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2015-11-09朱菊秀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行为分析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

朱菊秀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各地涌现出的创新课堂教学行为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应选取具有趣味性、人文性、现实性、情境性特点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散创新思维,增强人文情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发展主观能动性,让案例教学能够真正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教学实效 行为分析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不能仅仅讲授教材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思想品德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选用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则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

一、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必要性

新课改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增加人文性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可见,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情操非常重视,这对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扩展到了实际生活,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等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而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知识是远离实际生活的。

二、案例教学法助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

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做一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课标的教学内涵,掌握好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融入教学知识,体现趣味性、人文性、现实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我从案例教学融合的特点出发,选取一些教学案例进行探讨:

1.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尽量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有关“礼貌”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表演有关去商场购物、去电影院买票、在家里招待客人、向路人问路等场景。学生按照平日生活中的表现表演就行(不要刻意表演),其余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要认真观察每位表演者的语言与行为,记录表演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学生看完表演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行为,都是有礼貌的吗?如何成为一名有礼貌的中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表演剧尽情地回答上述问题,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礼貌是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才算礼貌”“为什么要做懂礼貌的人”等问题。这种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良好的导入型教学法。

2.人文性的案例教学法

从思想品德学科属性来看,人文性一直是这个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可以融入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学案例应从“人文”着手,即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例如,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往往会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周边事情漠不关心,我行我素,甚至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鉴于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教师应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选用正反两方面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初中生的异常行为与表现,积极反思不良的表现;教师可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图片、新闻、视频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正面事例中吸收正能量,用反面资料来警醒学生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正确思考,在健全学生心智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完成德育教学任务。

3.现实性的案例教学法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局限性。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实践性,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源于生活实践,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生活案例与其相结合,鼓励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教学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故事:有一位老汉,育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很孝顺,其他三个儿子及其家人不孝顺。家中有几间房子、一处果园、少许果树、几头黄牛,每年村里农忙时,老汉通过自耕及帮助别人耕田而获得收入。后来,这位老汉外出做生意,把家里的黄牛与果园卖掉了。在外期间,老汉的生意很好,但后来患病,由邻居小李夫妇精心照料。他去世前立下了遗嘱,其中小李夫妇也获得了一部分财产。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些与本故事相关的现实性问题:什么是财产及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老汉的子女继承财产时是否一定平分?老汉的其他三个儿子是否享有继承权?老汉的女儿一家是否有继承权?本课以老汉对房屋、果园、果树、黄牛、生意等有关占有、使用、收益、处理等问题展开教学,根据课程需要来讲解财产、所有权等概念。通过老汉孩子们的“孝”与“不孝”及邻居小李夫妇的照料引出对继承方式的分析,进而实现教学的现实意义。

4.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

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情境性的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才能切身地体验和感受,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学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请5~6组学生分别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并表演情景短剧或模仿经典影视片断等,然后请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说出表演者所体现的某种情绪。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表演,学生会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喜怒哀乐的情绪,在表演中学生也能体会到扮演角色时的不同心情。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体验,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从而更深层地理解情绪的特点。

三、结语

新课改推行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任重道远,要想提升教学实效,就务必从本质上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只有深刻了解新课标的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选取的案例教学法仅是我对实际教学的一种探索,但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应具备趣味性、人文性、现实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海婴.以教学反思为引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J].当代教育,2014(3).

[2]李应芬.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6).

[3]方虹.开启品德与智慧之门——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5(21).

猜你喜欢

行为分析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罪犯行为分析方法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及若干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