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蜜月季”

2015-11-09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0期
关键词:访英朗德中欧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如同开启了中欧之间的“蜜月季”。

10月24日,习近平刚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一天后,荷兰王室就踏上了为期5天的访华之旅。其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在10月29日到30日访华,法国总统奥朗德将在11月2日到3日访华。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跟欧洲4国进行高层互动。

即将到来的默克尔,已经是上任后第8次访华。因为来得最为频繁,她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默大妈”。每次访华,除了北京,默克尔几乎都要去认识一个新的中国城市,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上次来华,“默大妈”在成都学习了宫保鸡丁,还买了豆瓣酱。这次,遵循以往的惯例,她还将继续对中国城市的的探索,和李克强总理共赴合肥。

这也将是奥朗德担任法国总统以来第二次到访中国。2013年4月,奥朗德曾经对中国进行了37个小时的旋风式访问。

习近平访英刚结束,默克尔和奥朗德就急吼吼地来了。个中缘由,当然不排除双方既定的议程安排。“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成立于2010年,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商定建立,至今已顺利开展三轮。去年的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今年10月,默克尔总理来中国,也是这一机制的既定安排。按照安排,德国总理默克尔会率自己的内阁来中国和李克强总理及中国政府部门会晤对话。

国际问题专家崔洪建认为,既定的议程安排之外,经贸才是主要原因。从今年来看,中欧的贸易在下滑,所以法国、德国都想想一些办法,将下滑的趋势止住。习近平访英后,中英合作给欧洲其他国家做了一个示范,而这对德、法也是一个激励。

图/CFP

具体来说,习近平访问英后,中欧双方合作领域有很多突破,比如核电、基础设施等方面,这种模式的合作在中法、中德之间是没有的。德法想要止住外贸下滑的颓势,就要拿出一些更具竞争力的领域来和中国谈。

《人民日报》在10月26日发表了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及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联合撰写的文章,题目是《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文章称:“为应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性紧迫问题,我们各自同中国的伙伴关系从未像今天一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文章还强调说,“中国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技术升级。德法两国是中国推进现代化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2014年法德对华贸易额创纪录地达到2000亿欧元左右,约是中国同任何其他欧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的近4倍以上。我们是“中国制造2025”创新蓝图中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国家。德国的“工业4.0”规划和法国的未来产业战略广泛涵盖了一系列关键领域。”

目前,中国已是除美国外,德国在欧洲之外第二大出口市场, 2014年德国对华出口670亿欧元,中国对德国出口730亿欧元。实际上,中德之间已经形成一种几乎完美的共生关系:德国需要出口市场,中国需要德国技术。

除了经贸原因,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欧洲对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于默克尔此访的议题,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透露,中德高层会晤期间,双方除了经贸议题外, 包括席卷欧洲的难民问题、乌克兰危机在内的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也或将被讨论。

专家认为,在与中国合作方面,欧盟、德国和美国是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双方有竞争关系。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在面对中国张开怀抱欢迎相关国家加入亚投行时,西欧国家无一例外地抛开美国的反对意见,全部积极加入了亚投行。这种令人玩味的关系,促使默克尔在习近平出访美英之后,有更迫切的访华需求。

政经之外,法德需同中国合作的热点问题还有很多。离11月底召开的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仅有1个月时间。奥朗德此次访华,碳排放及环保将是双方讨论的重要话题。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49个国家递交了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但各方在关键议题上的分歧还有待COP21解决。法方目前希望全力以赴,确保COP21的成功。此前,在习主席访美时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次,两国领导人将为COP21取得成功共同发出呼吁。

法媒认为,中欧高频度的互动,正让升级版中欧关系的雏形浮出水面。逐渐摒弃零和游戏的思维,不断超越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差异的羁绊,更令其战略价值也不断放大,而这对于中欧双方来说无疑是双赢。

猜你喜欢

访英朗德中欧
本期导读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建筑师行迹中欧
博客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