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百姓生产生活

2015-11-09姚亚平

党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好人江西价值观

姚亚平

○ 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百姓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贯穿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真正把工作做到基层,做到群众心坎里。

○ 积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美好事物等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

○ 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通过“互联网+文明创建”的形式,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播到每个角落,传递到每个人心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从根本上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这些年来,江西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百姓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贯穿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真正把工作做到基层,做到群众心坎里。

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突出它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着力在阐释解读、传播普及和实践养成上下功夫,全面、有效地整合社会意识和社会资源,注重榜样引领、突出榜样的时代性,积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美好事物等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大力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比如,围绕12个主题关键词,组织开展主题讲座、主题讨论(论坛)、主题实践等“三个一”系列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制度”等主题,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结合文明旅游建设,省文明办对江西各景区经常性地加强检查,加强景区文明建设,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利用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组织征集文明提示语,营造社会认同氛围,提升核心价值观践行力,使核心价值观从理论殿堂走进广大群众,融入人的心灵和血脉。

注重全面提升社会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提升基层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是我们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充分运用典型引路,发挥价值观的示范力,积极组织推荐基层道德模范参加全省组织开展的年度“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让基层道德标杆树起来、响起来。大力学习我省龚全珍、杨斌圣等基层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全省形成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群体效应和联动效应,推动最美从群像到风景,从风景到形成全社会风尚。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中,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营造未成年人良好的成长生态环境。深度挖掘中华家风内涵,深入开展以法律法规、家庭美德、文明家风、爱心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进步家庭观教育,举办“父母大课堂”、“父母讲堂”、“家风讲堂”等家教家风公益讲座。组织道德模范学习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弘扬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充分利用道德讲堂、乡村基层党校、村民学校、文化墙、文化广场等场所,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注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我们在推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注重深入持久地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文化精髓,宣传和践行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比如,我们在全省推行建立“身边好人榜”,特别注重从中华民族的“爱、诚、孝、仁”等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吸收精华,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近年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把“村史馆”定位为广大农村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的新阵地,运用丰富的道德资源和人文价值影响人们的言行,涵育文明乡风,培养新型农民,让善行义举在乡村深深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

注重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放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上来。比如,我们开展的“身边好人榜”,重点是基层,面向的是群众,做到了全方位推进、全基层覆盖。在活动开展中,我们紧密结合基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设计开展很多贴民心、有特色的主题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让“身边好人榜”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拓展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拓展到窗口单位、公共场所的文明创建中,覆盖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民群众中大力营造了“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再比如,我们在深化星级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中,将创建活动的内容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星级文明户的标准和内涵,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能否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上。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让星级文明户获得信贷、就业、福利等各种优惠,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

注重推进“互联网+文明创建”

在基层文明创建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通过“互联网+文明创建”的形式,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播到每个角落,传递到每个人心灵。比如,我们的“互联网+身边好人榜”,2014年,省文明办指导江西文明网建设了“江西好人网”,并作为“中国好人榜”、“江西好人”和“身边好人榜”推荐评选活动的工作平台和数据库。目前,除了每月的推荐评选动态外,网站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还将全省现有452名“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和241名“江西好人”及每月近万人次的“身边好人榜”事迹全部实现网络化展示。在江西好人网开设了“模范展馆”,并定期开展江西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图片巡展,把江西好人事迹送到基层一线,送到群众身边。网上网下的互动、交替展示,丰富了网上江西好人模范展馆的陈列形式和内容。截至目前,线上共519万人次观看了展出,线下共举办两次图片巡展,观展人次累计达102万,线上线下累计留言6万多条。再比如,我们的“互联网+志愿服务”,2013年8月,由省文明办主办的江西志愿服务网正式上线开通。目前,江西志愿服务网已成为全省志愿服务活动的综合性信息平台,集注册登记、服务记录、项目对接、资料收集为一体。截至目前,全省志愿者注册数已愈267.4万人,志愿组织注册数20197个,在线发起项目3万余条,累计登记志愿服务时间达2254万小时。还比如,我的“互联网+文明传播”,2014年12月,推出了“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每个工作日推送1期,每期五条信息,内容涵盖好人365、典型人物(每天一个好人故事)、志愿服务、文明建设、格言警句、文化风俗(家风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在“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榜”2015年7月榜单中,“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进入“地方省级新闻网站微信传播力榜”和“地方省级新闻网站两微传播力榜”,分别位列第41和第42位,是跻身全国地方省级新闻网站前五十强的唯一省级文明网站。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好人江西价值观
好人就在身边
江西银行
我的价值观
我爱江西奶奶
西游新记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