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灰远未结束

2015-11-06康慨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9期
关键词:皮书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

康慨

《灰皮书:回忆与研究》

主编:郑异凡

出版:漓江出版社

定价:68元

每一本灰皮书都带着天然的毒性,挂着宣示有毒的标签,涂着自轻自贱的妆容,但这一切只能让它们看似邪恶的魅力有增无减。它们是毒草——这只是对普通百姓和普通读者而言。在可以享用它们的特权阶层那里,它们既是能够标示社会地位的特供商品,也是可以带来隐秘快乐的精神食粮。

1950年代末,中苏交恶,为了在很快发生的两党公开论战中做到有的放矢,毛泽东对修正主义言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诞生了一个由中宣部组织实施、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及其副牌三联书店)等单位具体执行的系统工程,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老修正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包括伯恩施坦、考茨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以及“铁托集团”——的言论与著述。

搞工程一要原材料,二要技术工。据以编译的素材主要来自馆藏苏联报刊、各地图书馆和高官私藏,甚至抄家所得。后来出任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张惠卿回忆,1963年,为了寻找托洛茨基的著作,他奉中宣部之命专程前往上海,几经周折,终于在公安局仓库的角落里找到了十一年前全面肃托行动中收缴的一批图书。至于技术工,编译局有自己的专职翻译队伍,人民出版社则主要靠“废物利用”。沈昌文当时负责挑选和起用“废物”——这一名词用来指代那些有学问,懂外语,但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其中既有李慎之和董乐山等大家,也有一位何清新——在北京清河劳改农场改过自新的一批犯人统一使用的笔名,他们以伪满时期的高官贵人为主,日语尤其出色。

灰皮书因为统一的灰色封面而得名,在显要位置印有“内部发行”或“供批判用”的字样,并附前言,通常援引《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意在消毒。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可得,就连江青也需要专用的购书证明。

灰皮书的出版高峰期是1963年和1964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大论战停止,文化大革命爆发,出版业全面停顿,主事人身陷囹圄,“废物”们死伤惨重,译稿也多有遗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灰皮书和黄皮书(反动文学作品)流向社会,对有机会冒险读到它们的少数人来说,这些禁书带来的恐怕远远不止一时的“小死”之乐,很多人将充满感情地回忆起德热拉斯从未脱灰的《新阶级》,仿佛那是他们共同藏在心底的初恋情人。沈昌文便不无得意地描写了自己在工作中逐渐“变修”的过程。他后来担任了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的总编辑,当年废物利用的所得,在“读书无禁区”口号下,果然产生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灰皮书曾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脱灰过程,一度得以重新编译和继续出版,但在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受到严重冲击,随后高涨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则不仅为脱灰,也为一代灰皮书画上了句号。

《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全4册)

作者:[美]约翰·托兰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98元

作者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发动战争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史料出自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及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的叙述回忆。

《苦难的创造性维度》

作者:[美]A-M.迦蒂里安

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定价:25元

作者探讨了酗酒、抑郁、躁郁、痴呆等各种病态会怎样影响一个人的创造性冲动,而创造性和精神性又如何能够帮助一个人应对精神创伤的。

《隐形生产线》

作者:[英]白晓红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32元

作者深入英国各个地下产业,暗访不为人知的隐形生产线,呈现了非法劳工在英无证劳工的艰苦经历与种种遭遇。

《年少荒唐》

作者:朱炫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36元

一座异世迷宫里的故事,有属于每个人的情爱、江湖、青春与生活。

猜你喜欢

皮书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我给小鸡起名字
从图文书的文化史到三联书店的出版创新
第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七届优秀皮书奖终评会在京召开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抉择
我会选择夜里逛三联书店
再见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