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内河渡口现状分析及建设标准研究

2015-11-09肖金龙

中国水运 2015年8期

肖金龙

摘 要:通过开展内河渡口建设标准化专题调研,对我国内河渡口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和需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首次提出了内河渡口的系统分类标准,并明确了乡镇渡口建设标准化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内河渡口 分类标准 乡镇渡口

我国内河渡口的发展现状

内河渡口作为内河渡运的基础,相比吞吐量庞大的货运港口码头和专用旅游码头,没有相对丰厚的利益回报,无法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具有公益属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支流、小河、湖区、库区等公路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渡运仍然是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出行、生产和学生上学不可缺少的出行方式之一,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来的建设,我国内河渡口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共有内河渡口约1.9万处,年均渡运总量约3.8亿人次。

1、内河渡口分布的整体情况

我国内河渡口数量众多,有广泛的分布,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且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相对集中(表1)。

2、渡口基础设施的现状

目前国家对内河渡口基础设施的组成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省市对其组成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综合各省市反馈的材料,内河渡口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渡口道路、渡口码头、配套附属设施。通过2006年以来内河渡口标准化的改造,各省市重点完成了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改造,使得我国的内河渡口基础设施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渡运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由于我国内河渡口总量较大,建设改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内河渡口基础设施特别是乡镇渡口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

2.1渡口道路的现状

目前渡口道路主要采用与就近农村公路或乡村机耕道相连接的方式,其建设没有统一标准,连接道路的长度也长短不一,结构型式多种多样。渡口道路的结构型式主要有混凝土路面、混凝土台阶、条石台阶和泥土路面。从函调和现场调研反馈来的情况看,泥土路面的比例较大。

2.2渡口码头的现状

我国内河渡口码头规模普遍较小,缺乏统一建设标准,结构简陋,型式多样,主要有自然岸坡码头、砂石路面码头、简单固化码头、混凝土阶梯式码头及砌石阶梯式码头等:①自然岸坡码头技术条件差,基本上没有功能性设施。码头路面多属于自然形成,还停留在泥草或泥沙路面。雨天路面泥泞湿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②砂石路面码头由粗砂或砂卵石组成,路面不平整,不利于人们行走。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对于过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类渡口设施简陋,不能满足人们对渡口安全性、快捷性、舒适性的要求,也属于急切需要被改造的对象。③简单固化码头是在路面上铺上一层混凝土,对码头路面进行简单的加固处理,形成一条倾斜的水泥坡道。这类码头技术条件相对较高,在河岸边坡较缓的情况下使用较普遍。但是部分省市的简单固化码头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不少路面出现大量裂缝,码头已经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修缮。④混凝土阶梯式码头是用混凝土将码头坡面改造成梯段踏步台阶,技术条件高,对于岸坡较陡的人行渡口码头常采用这种结构型式。⑤砌石阶梯式码头和混凝土阶梯式码头类似,只是其使用的材料不同。

从函调和现场调研反馈来的情况看,内河渡口码头多为自然岸坡码头和砂石路面码头,其中大部分为历史遗留下来,少数为改建码头,且改造的渡口码头多为下河公路和下河人行梯道形式,山区地带下河公路坡度较陡,人行安全隐患较大,下河人行梯道都沿岸自然坡道修建,台阶高低不一;平原地带下河公路距离较长,与公路连接段多为土石路面。

2.3配套附属设施现状

内河渡口配套附属设施的组成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省市对其组成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综合各省市反馈的信息,配套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救生设施、安全监控防护设施、候船亭(室)设施、排水和消防设施、供电照明设施、渡牌渡碑等。从函调和现场调研反馈来的情况看,多数渡口只有简易的配套附属设施,部分渡口基本没有建设完备的配套附属设施,主要体现在:基本没有渡船系锚设施,靠人工拉船靠岸;部分渡口存在渡牌的安放位置不醒目、年久失修等问题;渡船靠泊平台和梯道边缘未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大部分渡口没有给排水和消防设施,无供电照明设施;有公共厕所的渡口数量很少,基本没有设置停车场,大部分人行梯道渡口缺乏服务于小型机动车的基础设施。在现代化安防设施配置方面,少数省份对日均渡运量较大的重要渡口实施了视频监控,如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渡口建设标准的基本内容

1、内河渡口的分类

1.1 内河渡口的分类情况

从函调和现场调研反馈来的情况看,我国各地的内河渡口分类标准不统一。有的地区按照渡口所在水域的河流特性分类,如福建省、上海市;有的地区按照渡口的管理性质的不同来分类的,如江西省等。目前,我国内河渡口的主要分类情况汇总如表2所示。

对于其他名称的内河渡口,如“汽车轮渡”,部分包含于“公路渡口”之中,或部分包含于“乡镇渡口”之中。目前内河渡口的分类不相统一,且存在相互交叉,不能涵盖所有类型的内河渡口,因而亟需进行规范。

1.2 内河渡口的分类标准

我国内河渡口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各地区的分类方式也不一样,比较常用的分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内河渡口所在水域河流特性的不同,将内河渡口分为山区天然河流渡口、平原天然河流渡口、天然湖泊渡口、山区水库渡口、平原水库和运河渡口;第二种按照渡运性质(服务对象、区域特征、行业类别)进行分类,将内河渡口分为公路渡口(为国道、省道、县道的组成部分)、铁路渡口(为铁路的组成部分)、城市渡口(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为当地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服务)、乡镇渡口(设于农村或集镇,为当地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服务)、专用渡口(服务于工矿企事业单位或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公共园林,不具有公共交通性质,但是涉及人员通行和安全)。

按照第一种分类方式,我国内河渡口整体以山区天然河流渡口、平原天然河流渡口和山区水库渡口为主,占比依次约为38.6%、27.7%、24.9%,天然湖泊渡口、平原水库渡口和运河渡口所占比例较小,均不足5%。按照第二种分类方式,我国内河渡口以乡镇渡口为主,占比达到93.3%,其次是专用渡口、公路渡口和城市渡口,占比分别约为3.3%、2.0%和1.4%,而铁路渡口占比最小,约等于零。结合上述两种分类方式可知:内河渡口按照渡运性质进行分类,既可以涵盖我国所有类型的内河渡口,又可以反应乡镇渡口占全国内河渡口绝大多数的现状。

2、渡口建设标准化要求

江斌提出了渡口建设标准化的验收标准,但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内河渡口,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我国目前没有出台统一的内河渡口建设标准和规范,但是公路渡口、铁路渡口、城市交通渡口、专用渡口因其规模、作用、所处区域等因素,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较高的重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参照执行了内河港口码头、公路等领域的相关建设标准,建设管理较为规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服务能力较为充足,质量安全较为可靠,基本可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而针对乡镇渡口,由于单个渡口的建设规模普遍比较小,且往往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边远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难以参照执行现有水运工程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大,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是当前我国内河渡口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仅有江西、重庆、湖南等少数省份制订了建设要求,但一致性较差,亟需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予以指导和规范。因此,针对乡镇渡口标准缺失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有利于弥补我国内河渡口建设管理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促进内河渡口的协调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2.1 渡口的等级划分

在已制定建设改造标准的省份中,各省内河渡口特别是乡镇渡口的等级划分指标也不尽相同。在渡口的等级划方面,有的地区按照单日最大渡运量或年均渡运量分类,如江西省、重庆市、陕西省、贵州省、湖北省;有的地区是按照渡口链接道路的等级来分类的,如甘肃省、河南省。目前,我国内河渡口的等级划分情况如表3所示。

综上所述,在渡口的等级划分方面,选取年均渡运量和单日最大渡运量作为渡口分类指标,也是从我国内河渡口,特别是乡镇渡口的等级划分情况出发,体现了“以人文本”的观念,与人民群众的渡运需求是保持高度一致的。

2.2 渡口建设的主体内容

按照各省各自的分类标准,其对应的建设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目前,各地乡镇渡口的建设内容一般包括码头、标志牌、候船室(亭)、安全设施、其他公共设施等,但大多没有配置齐全,基础设施的技术参数也不统一,不能满足群众基本的渡运出行需求。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4),综合考虑已有的内河渡口地方建设标准,乡镇渡口建设的主体内容应包括码头、道路、候船室(亭)、安全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各级别渡口宜结合渡运量指标予以分别细化,这样不仅有助于规范各级别渡口建设的侧重点,也有助于体现乡镇渡口与其他类型内河渡口的区别。

结语

总体上看,内河渡口基础设施特别是乡镇渡口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其中乡镇渡口超过1.8万处,占全国内河渡口总数的93.3%,其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设整体滞后,是我国渡运安全的重要隐患,其标准缺失的问题是制订渡口建设标准需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内河渡口建设标准化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袁达全,王春平,等.全国内河渡口现状专项调研报告[R].武汉: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

[2] 袁达全,王春平,等.内河渡口现场调研情况概述[R].武汉: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

[3]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湖南省渡口改造规划[R].湖南: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012.

[4] 江斌.论渡口标准化建设[J].中国水运.2013,13(12):230-231.

[5] 江斌,等.江西省标准化渡口建设方案[R].南昌:江西省港航设计院,2011.

[6] 许足怀,张爱平,等.湖南省人行渡口码头建设技术要求[R].长沙: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7]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农村渡口改造示范图集[R].重庆: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