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小村庄
——探寻农村幼教发展之路
2015-11-09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马以念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马以念
在那遥远的小村庄
——探寻农村幼教发展之路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马以念
桃李幼儿园孩子的快乐生活
怎样在现有条件下使农村幼儿尽可能接受好的幼儿教育,是许多幼教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2006年至2010年,由我国商务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贫困地区社区综合发展项目”(LARC)有一个子项目——在我国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选择8个贫困县,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ECD)。我参与了该项目的专业指导工作,因而有比较多的机会深入考察这些地区的农村幼儿园。通过对这些县的调研,我们归纳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儿童入园率低;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在园教师合格率低;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养育知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园的服务范围和能力有限,硬件设施短缺,等等。如何通过项目的实施寻找出路?怎样才能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提高当地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实现家园共育以及建立基层跨部门合作机制,抓好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保健工作呢?对此,我们做了一系列尝试,如,对幼儿园教师、家长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城乡幼儿园开展交流帮扶活动,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必要的办园设备和学习资料等。但是由于受经济文化差异、城乡差异以及幼儿园教师文化和专业基础差异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工作一时很难见效。于是,我们又在这些贫困县的农村选出一些幼儿园,重点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适宜的教育方法,以期让他们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示范性,再以他们成长的经验推动相同背景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甘肃省武山县山丹镇渭河桃李幼儿园(以下简称“桃李幼儿园”),就是其中发展得比较好的一所幼儿园。
在项目实施前,甘肃省武山县农村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倡导下已经办起了不少幼儿园。我们在选择项目示范园时,没有选择那些办园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农村幼儿园,而是选择了这所办在农家小院里的幼儿园。在这里,我把这所让我一想起来就感到非常愉快的幼儿园介绍给关心农村幼教的同行们。
乡村里最快乐的孩子
桃李幼儿园就办在付晓非园长、张连玉老师夫妇自己家的院落里,他们把那里打造成一个孩子们的乐园:院子半边是空地,半边是一条一条的田畦,种植着不同品种的植物,有西红柿、辣椒、茄子、卷心菜、韭菜等蔬菜,也有草莓、葡萄等水果;院墙的四周种有梨树、苹果树、杏树、樱桃树和花椒树,院子的墙边还饲养着兔子、鸭子等。每天一大早,孩子们就高高兴兴地赶往幼儿园,在支教老师捐赠的旗杆下升国旗,在洒满阳光的田畦间做操、做游戏,进行各种有趣的教育活动,有时还协助老师在田地里除草捉虫,等果实成熟了大家一起采摘、品尝。付园长说:“我们村里不种花生,孩子们从没见过花生是长在哪里、怎么长的,我就找了一些沙土和他们一起试着种。第一年没有种出来,去年花生长出来了。现在,孩子们可以看到他们爱吃的花生是怎么生长的了。”分布在前后院子的一些“大型玩具”——软梯、轮胎车、树墩桥、摇摇船等,都是付园长和张老师自行设计制作的。他们还把废旧布料裁成条状,固定在墙上孩子们伸手可及之处,做成简易的“墙上图书架”,把各地捐赠的幼儿图书摆插上去,供孩子们自由选读。以往,我们常听说有的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而桃李幼儿园的孩子却不愿意离开幼儿园,中午回家吃完饭扔下饭碗就很快跑回幼儿园来了。从2008年到2014年,先后有多批幼教工作志愿者去参观过这所农家幼儿园。一位香港青年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群生活得非常快乐的孩子们。”这既是他的直观感受,也是最客观的评价。
创造性地利用农村资源
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通常是极其有限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曾向付园长介绍:南方一些农村幼儿园同样没有通自来水,但他们想办法把竹杆打通做水管,管子上每隔半米打一个小孔,然后从一头注入清水,孩子们就用小孔中流出的水洗手,这比大家围着一盆水洗手要卫生。不久,当我再次来到桃李幼儿园时,看到他们在一口大水缸里面填充了一些过滤用的材料,并在水缸的下半部钻了一圈小孔,然后把水管接到水缸上面。这样,孩子们可以就着小孔流出的水洗手,洗过的水又流到旁边的小水渠里用来浇灌菜地和花木果树。他们这种既联系自身实际又富有创意的学习、借鉴方式让我感到欣慰。还记得,我最初到桃李幼儿园的时候,活动室的墙上除了一块黑板、一幅标语,其他什么也没有了。在我向他们介绍了丰富的环境和非正规的学习对幼儿学习的意义以后,很快他们就在活动室的墙上、角落里投放了树叶、秸秆、干果壳、果核等农村常见的自然材料。他们还在其中的一面墙上钉上若干用过的一次性纸杯,里面装上老师和孩子们收集和挑选的各种蔬菜种子(蔬菜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纸杯上写着“种子,明年春天再见”。第二年春天,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把这些种子种在幼儿园的院子里,观察它们的生根、发芽和生长。的确,与其东施效颦地模仿城里的幼儿园把富有生命力且蕴含着无限教育契机的草地、泥地铺成散发着塑胶味却毫无生命气息的塑胶地,不如好好地利用这些来自孩子们生活周边的资源,以满足其学习、生活的需要,促进其经验的增长。
在生活中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
我们当初之所以选择桃李幼儿园为项目示范园,除了被他们结合农村实际为孩子们精心创设的生动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打动之外,付园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的责任感也是我们特别看重的。付园长曾说:“我以前没有学过幼教,现在只能多看书,边学边做,但我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并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这是必须的。”他们的确做到了。收获的季节,满院子的瓜果对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葡萄架前、苹果树上,果子挂了下来,孩子们伸手就能摘到。孩子们眼馋地看着那些开始发红的果子,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还不能摘,等再熟一些大家要一起吃的。”这些道理孩子们不仅懂得,也能做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套用于测查幼儿认知、社会性和民族意识的问卷,其中一道测查题是“你把别人的东西损坏或者丢失了应该怎么办?”在我们前期测查过的许多城市、县上、镇上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得分率都很低,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让妈妈找”“找警察叔叔”“打110报警”……可是在桃李幼儿园,孩子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给人家赔个新的!”得分率是百分之百,足见这里的老师教会了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田畦间做早操
好玩的轮胎车
和老师一起在田里除草、捉虫
老师抱我摘樱桃
一次,付园长提出一个设想,说是要在幼儿园发行“桃李币”。他说:“我们可以自己裁些小纸条,上面写上‘一角钱’‘两角钱’等,但孩子不能随意领取,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挣。比如,地上有一个钉子,这是个危险物,可能会伤到其他小朋友,你发现后捡起来交给老师,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两毛钱的桃李币;你今天去地里拔了草,就可以获得一毛钱的桃李币等。你挣到的这些桃李币可以用来购买幼儿园种的菜,比如,一毛钱可以买到一个茄子,两毛钱可以买一棵卷心菜。放学后,就可以把买到的东西带回家去。幼儿园种的这些菜也不会总是一样的价钱的,比如茄子少了,那我就会涨成两毛钱一个甚至三毛钱一个了。我还不相信在我们村子里培养不出一个‘经济学家’。”虽然这个愿望美好而遥远,但我仍被他们对教育的执着和用心感动了。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能够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面向未来并充分利用农村幼儿教育环境的优势,探寻适合当地幼儿的有效的学习途径,这是难能可贵的。
幼儿园的图书室兼餐厅
大家一起玩“彩虹伞”
瓶盖“搭搭乐”
一起玩滚轮胎的游戏
边实践边学习,持续探索农村幼教发展之路
虽然付园长只有高中毕业文凭,但是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动手能力也很强,他的妻子张老师非常爱孩子。他们以前确实并没有专门学习过幼儿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但他们在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主动地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和创造。我们曾为他们征集了一些城市幼儿园捐赠的玩具、设备、幼儿读物以及和幼儿教育相关的学习资料等,虽然数量极其有限,但是给他们的支持和鼓舞是很大的。付园长说:“对我们来说最宝贵的就是那些有关幼儿教育的资料和书籍,太有用了。我们现在才知道一点幼儿教育应该怎么做,还要不断地学习才行。”项目的实施为他们提供了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们每每从兰州、重庆、成都、香港等地幼儿园参观回来后,我就发现幼儿园在室内外环境创设和幼儿园管理方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他们在原先孩子们玩的一些轮胎下面安上了滑轮、系上了粗绳,这样孩子们可以一个坐着一个拉,游戏的乐趣增加了。学习、思考、创造、再学习、再思考、再创造,这一轨迹在他们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清晰可见。前不久付园长在和我通电话时说:“我感到我们的工作还是很粗糙的,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有好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我想,这是他的真实感受。能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他们就会不断进步。我们刚去桃李幼儿园的时候,那里只有40多个孩子和2个老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30多个孩子、6个老师了。近来他们又贷款新修了活动室,整个环境也在进一步改造中。每当我走进桃李幼儿园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喜悦。
去年秋天,我和一些朋友到农村去,看到了在2010年中央关于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文件颁发以后农村幼教的新气象:各地都空前重视幼儿教育,增加资金投入,大批量培训教师,一批崭新的农村幼儿园拔地而起。作为一位老幼教工作者,我感到无比欣慰。但是当我站在一些新修的豪华却又显得空荡荡、毫无孩子学习痕迹的幼儿园里时,我不由得想:农村幼教究竟应当怎样发展?
对于农村幼教的发展,人们往往认为最不利的因素是资金匮乏,设备短缺。诚然,这些都需要改进,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懂得怎样的教育才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到大自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和利用农村独有的自然和地域资源,发挥农村幼儿教育特有的优势,并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从游戏和生活以及力所能及的劳作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