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国

2015-11-10

缤纷家居 2015年6期
关键词:奥威尔理想国娱乐

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么?在你的作品创作过程中间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进行创作?过程遇到什么困难?

重新审视当下时代里精神生活部分监禁、部分被信息无关汪洋所淹没的双重困境,我虚构了一个深海之下的国度,纸质书籍化为海上浮沫,同时集权者拿走了音乐这杆枪支,使文化一部分消逝无踪,一部分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公民在法规之下戴上面具将彼此隔离,此时,先行者点燃火把,将火苗在音乐的风暴声中传递。奥威尔担心“文化将被禁锢成为一片荒漠”,赫胥黎担心“文化将因琐碎而杂草丛生,大众为微不足道的事务痴迷”。这些学者可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可能是人类正站在一个历史必然性的十字路口——只是人们仍茫然无知。如今,我们重新观察预言家的担忧与顾虑,再于此捍卫自身,而避免再度陷入无知而恐惧的境遇中去。在《一九八四》中,人们为制约所痛苦;《美妙的新世界》中,人们享乐而忽视自由。奥威尔担心人将毁于憎恨之力的约束,而赫胥黎的设想里,人将毁于所爱。尼尔-波兹曼将此总结为两条道路可以让精神文明枯萎:一是让文化成为监狱,此外就是将文化转化为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以奥威尔和赫胥黎的担忧比较,不难发现,两种形态都已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并非单枪匹马,而是同驱并行。比娱乐世界的喧闹更为可怕的是娱乐的泛化深入人心。尼尔-波兹曼的忧心迫切:“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在这样的危机之下,诞生了我的创作《理想国》。

毕业创作开题的初始,我选择了这个自己一直期望探讨的问题,并将之代入作品,作为一个种子式的出发点,并围绕其构架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写出故事的雏形,并且做了一个以绘本语言传达主题的大纲。我希望能够将对于所处时代文化的感受,和对当下环境的认知和觉察力转化为艺术的语言来呈现。

你认为在绘本专业的四年学习生活中收获到了什么?

我们的文化由文字向图像发展,进入一个读图的时代,此刻的媒介便是图像。在如今部分信息杂乱纷扰,部分信息却全然避而不见的时代里,视觉如今作为现代人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绘本作为图画书也依然具备了视觉的审美特性,以带给人最直观基本的视觉享受,其次在新绘本图文之间呈现出全新的互文关系:并行、互补、交叉的叙述节奏也很迎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最后,在重图轻文的时代和商业运作的节奏中,文字书的逐渐失宠已经在慢慢导致文化中有营养的精神食粮遭到冲淡,甚至缺失。作为商品书籍的绘本在拥有视觉优势的当下,也足以承担起面向普罗大众传播文化和思想的一部分责任。

信息时代的信息特点在丰富、繁复令人眼花缭乱并且更新速度快得措手不及,对读者而言往往很难在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中理解和消化信息,现代人在庞大的信息量轰炸之下把目光投向了更直观生动,形象易读的内容。而图像和传统文本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比起纯文字内容来说更加迎合现代人对于信息的解读,同时在我的毕业创作《理想国》里,比起以图像为主的传统绘本,使用的图文并行共同叙事的方式又有了更充裕的文字阐释空间。

你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有预期吗?也可以谈谈美院这五年的生活,给你带来的改变与成长?

于我而言文字图像、或者雕塑装置、影像也好,都是表达的一种媒介,方式有百般千万,都是可以放置在同一文本下传达一个主题的,关注所处时代的分秒变化,而艺术语言的介质自由,思想也是无限。未来这个问题,我将继续做一个自由创作者。

猜你喜欢

奥威尔理想国娱乐
理想国叠影之魅
大理:梦游理想国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特型”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之路
名创优品的“理想国”
娱乐眼
努力学,尽情玩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