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地理新课导入方法探索
2015-11-10李训兵
李训兵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中强调,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开始,学习方式的转变就要依赖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转变,采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就成为了重中之中。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我在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知识的衔接,特别是在需要进行知识对比的时候尤其适用,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按教材顺序是先讲自转,然后讲公转,设计课时都是2课时,在讲到地球公转的时候,公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等与地球自转部分的知识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此时采用比较法能够更容易地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所以,需要借助已经学过的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这节课,我的导入部分如下:
“前面二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有关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如自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下面请四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讲述。”。待同学们讲述完之后,我道出这节课我们的课题以及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去找关于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每组同学派出代表讲述,然后我用多媒体把这两个知识的对比展示出来,从课堂反馈练习的结果看,学生掌握的效果很不错。
二、故事导入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 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海陆的变迁》的时候,我就引入《神仙传·麻姑》这一故事,我搜集了不同的故事版本,进行了整理,故事一导入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后还有好多同学要拷贝我找的故事资料。
三、提问导入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但对于问题的设置很有考究,问题太浅显,有的同学会感觉到没有挑战而不屑一顾,问题太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回答不上,也达不到实际效果,所以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如,在讲到《中东》一节时,我以提问方式导入,提问如下:
“The middle East”你知道如何翻译吗?”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中东”,我说道:“很好,看来大家的英文水平很不错,那你对中东了解吗?能不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道:“中东地区处于亚洲的西部”,有的说道:“中东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区”,有的说道:“中东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战争,其中第一次就是以色列的建国战争”有的说到:“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淡水资源很缺乏,而且经常为了淡水而战争”,在同学们叙述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做了简单的记录,而后对同学们的讲述进行归纳,之后自然就过渡到中东地区的位置等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的“主体”地位。
四、事例导入法
采用事例导入法能够更容易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特别是时事性的事例的引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学习对自己有用的地理知识,可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比如在讲到中国地理当中的《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节时,我以前不久刚刚被新闻媒体广泛关注“韦帕”台风为例引入新课,刚引入,下面就有同学就举起手来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我便选择几位同学为大家介绍,在他们简单介绍基础上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资料补充(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然后进行了简短的小结:“台风作为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常见的天气系统,有着很强的破坏作用,除了台风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很多复杂的天气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有关我国的气候”。再如,在讲到《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的时候,我就从同学们身边的事例引入:“大家知道我们学习门前这条路叫什么?”,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新华路”,那你知道在新华路修好以前,我们这里是什么样吗?有的同学想了想之后回答道:“以前这一带都是比较破旧的街道,商店、超市都没有几个,但是现在已经很多了”,我接着问:“那你觉得新华路的铺设有什么作用?”,很多同学说道:“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接着我又引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例子,同学们也能够很快地说出它的作用。所以,可见源于生活的导入法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让学生融入课堂,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
五、活动导入法
相比于其他新课导入的方法而言,活动导入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初中阶段的学生一天都要上到7-8节课,除了体育课之外,很少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初中生处于心理、生理的高速发育阶段,对参与活动往往有着极大的热情,所以一个有意思而又贴近主题的活动一定会取到非同寻常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到《地图》一节的时候,我引入道:“今天,首先我们要开展一个名为‘寻宝A计划的活动,要求同学们主动报名参加”,话音刚落下,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课前精心准备了6张校园平面图,并在图上注上了比例尺、指向标,以及几个“宝物”的所在地,为了不让学生耽误过多的时间,我课前做了仔细的测量和计算工作,给定的时间是5分钟,5分钟之后有5位同学带着他们的“宝物”前来报道,还有一位同学没有找到,从简短的6分钟里看到,学生有着极高的热情,并且没有去的同学在看我在背投上打出的校园平面图,大家都在思考应该如何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和指向標去“寻宝”呢?待到几位寻宝的同学回来之后,我请其中一位同学简单讲解了他的寻宝过程,要求是重点强调指向标和比例尺的作用,在他讲完之后,我进行了小结,从课堂反馈练习以及课后的练习来看,95%的同学能够很好地掌握地图的相关知识,而且这节课过去很多天之后,还有好多同学在谈论他的“『寻宝”经历,还有的同学自己制作“寻宝图”开展班级活动。所以,从效果来看,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活动作为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很实用,而且是很有效的。
总之,如何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上课开始后的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运用简炼的语言、板书或事例等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要讲的新课上来,一定会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像:弓子一上弦,奏出美妙的乐曲。必然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