时使空中的叶片分布均匀,不互相遮荫。中期还要喷施乙嘧酚(或世高)、克露、虫螨腈和氨基酸钙,防治白粉病、缺素症及虫害。
三、结瓜期管理
1. 温度管理
一般白天上午温度控制在25~32℃,不超过35℃不放风,下午23~26℃,夜间16~18℃,清晨11℃左右。连阴天或浇水前使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棚,以利于提高棚温;当早晨温度低于12℃时,开始起放草帘提高夜温。
2. 追肥浇水
盛瓜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以磷钾肥,在底肥用大量有机肥的基础上,一般盛瓜期需追肥8次。每7天左右大水浇灌1次,经常保持定植沟湿润。每亩每次交替冲施高氮或高钾复合肥30千克,苗情差时可增施尿素10千克,并配套施用氮糖醋肥、磷钾动力和海藻素等叶面肥。
3. 预防病虫
一般预防病虫,应每7天左右喷施百菌清、百泰或世高+虫螨腈药液进行预防;以白粉虱、蚜虫及病害为重点预防,应7天左右喷施啶虫脒、虫螨腈等进行预防;以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螨足等为重点预防对象,应7天左右喷施克露、金雷、速克灵、叶枯唑+虫螨腈进行预防。一般在上午喷药,药液雾化要好,喷药从植株自下往上,逐叶背面都要喷到。
4. 植株调整
①摘老叶。黄瓜叶片从幼叶成长到衰老一般要经历60~70天。衰老叶叶色黑绿,发脆易折断,生产能力低,应及时摘除,但一次摘叶不宜过多,植株上必须保持13~15个功能叶才能使黄瓜正常生长。摘叶要在晴天进行,并留3~5厘米的叶柄,摘叶后喷施1次广谱性杀菌剂。
②放蔓。摘叶后要进行盘蔓,象盘发一样,把过长的叶蔓盘落到垄上,降低植株高度。正常的放蔓应该使植株所留的叶片能在蔓上伸展,不要因放蔓过低而使叶片相互叠在垄上,致使很多功能叶片因见不到光而受损,从而使生产能力降低并加速老化。放蔓后植株的高度不要低于1.4米,垄上只能盘蔓不能有叶,盘蔓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以防折断茎蔓。
③摘去雌花、掐卷须。卷须、畸形瓜和病瓜以及过多的雄花要及时摘除,以减少无效的养分消耗。
5. 后期管理
结瓜后期,植株已衰老,管理上以控为主,适当加大放风量,逐渐过渡到昼夜通风,以降低温度。同时减少浇水次数,以控制茎叶生长,促进养分回流,发生新根,多结回头瓜。追肥应以氮、钾肥为主,多进行叶面喷施,7~10天叶面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800倍液+叶面钙肥500倍液。15~20天小水浇灌;如需追肥,使用黄腐殖酸、水溶性肥料或氨基酸类肥料,不宜使用普通复合肥。随着秧苗进入生育后期,根系老化、吸收水肥能力减弱,要适当疏瓜并及时摘除畸形瓜,利于养分集中到商品瓜上。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体育南街91号农业局502 邮编: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