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秋何妨拈酸吃醋

2015-11-10王民集王飞

家庭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秋燥润燥酸味

王民集 王飞

中医对于秋季养生有“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之说。秋季进补,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养收之道”。传统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肺属金,秋主金,肝属木,金能克木。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木”,“酸甘化阴”意思是指酸味、甘味药同用以益阴的治法。酸能收敛浮阳,甘能化生津气,酸甘并用使阴虚得济,阳亢得平。中医所说的“酸” 的概念,不同于我们平时所吃的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之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伤津液,表现出一派“燥象”。患者多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症状。秋燥以中秋节前后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初秋久晴少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深秋初凉,西风肃杀,属凉燥性质。五行之中肺脏属金,旺于秋季。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自然界大气相通,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燥邪最易伤肺,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为防止秋燥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饮食上宜以滋阴润燥为法。《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

秋季养生应遵循中医养生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秋季肺脏当令,酸味收敛,可多食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饮食上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果蔬。秋燥最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性质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功;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水果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银耳、冰糖等清肺润燥之品,以顺应肺的清肃之性。因此,秋季的膳食还应“少辛多酸”,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

常言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确是经验之谈。每一种水果都有它自身的特性,要辨清体质加以选择。如平素内火较重、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者,宜多食梨、香蕉、柿子、猕猴桃等寒凉水果;素体阳虚、胃寒、脾虚泄泻者,则宜食桃子、荔枝、龙眼等性温的水果。

秋季是否需要多吃食醋呢?食醋味酸、甘,性平,含有大量的枸橼酸、醋酸和氨基酸,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目前,市场上醋的种类很多,如米醋、老陈醋、香醋、白醋、柿子醋、水果醋、姜汁醋以及保健醋等。经常吃醋可以很好的消除疲劳,尤其是保健醋效果更好;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可以预防衰老、美容、护肤等;可以增强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可以增加肠道的杀菌能力促进消化,利于吸收,能帮助人体有效的摄入钙质。此外,醋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扩张血管,防止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对病毒性肝炎还具有解毒作用。

食醋在秋季养生中是有益的,常吃对人体有一定的收敛补肺的作用,适合多数普通人群,尤其是对高血压、泌尿系结石、风疹、腹痛患者更有帮助。但胃酸过多、咳嗽、筋骨受伤,或正在服用某些西药者禁食醋。另外,在烹调胡萝卜与绿色蔬菜时要避免加醋。

温馨提醒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层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深秋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较大,冷暖变化极不规则,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最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哮喘等症。另外还有风寒湿痹关节病症及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养生重点除预防燥邪损伤外,还要防止寒邪伤人,注意保暖,增加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过多。正如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常言说:“御寒锻炼自秋始。”秋季里,为了抵御外寒到来,适应严寒气候的侵袭,还要不断提高自己身体的抗寒能力和耐寒锻炼。如果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外出旅游登高赏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秋燥润燥酸味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酸汤肥牛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多吃酸味食物可缓解焦虑
防腐剂和酸味剂对发酵萝卜保藏作用的影响
去秋燥 吃啥喝啥很重要
养阴清肺汤治疗秋燥咳嗽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