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策略
2015-11-07陈义德
[摘 要]对浩瀚的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对保护历史档案原件,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方便档案利用者搜索引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要求,统一标准要求,人才素质要求和市场化运营要求对历史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更好的保存和利用历史档案。
[关键词]历史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策略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经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历史文化。卷帙浩繁的历史文档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些文档,我们可以去追寻历史真相,获得古人遗留给我们的经验智慧。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人们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愈加浓厚。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为那些对历史知识渴求较深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网络平台。历史档案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本文就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策略作出初步的探讨,以期能更好的保存和利用历史档案。
一、历史档案数字化及网络化的作用
(一)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保护档案原件
历史档案原件以脆弱的纸张形式为主,这些档案本身对于存放就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存放空间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成分等等。对卷帙浩繁的历史文档进行统一保存会占据大量的库存空间,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档案管理的成本。加上如今历史学研究频频翻阅档案文献,导致的过度使用会严重损害档案原件的质量。而通过数字化档案建设,会使历史档案的管理和查阅都变得方便,并且还没有损害原件的担心。
(二)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易于历史档案信息的普及与推广
历史档案的唯一性使得大部分档案深藏于档案馆之内,一般人既没有途径关注,也没有能力翻阅,形成资源的浪费。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人们可以轻松便捷地翻阅数字化了的历史档案。专业历史研究人员也可以不必赶东赶西地为翻阅历史档案疲于奔命,这有利于历史档案的普及与推广。
(三)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可以深化历史领域研究
以往的历史研究,都是靠人工一张一张翻检查阅文献,靠着放大镜搜寻关键字眼,这种高强度研究方式不仅效率低,也严重影响研究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历史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轻松地搜寻到相关的细节,再也不用手工翻阅。历史文献的历史悠久,残损程度不同,运用数字化手段可以把历史档案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到研究者面前。
二、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策略
(一)提高文献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水平
第一点,信息转移技术。档案文献的信息化转移方式主要为两种——扫描输入和键盘输入。键盘输入具有工作量大和效率较低的缺点,而扫描输入也同样具有成本较高、速度慢以及图像清晰度不够等缺点。因此,要综合利用这两种信息转移方式。在录入少数民族文字时,需要融合多种民族文字的字处理技术;在转移大幅面文件材料时,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全幅面拍摄,无需拼接,并可进行成批处理。
第二点,信息提取技术。信息的提取技术包括三种,即数据集成、标引检索、动态呈现。对于数据集成,因为数字化信息资源被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自动辨析、提取和分析的关键在于元数据,所以必须在应用元数据时关注元数据的自动化控制及其相应操作。标引检索是用于对文献信息的置标语言XML的完善,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很大地提高了数字信息检索的质量。动态呈现是指运用ASP动态交互式网页应用程序,在服务器(IIS4.0以上)收到请求后,会自动处理浏览器接收到的HTML网页文件服务器端脚本代码,并且根据此执行不同的任务。
第三点,信息防护技术。现代网络运营环境复杂,档案管理系统存在被破坏的可能性。在服务器上,系统应尽量开放最少的服务和端口;操作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删除多余的组件,以防黑客利用漏洞入侵攻击。最好采用硬件防火墙,因为硬件防火墙性能和效率均比软件防火墙高。档案管理方还应当对数据权限保持有力的控制,防止数据被盗窃的事故发生。
(二)快速推进历史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制定
我国历史档案具有深远的历史跨度和辽阔的地域跨度,形成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历史档案。我国目前针对历史档案数字化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国内档案原件支离破碎,装订质量简陋粗糙。因此,历史档案的数字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我国当前档案工作标准目录中与历史档案数字化相关的标准有11个,其中明清档案有3个,民国档案4个,涉及最多的是革命历史档案,达到5个。(我国最近出台的历史档案标准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明清档案目录中心数据采集标准》和《明清档案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显而易见,当下的历史档案数字化标准还远远没有覆盖到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及历史档案的方方面面。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档案编号标准的欠缺,导致其扫描标准和数字化著录标准难以统一。其他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号单位为件还是页”,“单、双面文字资料编号与扫描统一”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历史档案统一规范著录格式,对信息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开发也需要早日得到标准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历史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效率,还能方便今后的查阅和管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对我国工程量巨大的历史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重要关键因素是需要档案整理的专业人才。档案整理专业人才是历史档案数字化及网络化过程的质量保障。我国在档案管理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均熟悉精通的综合型人才较为稀缺,工作人员基本上是经过短期培训达到对二者的了解熟悉。因此,在历史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的长期发展中,相关单位要注意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吸纳。档案馆方应当要求从事档案整理的人员具备掌握相关的通讯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熟悉计算机扫描设备等的使用方法。档案馆方也可以采取和当地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派送有基础的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和深造的方式,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馆方还应提高对馆内设备、人事的管理水平,创造和谐温馨的档案馆工作氛围。历史档案数字化信息转移工作量大、枯燥,很容易使员工产生烦躁的心理,这会对转移录入工作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应使工作人员劳逸结合,保持长久的活力。
(四)网络运营实现市场化
网络运营是基于大容量的存储平台(数据库),由具有资本实力的开发商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最大可能地广泛采集档案信息,并建成全国性的覆盖各领域的历史档案信息中心。档案的网络化需要通过网络等现代营销方式,才能广泛地被普通民众熟悉,才能接纳和吸引更多的搜索用户。历史档案的网络化运营,可以对部分档案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也可以部分性地设置会员免费制度。此举,一方面可以节约国家政府投资,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另一方面为历史档案研究增加利益的驱动力,提高档案提供者的积极性。通过历史档案网络运营各方的合作开发,可以高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将参与各方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当然,历史档案馆要避免各自为营,重复分散的恶性竞争;不同的历史档案馆之间应当做到良性竞争,注重本馆馆藏特色。否则,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还会给搜索用户带来不好的印象。除了要具有资源共享的理念,各馆还要注意保持自身的特色。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如雨后春笋,没有特色很难有稳定的市场。各历史档案馆应在网络化的过程中确立自身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例如,浙江景宁畲族民俗档案、丽水松阳高腔艺术档案等,融合了民俗风情和技术含量,具有很强的地域、民俗特色。
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历史档案今后发展的潮流,科技的进步使得普通人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珍贵的历史档案。依靠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档案资源利用者带来莫大的方便,势必会繁荣相关的科学研究,提高历史档案的利用水平和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潘维艳.历史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研究.兰台世界.2011,24
[2]余厚洪.历史档案网络化研究.兰台世界.2010,10
[3]杨珩,史江.知识管理背景下历史档案数字化策略研究——从历史文献学视角出发.档案学通讯.2009,01
作者简介:陈义德(1971-),男,重庆奉节人,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学秘书,档案馆员,美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