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窝
2015-11-06王勉
王勉
那只空鸟窝还在树枝上,静静的,像一个月亮。那个月亮里,藏着我的一个秘密。
初夏的一个早晨,我和儿子照例去取牛奶。忽然,那片平时熟视无睹的夹竹桃树丛中,隐隐约约传出“叽、叽、叽”的叫声。这声音,在我听来,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遥远。凭经验,我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声音。于是,我马上停住脚步,抱着儿子,钻进树丛,循着叫声走去。
大约走了五六米,在我头顶的树枝上,出现一团黑色的朦胧。那“叽、叽”之音,就是从那里发出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
我像是又回到了充满天真带有野性的童年时代。踮起脚,轻轻地弯下树枝。顿时眼前出现了一副令人激动的画面:5只粉红的嫩嫩的小鸟紧紧地挤在一起。浑身还没有一根羽毛,眼睛尚未睁开,赤裸裸,肉墩墩。只是镶着金黄色边圈的小嘴,本能地一开一合,欢吟着最初的生命之歌。
我看呆了。内心深处又涌起了那种亢奋的涌动。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这些小生命似乎听到了什么,迅速闭上了小嘴,缩紧了脖子,一动不动,仿佛在等待着冥冥之中的判决。我的手在空中打住了,终于,又收了回来。
钻出树丛,儿子一个劲问我刚才在干什么。我高兴地告诉他看到了鸟窝,里面有几只小鸟,只是太小。等到小鸟眼睛睁开,羽毛长出时,去把它们掏下来,那时候,小鸟会叫,会跳,会拍翅膀,我们做个笼子,把小鸟养在里面,多有趣啊!我还告诉儿子,“爸爸小时候,学校里正闹不读书。爸爸没有办法,只好整天钻进树丛里,去寻鸟窝,只要里面有小鸟,就掏下来养在家里,和爸爸说话,给爸爸唱歌。”儿子听了,比我还高兴,一路欢叫着,欢跳着,好比一只快乐的小鸟。
一连几天,儿子总是惦记着小鸟,问我什么时候小鸟可以到家来。儿子不知从哪里捡来了许多细长的竹片,硬是逼着我花了两个晚上做了一只精致的鸟笼。每天,他还设计着给小鸟吃什么,并一遍一遍模拟着怎样喂小鸟。那情景,真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看看儿子,想想自己与小鸟相伴的那段时光,“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那种得意之感总是不呼自来。
又过那片夹竹桃树丛,正是10天后的一个早晨。“叽、叽”之声已变成“喳、喳”之歌。时机已到,我和儿子钻进树丛,依然是轻轻弯下树枝,啊,5只小鸟都已长出了羽毛,睁开了眼睛,毛茸茸的一团,可爱极了!我把手从鸟窝的上端伸将过去,像过去一样想把小鸟一只一只掏出来。突然,5只小鸟都一下子伸长脖子,争先恐后地朝我将要落下的手指张大嘴,发出一片“喳、喳、喳”的欢叫,眼睛里似乎透着惊喜的光泽。无疑,这些小鸟把我的手错当成飞回喂食的鸟妈妈了。
我的心不由强烈地震颤着。
不知怎么,我的脑海中闪出了儿子见我回家欢扑而来、大声呼唤的情景,闪出了儿子见我去幼儿园接他那种欣喜若狂、欢奔雀跃的情景。我的手又一次停住在空中……
这一瞬间像是度过了一个秋天,我的手像枯叶一样落了下来。面对着儿子急切企盼的明亮眸子,我只是轻声说:“走吧,小鸟们已经飞走了……”
那只空鸟窝还在树枝上。那个月亮却永远留在我梦中。
(《小说界》 2008年3期)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熟视无睹:
情不自禁:
2.“那个月亮里,藏着我的一个秘密。”“那个月亮”指什么?“一个秘密”又是什么呢?
3.文章中多次写到“夹竹桃树丛”,其目的是什么?
4.说说你对文中的这个画线句“我的手又一次停住在空中”中的“又一次”的理解。
5.文中画浪线的句子中“‘叽、叽之声已变成‘喳、喳之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零分》 1.“垂涎三尺”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文中指同学们都想得到老师的那本《草房子》。2.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点明小旦的家周围的环境,也点明小旦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3.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作者将生病前的爷爷比作谷场上的公牛,说明爷爷的壮实,将生病后的爷爷比作泄了气的皮球,说明其体质的虚弱,前后对比表现了爷爷体质的变化。4.小旦是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父母为了生计远到黑龙江谋生,家里只有他和体弱多病的爷爷。(大意相同即可。)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零分”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也是主人公情感的载体,小旦故意考零分表达是他对亲情的渴望。
《鸟窝》1.熟视无睹: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2.“那个月亮”指鸟窝;“一个秘密”指那时“我”欺骗儿子说小鸟们已经飞走了。3.交待鸟窝所在的位置。4.因为在这之前,“我”也曾有过要取出小鸟,但又没有取的事情,“又一次”与上文相照应。5.“‘叽、叽之声已变成‘喳、喳之歌”说明小鸟已渐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