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11-10薛誉华张鹏程
薛誉华 张鹏程
【摘 要】 文章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机制双重角度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选用盈余—收益回归模型计量会计信息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产权性质观察结论差异性。结果表明:代理成本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越低;分析师跟踪可有效抑制管理层对会计选择的操纵,从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而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机制仍未有效发挥。同时,较之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代理问题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面影响更大,且中央企业的代理问题负面效应大于地方国有企业。
【关键词】 会计信息可比性; 代理问题; 监督机制; 产权性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2-0017-05
引 言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可比性是指经济业务相同时,不同主体的信息能显示相同的信息,若经济业务不同会计信息则能反映出这种差异(Simmons,1997)。自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改组并颁布一系列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IFRS)以来,会计信息可比性成为国内外研究新的理论热点。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可降低信息使用者的处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De Franco等,2011),故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因测度困难,较之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研究相对滞后。总的来说,初期研究均从会计准则趋同、协调的角度侧面考察信息可比性;De Franco等(2011)基于盈余—收益回归模型,设计了直接度量公司层面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测量方法,自此开启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直接度量和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直接研究还较匮乏。胡志勇(2008)基于会计选择方法间接研究了会计选择方法的影响因素,但会计选择方法的可比性并不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单独以会计选择方法上的可比性来计量会计信息可比性会存在较大误差。李鹏等(2014)研究了强制实施IFRS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目前仍缺少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其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首次从公司内外部双重角度研究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驱动因素,具有理论意义。一方面,本文的外部监督机制选用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双维机制,观察哪种监督机制更有效影响或是否存在协同监督效应;另一方面,公司内部角度本文重点探析管理层代理成本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公司特性下会计信息可比性是否有所差异。
2014年伊始,财政部进行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大规模修订,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因此,本文针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新一轮会计准则的实施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重点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计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实验设计两方面展开。
(一)会计信息可比性计量
Vander Tas(1988)设计出了H指数、C指数、I指数,这些指数均仅能计量某一项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信息可比性,而无法衡量单个公司层面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之后,Taplin(2004,2011)提出了T指数,将其扩大至单个公司层面计量,相似的还有Gower(1971)的G指数。但这些计量方法均是基于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相似度来测度会计信息可比性,尤其是公司层面计量时,T指数、G指数均为假设等权赋值进行的计算,且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并不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差异。因此,基于公司层面计量的T指数和G指数都可能片面扩大了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
De Franco等(2011)则将会计系统定义为由经济事件生成财务报表的转换函数,如果两个公司的会计系统相似,则两个公司的会计系统相互转换差异就越小,可比性就越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
De Franco等(2011)参考了Kothari(2001)的理念,设计出单变量的盈余—收益回归模型:
Earningsit=?琢i+?茁iReturnit+?着it (1)
其中,盈余Earningsit这一财务指标代表i公司t期的会计信息,Returnit表示股票收益率,意为股票业务这一经济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步骤四:
由步骤三计算出同行业内i和j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数值后,构建公司—年度层次的指标。这一步骤通过计算同期同行业与公司i配对的所有j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获得,用COMPAREit表示,数值大小代表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强度,即COMPAREit数值越大说明两公司i与j间会计信息可比性越强。
(二)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模型设计
根据公司理论,管理层往往会通过操纵会计政策以使自身效用函数最大化,当其进行盈余操纵时,会充分利用更多的会计判断,进而导致较低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同时,鉴于我国经济特殊国情,国有企业占据资本市场较大份额,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经理人的效用函数发生变量,盈余动机也会有所不同,而管理层是否会因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作出差异性的会计政策选择,仍有待检验。基于此,设计表征i公司t期代理成本的变量AGENCYit,以及公司属性的变量SOEit,同时依据前文分析思路,选取分析师监督机制ANALYSTit变量、机构投资者监督机制INSTit作为自变量,设计模型如下:
COMPAREit=?酌0 + ?酌1AGENCYit +?酌2ANALYSTit +?酌3INSTit+
?酌4SOEit+?酌5SIZEit+?酌6LEVit+?酌7MBit+?酌8ROAit+?着it (5)
借鉴罗炜和朱春艳(2010)方法,代理成本用管理费用率表示,计算公式为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企业时值为1,否则为0;分析师跟踪变量表示当期有分析师跟踪为1,无分析师跟踪则取值为0;INST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主要考察?酌1、?酌2、?酌3、?酌4系数显著性。用?酌3、?酌4的系数显著性探究会计信息环境的监督机制,预期监督机制越强,信息环境越好,管理层操纵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的动机较弱,信息可比性越强,符号为正。
此外,参考相关文献(Beuselinck等,2007;胡志勇,2008;李鹏,2014),选取与公司特征相关的指标:公司规模、负债率、账面市值率、资产利润率作为控制变量。规模越大,业务结构越复杂,会计信息可比性较低,预期系数为负。负债率高的企业基于债务违约的规避动机会采用更多的会计选择,预期系数为负。账面市值比为公司成长性,ROA为盈利性的代理变量,成长性越高、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可能会使管理层对自身利益预期更高,相应操纵会计盈余的动机较强,预期相应的系数为正。
二、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我国2007年起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因本文季度数据需要滞后16期计算会计信息可比性,故从2004年数据为起点来计算本文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即选用了2003—2013年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此样本选取区间既保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又能有效避免2001年会计制度变迁带来的影响。因此,考察影响因素时样本为2007—2013年的年度数据。
除季收益率、季度股权市值取自RESSET数据库外,本文其他季度数据均来自CSMAR国泰安数据库。数据筛选过程:(1)因金融业公司会计信息政策的特殊性,故剔除金融行业样本;(2)剔除ST、*ST股;(3)剔除16期季度数据不连续的样本;(4)剔除其他控制变量含缺失值的样本公司。
在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的研究方法设计中,本文同时控制了行业、年度的固定效应,以防止行业间、时间序列上的会计政策差异干扰预期结论;所有连续变量均进行了1%的双向缩尾处理,以消除极端数据的影响。此外,在上述多元回归模型中,进行了异方差一致性标准误差调整,即回归标准差按每个公司进行了归集,以避免出现公司特异性因素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面板A列示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分年度描述性统计结果。从均值和中位数大小可看出2007—2013年间会计信息可比性具体情况为:实施新会计准则第一年,2008年会计信息可比性有所降低,这可能源于企业对新准则的适应性学习;而自2008年起逐年提高,至2012、2013年信息可比性又有小幅降低,也与2012年我国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时间相关。样本区间内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为-0.0202,相应的标准差值是0.01,说明企业间会计信息可比性差异不大。
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面板B。样本主要特征为:资产利润率ROA的均值为0.034,样本资产负债率达0.529;有71%的公司当年有分析师跟踪,40.2%的上市公司有机构投资者参与,60.5%的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占样本的大部分比例。
(二)回归分析
1.代理成本结果分析
依据公式(5)中的模型,将样本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变量AGENCY回归系数为-0.0323,在0.01水平显著,说明代理成本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呈负显著关系。公司管理层基于代理问题,往住会掏空公司资源;代理成本越高,管理层往往作出利己的会计选择方法,以隐藏其“侵占”公司资源行为,从而使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印证了本文代理成本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假设。
2.监督机制:分析师与机构投资者角色分析
表2回归结果中,ANALYST回归系数0.0027,在0.01水平显著,而INST回归系数0.0006在0.10水平上并不显著。这说明分析师跟踪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呈正向显著性关系,而机构投资者并未发现与会计信息可比性较为显著性的关系,即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分析师跟踪起到了监督管理层操纵盈余的作用,而机构投资者却未有效发挥其监督角色。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已成为股票市场重要参与者。事实上,与西方类似,已有学者指出,我国机构投资者存在“羊群效应”,其并未起到金融稳定器作用,相反地起到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助推器作用(孙培源和施东晖,2002;Tan等,2008;Chiang等,2010)。虽然较之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信息获取能力,但作为新兴资本市场,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强,信息的收集成本高,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在此环境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基于偏好、套利等因素,会选择与自己掌握的私人信息相悖、跟其他投资者一致的决策,即羊群效应。在非理性情绪下,外界信息环境并不会因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加而有所改善;在非透明化的外界信息环境预期下,管理层会主动选择利己的会计选择方法,从而使得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侵占行为的抑制作用失效。本文结论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角色仍有待提高和改善。
3.产权性质的影响分析
不同产权性质下,分组进行回归,以观察监督机制等的变化情况。对比表3(a)栏与(b)栏,AGENCY回归系数分别为-0.0372和-0.0259,均在0.05水平显著,这表明较之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负面影响更大。表3(c)栏与(d)栏的AGENCY回归系数大小则表明,在国有企业中,中央企业的代理问题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负面作用大于地方国有企业。
此外,为验证表3回归结果的稳定性,本文还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成组进行对比,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成组进行对比,分别进行均值T检验。未列示表格的结果显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差为0.00224,t值为8.0451,在0.01水平显著;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均值差为0.00065,t值为6.4317,也在0.01水平显著,印证了产权性质对“管理层代理问题——会计信息可比性”关联性的显著影响。
此外,控制变量中,无论是分产权性质的分组回归还是全样本回归,SIZE、LEV变量均与COMPARE因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均在0.01水平显著。这表明,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上市公司,其业务结构较为复杂,债务风险较高,在此情形下,管理层会更倾向于作出较多的会计选择,隐藏坏消息,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可比性。
(三)稳健性检验
1.代理成本的其他计算方法
参照罗炜和朱春艳(2010)代理成本的计算方法,本文选用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指代变量,回归结果如表4的结果分析(一)。总资产周转率越大,代理问题较小,会计信息可比性就较好。AGENCY变量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佐证了本文的代理成本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关联结论。
2.金融危机影响
由于样本区间包含2008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需用到季度股票收益率、季度股权市值这一市场数据,为控制2008年金融危机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冲击这一事件对本文结论的影响,将2008年数据剔除,重新进行回归运算,结论如表4的结果分析(二)。AGENCY变量、ANALYST变量与INST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与显著性均与前文表2结果一致,说明本文结论具有稳健可靠性,不因样本大小和计算方法的改变而改变。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两个角度探析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代理成本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呈显著负相关。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优化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将管理层个人目标最大程度与企业目标统一,实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等信息质量的提高。
(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负面作用更大,且中央企业的代理问题负面效应大于地方国有企业。这说明应加快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尤其是改善国有企业中管理层的目标结构,以避免因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引起代理问题负面效应扩大化。
(3)较之于分析师跟踪的有效监督机制,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大并未起到有效抑制管理层操纵会计选择、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作用。未来仍应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教育引导,减少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对有效信息环境的影响,以发挥与分析师监督机制的双向协同效应,改善信息环境,抑制管理层操纵动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知柱,吴粒.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评述及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9):9-15,96.
[2] 李鹏,李晓东,陈希晖.强制采用IFRS对公司价值、股票流动性与分析师环境的影响——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104-112.
[3] De Franco G, S P Kothari, R S Verdi. 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4):895-931.
[4] 吕晓燕,张滕滕.可比性、公允价值模式和国际会计趋同[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18-123.
[5] 杨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2011(9):3-8.
[6] 王华,刘晓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2):90-96.
[7] 胡志勇.会计政策可比性:测定及其经济后果[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00-170.
[8] 刘孟晖,高友才.现金股利的异常派现、代理成本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5(1):152-160.
[9] 罗炜,朱春艳.代理成本与公司自愿性披露[J].经济研究,2010(10):143-155.
[10] 孙培源,施东晖.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兼与宋军、吴冲锋先生商榷[J].经济研究,2002(2):64-7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