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中职教育“三个对接”
2015-11-09
编者按: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民自身全面发展也迫切需要系统学习的机会。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途径,是农广校的立校之根、发展之本。多年来的办学实践证明,中职教育是农广校农民教育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发挥农广校体系办学优势的重要途径。近日,全国农广校农民职业教育研讨会在江苏华西村召开,交流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经验做法,分析农广校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研讨稳定中职教育办学措施办法。会上, 基层农广校负责人热情交流,积极分享中职办学典型经验。本期经验交流栏目摘取河北省丰南区、江苏省泰兴市、湖北省东西湖区、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四地农广校负责人的发言刊登如下。
近年来,河北省丰南区农广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把农民中职教育放到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之中,积极发挥农民教育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为丰南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得到了区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5-2015年累计招收中专班学员4170人。其中2013年招收197人,2014年招收381人。今年上半年招收103人,秋季将招收100人。通过近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摸索总结出农广校中职教育的“三个对接”原则。办学必须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对接;教育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必须与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特色经济建设相对接;教学手段和办学形式必须与广大农民实际需求相对接。归纳出设法招生促发展、教育培训增地位的办学思路,真正把农民中职教育打造成了农广校的金字招牌,使农广校成为当地办好农民中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与时俱进不断扩大农民中职生源
面对近年来日趋激烈的招生形势,我们不是消极观望,而是充分发挥农广校中职招生的优势和特点,把农民中职教育招生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阶段工作重点、农业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新需求以及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体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变成地方党委政府抓的工作。
(一)围绕农村基层党建,联合区委组织部共同招生
在2005年以前,区委组织部每年都向各乡镇下发专门文件,对农村干部中专招生工作做出安排,但效果都不明显。在2005年农村干部中专招生工作启动时,我们反复思考,怎样改变农村干部招生工作的被动局面,让区委组织部和乡镇的领导都重视农村干部的正规化学历教育,使招生工作有一个大的起色呢?经过调研发现,农村党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居住分散等现实问题,而2006年中央要在广大农村党员中进行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如果开设党建专业,既发挥了我们熟悉农村、直接服务农民的优势,支撑了区委组织部的党建工作,又扩大了学校的服务范围,补充了学校的生源数量。于是,积极和省农广校沟通,商谈开设课程,确定招生方案。我们的想法与建议引起了组织部领导的极大兴趣。最终,区委组织部根据农村党支部的分布情况,按照学校的招生方案,确定了招收200名党建班学员的招生计划。这样,农广校的中专招生工作就变成了区委组织部交各乡镇的政治任务。结果,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200名农村党建中专班学员就组织完毕。学员学习费用由区乡村三级党建基金列支。
学校探索开设党建中专班,使农村干部学员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成为联络员和辅导员的做法,受到了唐山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在全省农广校系统中也开了先河。党建中专班的开设,提升了学校在区委组织部的地位,使学校很快被区委列为农村党建教育基地,无论是党员培训,还是农村干部正规化学历教育都重点向学校倾斜。在以后的农村干部正规化学历教育工作中,学校根据形势变化,相继开办了农村党建大专班、乡村社会事业管理中专班,从2005年到2014年的10年间,区委组织部共为我校组织生源2447名,其中中专班学员778名、大专班学员1669名。
(二)服务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坚持把骨干农民和种养大户作为重要生源
农业部2006年启动了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并要求农广校体系组织实施。我们当时就考虑,作为基层农广校应当怎样落实推进?生源怎样组织?工作怎么切入?经过反复学习相关文件,我们发现了以往在招生工作中的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去在农村招生中,到村干部这一层就算到头了,而农业部要求除了村干部外,种养大户、复转军人、外出务工回乡青年都属于学校的招生范围。于是我们扩大了招生视野,把丰南蔬菜集中产区作为中职招生新的切入点。谋划设计“丰南区农村知识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并列入区委《丰南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获得了专项支持。
经过调研,我们最初把目光放在大新庄镇。该镇农业人口5万多人,耕地1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2.4万亩。由于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过快,菜农在生产当中遇到很多技术问题没法解决而影响了收益。我们和大新庄镇领导商量,决定在该镇开设蔬菜生产中专班,提升蔬菜种植大户技术水平。
培养对象变了,相应的教学组织也要变。我们把教学班从县城搬到了乡镇,课程设置由管理类变为专门的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形式由学历教育变为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授课地点由课堂教学变为课堂与田间地头相结合。这在当时是比较超前创新的办班模式,不仅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区委政府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三)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进一步丰富农民中职学员结构
自2012年国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后,我们于2014年争取区政府启动了“智慧农民”培养工程。工程把实施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列为了首要内容。培养对象包括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动物防疫员、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各类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生产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学校分别在农业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村和蔬菜种植加工出口公司,各开办了一个涉农特色中专班,招收学员130人。区政府安排资金13万元,为每名学员担负1000元学费,省农广校承担了每名学员的教材费并免除上缴省市校的学费,学员全程免费学习。特别是在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办班,学校紧紧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增设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设施园艺等课程,选聘了蔬菜和园林方面的教师,突出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受到办班企业的欢迎。
今年,学校将按照省农广校要求,从已接受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中,择优选择100名参加特色中专班学习,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民中职学历教育相衔接的尝试。区政府决定,由区财政安排10万元资金作为学员学费补贴,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二、以让学员满意为目标组织教育教学
教学工作是解决招生进来后怎样教的问题,是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依托组织部招的农村党建中专班,还是依托政府招的涉农特色中专班,为使这些中专班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学校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教学班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班施治。
在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上,做法就是切实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与教材选定。在不改变专业课程设置大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班级学员的构成特点、当地产业发展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选定所需教材,并增加一定数量的乡土教材作为补充。如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休闲农业和乡村导游两门课,同时将学校编写的《实用棉花生产技术问答》等作为补充教材。二是师资选配。对于这些特色中专班,在辅导教师的选配上采取公共课全部由本校专职教师负责讲授,专业课则以外聘专家讲授为主。在选择兼职教师时,把握的原则有三条,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如对招收的农村党建中专班,聘请设班乡镇的党委书记等作为专业课辅导教师;对招收的涉农特色中专班,聘请省市区三级相应的各类专家作为专业课辅导教师。目前,学校已建立了由30多名外聘专家组成的师资库。三是授课时间、地点和方式。对于以一个或几个乡镇为单位建立的教学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农闲时节的白天,地点一般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而对于设在村的教学班,由于白天学员要下地生产,授课时间一般选择安排在晚上,地点在村委会的农民夜校。授课方式更是灵活多样,既有集中讲授、讨论答疑,又有现场指导。如在奶牛养殖中专班一次授课时,有学员将自家养的奶牛牵到课堂向老师咨询,老师现场解决了学员遇到的问题。学员感慨道:这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啊。
三、采取“双班主任”制加强班级管理
加强班级管理是使教学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在解决如何管的问题上,做法是在招收的特色中专班中实行双班主任制,并建立有效沟通联络机制,从而达到对中专教学班的科学有效管理。所谓双班主任,是指在招收的特色班中,安排两名班主任,一名由学校的专职教师担任,另一名由设班的乡镇、村或企业安排。设班乡镇的班主任一般由主管领导担任,设班村的班主任一般由所在村的村两委主要领导担任,设班企业的班主任一般由企业主管的中层领导担任。两个班主任各负其责,学校安排的班主任负责与设班乡镇、村或企业安排的班主任定期沟通联系,了解学员对授课内容要求和授课效果反馈意见,及时通知学校有关科室做好计划安排;设班乡镇、村或企业安排的班主任负责对所管班级学员的日常管理,并加强与学员的沟通联系,及时把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反馈给学校安排的班主任,从而使学员的需求和意见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学校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A级校,并被授予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突出学校称号。2010年,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唐山市丰南区分校 高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