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
2015-11-07吕树芹
吕树芹
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
吕树芹
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回顾分析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有助于保障产妇身心健康,降低临床死亡率。
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护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但其仍然是产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该症的发生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产后出血的发生会诱发产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进而诱发严重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相应症状,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本次医学研究就对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32.3±4.2)岁,其中,44例剖宫产,36例阴道试产;30例经产妇,50例初产妇。产妇出血量为:20例500-800ml,35例801-1200ml,25例1200ml以上。全部观察对象均满足《妇产科学(第6版)》制定的产后出血临床诊断标准,即分娩后24h内,持续间断性出血或是发生一次以上的大量出血,且单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上。按照产妇分娩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高危因素分析(1)子宫收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产妇受到分娩过程中疼痛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对分娩过度紧张或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还有一些产妇在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治疗,镇静剂的使用会使产妇的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多,最终导致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 在胎儿娩出后,如果产妇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或者出现膀胱充盈,容易使已经剥离的胎盘无法排出,在宫腔内滞留;还有个别产妇在孕前曾有子宫内膜损伤、感染或手术,容易出现胎盘植入的现象,尤其是有多次剖宫产史者,发生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几率增加,这也是导致凶险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3)软产道裂伤 产妇分娩时会产生较强的宫缩作用,进而导致产程的快速进展,同时,对于急产、巨大儿分娩、软产道静脉曲张等,如果不及时采取会阴保护措施或者保护措施使用不当,则容易导致产妇发生软产道裂伤,最终诱发产后出血。(4)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患有肝脏疾病、血液疾病等自身疾病,因其凝血功能障碍可引起手术创面及子宫剥离面的出血;还有一些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产科并发症,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终导致子宫大出血。
1.3 护理措施(1)产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首先对待产产妇进行全面的检查,掌握潜在的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体征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告知产妇分娩属于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做好相应的心理指导,从而消除产妇的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分娩。(2)分娩期护理 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加强分娩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及时提供营养供给,保持体能。指导产妇保持自由体位,以促进产程进展。并嘱其及时排空膀胱,防止产程过长进而诱发宫缩乏力。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和记录其宫缩、胎心和产程等指标,一旦发现产程停滞或延缓等问题,则需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并尽快处理。(3)分娩后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严密观察和记录产妇分娩后的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主管医生,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产妇返回病房后,应嘱其排空膀胱,协助母婴皮肤接触,指导婴儿早期吸吮,增进母子感情。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保证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利于子宫收缩。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高血压、绒毛膜羊膜炎、前置胎盘、胎盘残留以及胎儿数大于2等观察指标情况[1]。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加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法加以表示,如果数据间比较结果P<0.05,则证实两组观察对象治疗结果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40例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高血压、绒毛膜羊膜炎、前置胎盘、胎盘残留以及胎儿数大于2等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n/%]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产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不管其属于阴道试产还是剖宫产,均存在一定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作为现代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分娩方式,其对于产妇的伤害较为明显,而这也是诱发产后大出血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2]。根据产妇常见的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并加强产妇各个阶段的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其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并保证产后大出血患者得到最为及时有效的治疗[3]。因为产后大出血患者存在较高的休克率和死亡率,因而护理人员应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专业性较强、针对性较强的护理,使其快速恢复,并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4]。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是最为危险的一个阶段,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和预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子宫收缩乏力的护理与防治,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和治疗的效果,降低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及临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5]。
作者单位:471200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医院
[1]李春红.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 [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5):170.
[2]邢黎阳.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 [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235-236.
[3]陈燕会.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 [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35-236.
[4]段凤莲.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与护理措施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5,9(9):215-216.
[5]王爱武.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 [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8-219.
R473.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