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研究综述

2015-11-09曾先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教职业院校

曾先锋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安司法系,海南海口 571100)

在1997年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计1266所(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目前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和办学数量基本达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近年高考生源的持续萎缩,使招生批次靠后的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危机。走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院校生存、发展的首要目标。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在此背景下作为主要承担培养人才任务的教师的职教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为全面了解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笔者以“职教能力”、“职业教育能力”和“职业能力”为题名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日期为2015年8月8日),提取近年来学术性较强的论文39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两篇),分析我国学者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概念、构成、现状和缺失原因分析以及培养途径等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以期推动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研究的深入。

一、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概念

对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可谓是见仁见智。

李耀麟[1](2011)认为高职教师职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和学生行为主体的精神,以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及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

王桂玲[2](2014)借鉴舒尔茨的观点认为教师职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学术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总和。

袁年英等[3](2015)认为高职教师职教能力是指高职教师胜任高职教育教学需要而须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包括高职教师胜任专业理论知识、原理教学的能力和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教学的能力。

陈龙图[4](2015)认为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就广义而言,它是指教师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所应具备的一切与之胜任工作有关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从狭义来理解,则是专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从以上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来看,当前国内关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学者们的研究几乎同时强调以下几个要素:专业理论知识、岗位实践操作技能以及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二、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构成

对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构成,李畅、王国庆[5](2010)认为企业实战能力、课程整合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三大职教新能力。

李耀麟[1](2011)认为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职业实践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以及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

聂洪波[6](2012)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与学生的沟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等。

袁年英等[3](2015)认为有三部分方面组成:一是教育学能力是高职教师职教能力首要的基本能力;二是专业理论知识、原理是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根基;三是行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技术技能是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保障。

陈龙图[4](2015)认为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由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构成,其中核心能力包括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协调组织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的能力;自我更新知识和开展科研探索的能力;发展与维护教师自我和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准备的能力。

通过上面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主要包括一线岗位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含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等)和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

三、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现状及缺失原因分析

对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现状,李爱香、李源强[7](2013)认为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理念、职教经验、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职教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还不符合要求。并指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缺失原因是: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教师行业职教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对教师行业、企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方面重视不够;对教师行业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王乌兰[8](2015)认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师职教能力远不能满足我国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教能力已成为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职教能力低的原因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主要在工科大学或师范院校培养,其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从学科出发的专业教学论模式,且进入职业院校入职时没有严格标准,入职后的培养则具有零散性、形式性等特点。

四、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对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措施,汤霖、邬亚平[9](2011)认为提高关键是:制定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制定教师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长效更新计划;制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工作考核办法。

李春来[10](2012)在对本校教师测评基础上认为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水平;其次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最后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促进提高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形成常态模式。

李爱香、李源强[7](2013)在以本校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认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有:依托“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教师企业实践模式;基于各类培训下的教师成长模式;“以赛促学”下的教师实践模式;“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模式和匹配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

王桂玲[2](2014)认为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主要为学术访问、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继续教育培训等;另一部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为职业资格证的获取、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等。

陈龙图[4](2015)认为提升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加强教师职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教育;以教师职业成长和双师素质发展为动力;以学校、企业两个阵地为依托;形成长效系统的学习与培养提升机制和建立完善的职教能力考评与激励机制。

从以上学者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倾向下列三种途径来提升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水平,这是首要途径,其次通过学术交流和访问、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教师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最后注重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并匹配较为完善的职教能力考评与激励机制。

五、结语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近年来我国学者们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构成、现状和缺失原因分析及培养途径等方面。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比如校企合作措施以及在企业、行业锻炼的教师如何切实学到一线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探究校企合作机制;教师学到的一线岗位操作技能如何有效的转化实际有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未来对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研究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大高职教师职教能力支撑理论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相对成熟,而与这几门学科交叉的职教能力,应该考虑如何吸收这些学科已有的大量研究成果作为自身研究的理论支撑。比如职教能力的内涵能否借助多学科理论加以精炼;突出一线岗位的操作技能如何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等等。二是应重视实证研究。对职教能力的研究应当采用定性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这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等学科类似。而目前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没有发现实证类研究的文章,后续应多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等进行实证研究。三是加强比较研究。对职教能力可以从地区特征、学校性质等维度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和发达国家职教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吸取精华,提升研究的宽度。

[1]李耀麟.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与测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48-51.

[2]王桂玲.产业转型升级下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J].晋中学院学报,2014(12):81-83.

[3]袁年英,董汝萍,张启强.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138-140.

[4]陈龙图.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4)下:65-68.

[5]李 畅,王国庆.谈高职教师三大职教新能力的再造[J].教育与职业,2010(1)下:48-49.

[6]聂洪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7]李爱香,李源强.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J].潍坊学院学报,2013(8):111-113.

[8]王乌兰.职业院校培养教师职教能力的必要性[J].内蒙古教育,2015(1):16-17.

[9]汤 霖,邬亚平.论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提升[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107-108.

[10]李春来.高职教师(工科类)职教能力培养的策略探析—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105-106.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职教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