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高校音乐教育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2015-11-08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关键词:赣剧南昌大学江西

石 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江西高校音乐教育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石 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和身份认同的工具,急需要被保护和传承。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地,在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目前已经做了哪些探索?今后将如何继续?本文将针对江西高校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进行探讨。

高校;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科技产品的普及以及网络的覆盖,当今的世界已经被称作“地球村”。在这个越来越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世界里,我们怎么来认识自己?我们和他们有何不同?我们文化的根在哪里?相信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对于自己身份的提问,更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需求。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认识到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逐渐发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参与者,不禁开始思考如下问题:江西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是否能够进入到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为什么要进入到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如果进入了,高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当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呢?江西省的高校已经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有什么可供借鉴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一、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发展现状

江西素来是一个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相关资源非常丰富。到目前为止,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类的有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武宁打鼓歌、九江山歌等;曲艺类的有萍乡春锣等;戏曲类的有赣剧、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宜黄戏等;舞蹈类的有傩舞、永新盾牌舞、鲤鱼灯舞、丰城岳家狮等。其中不乏像客家山歌、弋阳腔、赣剧、傩舞傩乐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较大影响的非遗种类。

虽然政府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观念的不断变化、外来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文化生态的巨大变化,音乐相关非遗种类目前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优秀曲目大量流失甚至有些曲种、剧种濒临灭绝的艰难境况。面对如此脆弱的音乐遗产,对其进行特别以及特定的研究与传承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就提到教育部门的重要性:“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高校作为一个教育与研究相结合的部门机构,显然具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优势。

二、江西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没有起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清末民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已久,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当时很多的有识之士希望借助各方力量包括音乐来实现中国强大的目标。所以从学堂乐歌开始到1927年中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现上海音乐学院)的成立,西方音乐成为了“改良国乐”的工具,得到了极大地重视与普及,并且中国后来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国立音乐院的传统。而反观当时以及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国传统音乐,却陷入了要不要保留、如何改良的争议当中,境况堪忧。争议归争议,在后来乃至今天的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当中,西方音乐在事实上成为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正统”和“主流”,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成为了西乐的附属。

三、江西高校对于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江西已有一些院校在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尝试。一些依托于高校的传统音乐研究机构也陆续建立起来了:东华理工大学的江西戏曲资源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的青阳腔戏曲研究所、赣南师范学院的客家音乐舞蹈研究所等。本文将以南昌大学于2005年成立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为例,对其这十年来对赣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发展做出的许多尝试进行分析,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频率大范围的演出,扩大赣剧影响。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成立的十年来,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就是各种级别和形式的演出。如2014年5月在北京演出赣剧《那杆秤》,2013年11月在苏州戏剧节及浙江演出赣剧《青衣》,2010年至2011年赣剧《临川四梦》全国巡演,2009年12月赴法参加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2009年1月赣剧《姹紫嫣红》赴德参加“世界古老艺术节”以及近年来持续演出的“赣剧精品折子戏专场”、“赣剧艺术周”和“赣剧艺术进校园”等活动。

(二)创编新的赣剧剧目。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还创编了大量新赣剧,如《等你一百年》《但愿人长久》《一杆秤》等。有些是题材内容的创新,有些是服装舞美的创新,有些是唱腔伴奏的创新。例如2010年的《临川四梦》就是中心对于原版赣剧的创新。赣剧《临川四梦》是将汤显祖的《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这四部经典剧目中的经典片段摘出来,在舞台上将其浓缩为一台戏,并且这四梦中的每一梦都用不同的声腔:其中《紫钗记・怨撒金钱》使用了青阳腔,《南柯记・南柯寻梦》使用了弹腔,《邯郸记・黄粱梦断》使用了海盐腔而《牡丹亭・游园惊梦》则使用了弋阳腔。

(三)开设相关课程。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有关赣剧的公选课:《赣剧音乐欣赏》和《赣剧表演》。这两门课程主要是向对于赣剧不太了解的学生普及有关赣剧音乐欣赏及赣剧表演的相关知识。

四、对于江西高校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建议

虽然目前江西高校在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的高校以演出和创作为主,例如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传承却放在了相对后面的位置。那么高校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在哪些方面加强呢?

(一)高校音乐教育要重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由专业院团、民间音乐团体进行传承的,而中国高校则长期使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一方面使得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走上了“系统化”、“国际化”、“专业化”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却也使得高校长期的忽视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要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有效地传承,就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必要性。

(二)修订教学计划、大纲与教材

学校要重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论是对本科生还是硕士生的培养,都应当设置专门的江西音乐版块,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江西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开设系统介绍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江西传统音乐的课程,在声学教学中可以融入江西(特别是江西山歌)民歌的原生态唱法、在舞蹈教学中可以加入江西傩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而在基本乐理的教学中则可加入江西非遗音乐的音阶、音程、调式调性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在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筛选出一批与音乐紧密相关的、具有重大传承意义的并且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非遗,由教师编写出特定的教材,与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学内容配套进行教学。

(三)课程建设、师资完善

据笔者了解,目前江西省高校开设了江西音乐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只有赣南师范学院、南昌大学等寥寥几所,有些院校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机构,但是所做工作流于表面,并没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担起应有的责任。即使是开设了课程的,也只有赣南师范学院实在音乐学院面向音乐专业学生开设了诸如《客家民歌》《兴国山歌》《客家舞蹈研究》《赣南采茶戏》等课程,南昌大学虽也针对赣剧开课,但是并不系统,而且主要是针对全校学生的普及型选修课,其它的一些院校则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课程。

虽然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可以有很多种传承方式,但是相关课程毫无疑问是最基础、最系统的一种。因此,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上高校还是应当以课程为重,不可本末倒置。

而高校在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能否起到重要作用的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是否有好的师资。在江西高校本身的师资培养方案中,应当增加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使得教师真正具有这方面的素质。此外可以向一些兄弟院校学习,根据需要适当引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教授相关课程,与本校已有教师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互补。

(四)科学研究的加强

事实上,对于江西高校音乐教育及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反思,都是随着相关科研工作的进展而逐步展开的。科学研究可以说对高校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与保障,并且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而通过科研所搜集到的音响音像资料、调查采访笔录、实地考察报告、乐谱以及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论著也是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种有效传承。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当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来说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只有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调整、研究,才可能真正将活态的“遗产”保护好并传承下去。

[1]桑德诺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论音乐类非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J].中国音乐,2008(2).

[2]王安国.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J].音乐研究,2006(3).

[3]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1).

[4]项阳.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音乐研究,2006(1).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S].2005.

[6]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A].乔晓光.交流与协作[C].西苑出版社,2003.

[7]谢嘉幸.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1994(2).

G652

A

1007-0125(2015)11-0286-02

石 磊(1984-),女,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人类学。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2YB069)。

猜你喜欢

赣剧南昌大学江西
江西银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新媒体时代赣剧文化的传播现状、困境及传播对策研究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我爱江西奶奶
斧头将军(赣剧)
江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