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悲剧

2015-11-07谢发朵

科技视界 2015年32期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直子村上春树

谢发朵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236042)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有着很高的人气,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特别是2010年这部作品被拍成电影之后,再一次成了热门话题。

《挪威的森林》中出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女性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关于这部小说中女性的研究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人格结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这些女性在精神方面的缺失;另一类认为这部小说里虽然是男性叙述的女性形象,但是也体现了对女性性格的期待。笔者认为《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虽然各有性格,但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存在依赖性而无法独立地存在,而这一点可以体现这部作品女性的悲剧。

《挪威的森林》中三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三句话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以这三句话为出发点,分析该作品的女性悲剧。

1 直子:“不要忘记我”

直子是《挪威的森林》中着笔最多的女性,是‘我’深爱的女孩。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好像从来都不属于这个世界。

木月死后,直子就变得不再正常,可见其当初爱得纯粹。在东京偶遇我之后,逐渐开始了在别人眼里看似不太正常的交往。20岁生日的夜晚,与‘我’发生关系后便搬走,后病情加重住进阿美寮,最终还是没能好转,最后选择了自杀。

“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永远记得我这个人,我曾经在你身边。”“我当然会永远记得。”……“你真的会永远记得我?”她轻声问道。“永远记得,”我说道。“我怎么忘得了?”

这是文中开头回忆直子的时候给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对话。每当读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感到很心痛,直子的这些话都赤裸裸地她对生的眷恋。她虽然很难过,虽然最后选择了自杀,但想要坚强活下去的态度还是可以看得到的。她在疗养院,精神上饱受痛苦的时候,还是怀抱着和‘我’一起生活下去的信念。

木月死后,直子一直在逃避却也在等待爱,她希望‘我’可以拯救她,但是最后她发现,渡边和她之间,木月的记忆依旧让她无法释怀,痛不欲生。所以后来‘我’在无意中提起木月的时候,她哭得歇斯底里。她的生命在木月的离去后也仿佛静止般,她自己无法向前。 而‘我’只是一个20岁左右思想不太成熟的大学生。‘我’的一些烦恼充其量只是青春期的生涩的困惑。‘我’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寄托。

木月活着的时候,直子爱得投入;木月死后,直子逃避着等待着被爱,但是当发现‘我’不是那个对的人之后选择了自杀。因此,直子虽然给人们留下了哀伤的永恒的美丽。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存在于村上春树的作品里,让人可悲可叹。

2 绿子:“不想和你说话”

绿子是在‘我’得知直子已在山中的疗养院疗养并且短时间内不能见我以及室友--敢死队退宿之后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的。

与孤独安静的直子不同,绿子是那种坚强、开朗、直率的阳光女孩。绿子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就很特别,在双方逐渐深入交流之后,可以说绿子更吸引‘我’。因为绿子的性格并不是源于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小到大身边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去,让她承受了与年龄并不相称的痛苦与劳累,但是从幼年她便学会自立的她非常坚强、乐观,自信快乐的生活着。于是‘我’会觉得“以至于在和绿子一路逛着商店时街头的光景似乎都没有那么不自然了”。‘我’甚至对绿子说“见到你,我觉得多少适应了这个世界。”

绿子也深深地爱上了‘我’,而当‘我’因为直子的原因而颓废不堪,在这期间没有联系绿子的时候她的反应时如此激烈。打电话不接,在班级遇到了,‘我’过去解释的时候的场景是这样的:“我约了人。”阿绿侧一例头说。“不会花你太多时间,五分钟就够了。”我说。 阿绿摘下眼镜,眺起眼睛。宛如正在眺望一百米以外一间快要倒塌的废屋时的眼神。“我不想跟你说话,对不起。”平时直爽而开朗的绿子此时用着有悖于内心的举动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无奈的情感。绿子对‘我’的爱汹涌而又澎湃。

这部小说的最后写到:我给绿子打去电话,告诉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跟她说话没有满肚子话要说……两人一切从头开始。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以为历尽沧桑的‘我’最后选择了和绿子一起生活下去,于绿子而言这可能是个不错的结局。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小说开头的部分说到37岁的‘我’独自乘飞机,身边没有伴侣,而且飞机停稳后我的思绪又飞到了和直子一起走过的那片草地之中。显然‘我’和绿子最后并没有结为夫妇。

坚强、开朗、直率而又阳光的绿子在文中也是一个悲剧的存在,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改变其性格,但是对‘我’的热烈的爱让绿子有了悲剧的结局。设想如果没有遇到‘我’,独立存在绿子应该还是原来那个惹人喜爱的女孩。

3 玲子:“让我和直子的那份幸福都给你”

玲子是直子在阿美寮的室友,是工作人员又是病人的特殊存在。玲子已经结婚生子,可是当女学生对自己进行性骚扰的时候意外地发觉自己对女性更有感觉。玲子经受不住来自社会伦理和自身心理的双重压力,最终走进了精神疗养院阿美寮。

‘我’去见直子的时候,她总是在旁边,她很了解直子,玲子曾经对‘我’说过“我们(玲子和直子)是生活在不完整的世界里的不完整的人”。与‘我’又可以无话不谈,虽然和‘我’有过肉体关系却不是情人。和直子不同的是,玲子后来的情况有所好转,与‘我’告别之后玲子最后选择了独自一人去对于自己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旭川。

最后玲子和‘我’的告别的场景令人很是感伤:我看看她的眼睛,她哭了。我禁不住吻了她。虽然周围经过的人频频盯看我们看,但我已经不在意了。我们活看,只须考虑怎样活下去就够了。“祝你幸福。”分手之际,玲子对我说。“我能向你忠告的全都说完了,再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祝你幸福。让我和直子的那份幸福都给你。”我们握手告别。

玲子虽然和‘我’发生过肉体关系,但是她和直子、绿子不同,和‘我’相差19岁,更像是灵魂层面的朋友。然而与‘我’的相遇仿佛让玲子的生命变得更加有色彩、更加丰富。所以,玲子只有关联‘我’这样的一个连未来该怎么走都不清楚的人才有存在感正是其悲剧所在。

有人说玲子是个残缺不全的女性,但是对于直子而言她亦师亦友,对于‘我’而言她不是情人却给‘我’带来胜似情人的安慰和温暖。但是最后还是不完整地选择了孤独一人去旭川,不禁让读者心生怜悯。如果完整而独立,玲子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名女性。

4 结语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充满悲哀与孤独的青春小说。笔者认为作品中悲哀色彩更多的体现在文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身上。木月去逝之后,直子就在逃避、等待、发觉‘我’不是她想要的爱之后就选择了自杀;骄傲而又阳光的绿子用着有违自己性格的方式热烈地爱着‘我’;玲子在遇见我之后走上了人生趋向于完整的道路。这些个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性鲜明的女性却没有独立的存在感,注定了其悲剧的结局。

[1]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秦瑞,杨青芝.解读《挪威的森林》中的三个女性形象[J].山西大学学报,2007.

[3]闫伟.女性主义眼光下的《挪威的森林》[J].江汉大学学报,2006.

[4]彭社芬.现代人的孤独失落与自我寻找——论挪威的森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卢芳.寻找“森林”中的精灵——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分析[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

[6]李娟.从《挪威的森林》透析现代都市人的孤独失落与自我寻找[J].科技信息,2009.

猜你喜欢

挪威的森林直子村上春树
声音的森林
长大的瞬间
Two-point model analysis of SOL plasma in EAST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挪威的森林》 两个译本的翻译特色比较
晕轮效应下《挪威的森林》中直子形象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