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的创新教育
2015-11-09刘淑花
刘淑花
摘要: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
关键词:意思;精神;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55-0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是弹好"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自主探究"三步曲。
1.找准切合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找准进行创新教育的切合点,适时点拨,合理拓展引申,有机渗透,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从而让"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第一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教材为我们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提供了很多契机,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驾驭教材,找准切合点,合理挖掘,恰当引申,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讲道:要真正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导入新课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案例:杜仲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它原产于我国四川、云南等地,现在基本上弃之不用。而日本虽然在十几年前才开始种植,现在却对杜仲叶进行了开发,深加工成杜仲茶,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这时,我启发学生:为何两国对待同一事物的观点截然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我进行了及时点拨:创新的思路比资源更重要,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都要有一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这个案例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能诱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2.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政治内容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要提前备课,结合一些经典的故事、漫画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具体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例如,在讲授哲学中"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内容时,笔者就结合现在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环境污染现象来具体说明。近十年来,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们可支配的财物也快速增长,但是这样的快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忽略了生态学系统的平衡,透支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甚至局部破坏了生态系统。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大气、土壤等最基本的物质都受到了污染,这就是大自然对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惩罚。通过这个事例给学生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了教材内容,还能促使学生从自己做起,做一名环保志愿者。同时,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深刻理解政治内容。
3.选用恰当的课堂形式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在课本上,而是在实践中。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一节时,笔者给学生预留了几个思考题:我们住的房子的价值由哪些因素决定?当前影响房子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跟价值有什么关系?课堂上教师跟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学生踊跃发言,把能想到的影响房子价值的因素都列举出来:土地成本、建材成本、税收、供求比例、人均收入、投机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商品房的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虽然短期跟价值相差很大,最终房价会回到合理的价位。这种讨论式的教学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比较抽象的内容,而且使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发现和研究身边典型的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重视教师主导为更重视学生主体,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自觉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4.1一人当一次"教师"。有计划的安排指导学生每四人一组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然后进行组内试讲,每节课给一个学生10分钟的上课机会,"老师"必须简明扼要的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4.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而课堂讨论是训练学生两种思维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互相交流切磋甚至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讨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分组讨论和全班集中讨论.分组讨论,争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全班集中讨论,是面向全体学生,范围较大,它的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要是给予巧妙的启发和点拨,就能使学生熔为一体,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无论采用哪一种讨论形式,都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得到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辩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这一框题时,我结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一时事热点,联系教材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有的同学从国际组织分类的角度分析说明;有的同学从政权组织形式的角度分析概括;有的同学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来解释。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分析之后,我又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所以在我国上海举行,是因为上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的缩影。在上海举行充分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都为我国能举办这样规模的国际会议而感到自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被极大的激发出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