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单招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励法探究
2015-11-09谭蓓蓓
谭蓓蓓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的单招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分析这一群体在当代高职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以兴趣激励法为理论基础,提出以兴趣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旨在激发单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教师改革提供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兴趣激励法;单招生
一、兴趣激励法
兴趣激励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兴趣为本采取的,能够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而学起来也就轻松自如的教学方法。教育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教育家的论述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需要兴趣。兴趣产生需要。对于学生而言,教学活动不能使其产生智力振奋和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消减;因此,就教师而言,应始终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把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以兴趣为依托,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单招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尽管我国英语教学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中,对英语教学的重视不够,无法满足现当代国际社会的需求。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问卷调查,总结出当前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自身素质低下、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主动性等主观问题和教学条件、 教师素质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
(一)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信心。以英语课举例来说,学生语用意识缺乏、听说能力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翻译能力不强等问题。总的来说,单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进而直接导致自卑,自信心丧失。高职教育缺乏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动机模糊。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学习气氛本身不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未经历高考的这一现实情况让学生对学习并没有更多的认知,从而导致学习动机模糊,直接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学习动机不稳定两个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单招生,较统招生思维更加活跃,性格更加叛逆,同时自律性较差。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甚至全身心投入,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方面,缺乏主动性,行为缺乏约束力,加上学习意识不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感到气馁,甚至自暴自弃。缺乏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就会专注地研究它。高职院校单招生英语水平整体偏低,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 认为英语学习方法单调,总认为外语没有汉语好学,心理中就存在排斥性,还有很多学生把学习英语的过程当成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因此,一要上英语课,就觉得有压力,很难学,而产生了负担。
三、以兴趣为本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诱因,是培养学习动力的基础。单招生这一特殊群体,本身的学习特点就决定了兴趣激励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根据高职院校单招生的现实状况,提出以下可行性方法和策略。
从学生的角度,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一)打破传统教学思维, 让学生树立“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新观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多以学生作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让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英语有别于汉语,学习的长期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不以为意更多的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感到畏难情绪。但是,如果让学生有机会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培养口语的气氛,深入的了解文化间的异同,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教师的角度,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相对单一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照本宣科的情况也依然存在。青春期的学生无法接受老气横秋的教学风格,更多的倾向于“接地气”的授课方式,教师的风格多变,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新鲜感,对于单招生心理而言,接受程度更高。(四)拓展和发展多元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上不来,与当前死板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分不开。一尘不变的教学形式必定让课堂死气沉沉,严重阻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教学内容的文化差异,又是影响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五)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当代社会,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生对于网络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毋庸置疑,通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视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增强学生知识与现实的联想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教授的同时,给与学生更多的制作PPT的机会,不断增强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曹少芳.试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兴趣激励法的运用【J】.理论前沿,(1):13.
[2]刘锦霞.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兴趣激励法【J】.教学园地,2009,1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