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即刻疗效的临床研究

2015-11-08徐国峰余惠萍李敏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头痛原发性高血压

徐国峰,余惠萍,李敏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3700;2.龙洞人民医院,广州 510520;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原发性高血压[1]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笔者采用平衡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并与口服卡托普利治疗8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中男 32例,女 48例;年龄最小 37岁,最大 75岁,平均(60±1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3年,平均(18.75±7.25)年。对照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60±11)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7年,平均(18.25±7.8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 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为 18~7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能配合针刺治疗者或有晕针史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2星期内有手术史者;⑤继发性高血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取降压穴;辅穴取头痛穴(伴有头痛时取此穴)。降压穴定位方法为,在足弓划“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3];头痛穴位于足背第 1、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降压穴直刺1寸,头痛穴与皮肤呈15°~45°斜刺1.5~2寸,患者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后即可出针。共治疗1次。降压穴及头痛穴定位见图1、图2。

2.2 对照组

舌下含服卡托普利(开博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25 mg,共治疗1次。

图1 降压穴定位示意图

图2 头痛穴定位示意图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60、120 min血压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头痛积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

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效果

3.4.1 两组患者各时段疗效比较

由表1、表2可见,两组患者各时段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男性患者各时段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女性患者各时段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头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男性患者治疗后15 min、1 h及2 h头痛积分与对照组男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男性患者治疗后30 min头痛积分与对照组男性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女性患者治疗后15 min、30 min、1 h及2 h头痛积分与对照组女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男性患者比较2)P<0.05

组别 性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5 min 治疗后30 min 治疗后1 h 治疗后2 h治疗组 女 48 0.79±0.19 0.44±0.12 0.31±0.10 0.21±0.08 0.21±0.10男 46 0.83±0.21 0.52±0.16 0.30±0.10 0.20±0.08 0.09±0.07男 32 0.47±0.20 0.19±0.11 0.03±0.031) 0.03±0.03 0.00±0.00对照组 女 34 0.56±0.18 0.35±0.13 0.24±0.10 0.21±0.10 0.15±0.07

3.5 安全性评价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4 讨论

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5-8]。她的理论来源于阴阳整体学说、神经交叉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经络学说等。平衡针取穴按照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上刺右下、左下刺右上的原则,这与传统的巨刺、缪刺理论相似[9-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降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均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在症状方面,平衡针较卡托普利对改善头痛症状更明显。根据既往文献分析原因如下,①产生乙酰胆碱作用于脊髓,能够抑制痛反射的快速调节效应,释放 5-羟色胺,加强中枢对疼痛的下行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有效镇痛效应[13];②促进下丘脑β-内啡肽的释放,参与镇痛、抗炎等复杂的调节环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13]。

综上所述,平衡针和卡托普利降压效果相当,且安全、无毒副反应,操作简单,降压即刻疗效明确,尤其对于合并头痛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降压治疗手段。下一步研究可增大样本量,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疗效比较,以验证平衡针的疗效与年龄是否存在关联。此外,在纳入标准上可分设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组别,观察平衡针对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差异,以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诊疗特点,为临床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S].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行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

[3]Elliott WJ, Meyer PM. Incident diabete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 network meta-analysis[J]. Lancet, 2007,369(9557):201-20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陈秋菊,王文远,李瑞.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4.

[6]金秀兰,王文远,李瑞.平衡针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活动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25-327.

[7]王茂足.平衡针联合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5):32-34.

[8]李喆.平衡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4,13(4):48-52.

[9]周云芝.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J].光明中医,2014,29(8):1797-1799.

[10]张万钧.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平衡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90-91.

[11]谢杰伟,林涌鹏.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即刻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88-1389.

[12]王庆章.肩痛穴平衡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 50例[J].四川中医,2014,32(12):144-146.

[13]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8-109.

猜你喜欢

头痛原发性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头痛应该灸哪里?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