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与“互联网+”
2015-11-07马旭飞
文/马旭飞
波特与“互联网+”
文/马旭飞
波特对竞争的研究到了极致的程度,是最与时俱进的战略管理学者,没有之一。
给EMBA讲完企业战略管理,一位EMBA学生提问:“战略研究几十年,战略学者百千万,谁是最与时俱进的战略管理学者?”其实答案早已经有了:“当然是迈克尔·波特教授,并且没有之一!”
互联网让战略理论没用了吗?
波特教授的与时俱进,有种不甘人后的军人气质,这也许与其父是行伍出身,而自己早年也曾多年活跃于美军预备役部队,并且是橄榄球、棒球、高尔夫球职业级水平的运动高手有关。波特当年是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从1980年开始,他以五年一部书的非典型互联网节奏进行微创新,形成了著名的“波特战略三部曲”(即《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的竞争优势》),产生了一整套影响深远的理论模型。
《竞争战略》乃产业基础学说集大成之作,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和“三大竞争战略”。《竞争优势》是《竞争战略》从企业外部的行业环境到内部环境的自然迭代,而后来战略学者的诸多学说其实远没有波特早就提出的“价值链模型”和“竞争优势”概念来得更直观、更具操作性。《国家的竞争优势》把对竞争和优势的研究一下子从企业和产业层面提高到了国家层面。“钻石模型”成为国际商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模型,波特教授凭此模型,被一些国家的政府尊为“国师”。我们耳熟能详的产业集群发展也深受波特的影响。
然而,在人类社会刚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波特的战略理论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挑战。随后,他在2001年3月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上,系统地捍卫了他的战略观在互联网时代的普适性,战斗的檄文就直接命名为“战略与互联网”。今日重温这篇文章,从头至尾,用笔之重,反击力度之大,真的是让人如追《甄嬛传》般看得步步惊心,相信非一般的学者能够做到。
在文中,他更加义正言辞地辩论道:“一个产业无论是新还是旧,其产业结构上的吸引力还是由五种最基本的力量所决定的”,而“要了解信息技术对公司的影响,最基本的工具还是价值链模型”。在文末,波特还不忘继续敲打几句:“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将是一种思维上的进化,即从电子商务回归到商务本身,从互联网战略回归到战略本身”。每每读到这里,不禁为波特叫好,也不经意间成了他的“特粉”。
波特式“只爱一点点”
也许是因为2001年以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从风口上掉下来的互联网企业家们已无暇顾及一位战略学者冷静的声音。于是乎,在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之际,2014年11月,在央视“互联网时代”播出3个月后,波特教授与互联网业界英雄一起合作,再次提笔,对新互联网时代发表战略思考。与上次截然不同,他表现出了拥抱移动互联网的热情,文章题目命名为“智能互联的产品是如何改变竞争的”。
马旭飞
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学院管理学系副教授(终身教职)
这篇新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新”。波特不吝笔墨,笔者依稀记得一共出现了近100个“new(新)”。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智能互联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完全超越传统的产业与产品界限的功能与特性,开辟了一个新的竞争时代,颠覆了整个价值链,迫使企业去重新思考其在价值链上所做的每一个活动。他进一步提醒企业家,这些智能互联的产品让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所处的是什么行业?”“产业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不断升级与迭代,波特也重新强调了其战略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普适性。“战略的本质就是将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而互联网思维不就是将互联网融入战略的新思维吗?
如此看来,波特教授不仅是最与时俱进的战略学者(没有之一),也有着“专注极致”和“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他专注于对“竞争”的研究,到了言必称竞争的境界。每次读他的书,总似有一首歌在耳边响起,那就是李敖大师的《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竞争”,波特将其研究到了极致,在企业、产业、集群、地区、国家等不同层面进行迭代与更新。他于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官至三品(貌似相当于副部级待遇)。虽然2012年他摊上大事了(他联合创立的Monitor Group摩力特咨询公司宣布破产),但波特的理论还是改变了很多政商领袖们的战略思维,他也成为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
周鸿祎在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曾抒发过这样的感慨:“开发产品的时候,技术人员想的是:我要用怎样的技术去教育用户……但用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这样想:这个东西到底好用不好用。”波特教授的战略理论以及与时俱进的学术道路,不正展现出他以用户为导向的良苦用心?这不正是当代商学院教授应有的情怀和节操?与很多学者不同的是,波特不装、不做作、接地气,能以广大CEO群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简单好懂、有图有真相),把颇为深奥的战略理论轻松阐述,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所有疯狂,所有激荡,千丝万缕,都因用户而起,都因竞争而生。由此,大师才是大师。
[本文部分内容取自作者新著《互联网时代新战略全景》,2015年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