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提质增效升级版的工业强省建设
2015-11-06毛光烈
毛光烈
加快推进提质增效升级版的工业强省建设
毛光烈
认识、适应新常态,加快推进提质增效升级版的工业强省建设
新的一年,全省经信、科技和高新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依靠改革与创新的红利,淘汰偏低端,主攻中高端,保持中高速,致力于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的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工业强省。
淘汰偏低端,即使牺牲一二个百分点的增速也在所不惜。浙江“低小散”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低”的问题。产业发展长期“低端锁定”,使得浙江工业竞争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面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也因此遭受社会上对工业发展的种种误解和非议。解决“低”的问题,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淘汰“偏低端”。这是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工业经济的必由之路。要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做好淘汰偏低端的工作,即使牺牲一两个百分点增速也应该在所不惜。去年,全省淘汰了1.8万多家的低端落后企业(作坊),据测算关停淘汰低端落后企业影响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去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然增长6.7%,同时工业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税收、工业从业人员薪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五项指标都要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这种好的态势恰恰说明,不必过度纠结于淘汰偏低端影响工业经济稳增长,只要保持合理适度的偏低端淘汰力度,反而有利于工业的稳增长与提质增效升级的统一。我们既要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保持进取心,又不能纠结于一时的速度高低,保持战略定力和平常心态,做好淘汰“偏低端”这项强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主攻中高端,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没有例外。过去浙江工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重量不重质、重多不重优、重大不重强的问题,向中高端升级不快。浙江许多行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差距较大。比如,浙江是全国汽配大省,但是大部分企业做的是零件、散件,做组件、模块件、总集成的不多,做零件、散件的也进不了整车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浙江是全国造船大省,主要还是做散货船的组装,高技术含量的船舶以及船舶关键部件基本做不了;浙江光伏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但大部分企业做的是硅原料、硅片以及低端组件,不是做中高端产品。向中高端升级不快的问题,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价值链上。浙江大多数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在国内外知名品牌,设计、制造、服务的价值链竞争力不足。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国内外需求热点的转换以及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凸现,浙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升级不快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要适应新常态,就必须下决心打好主攻中高端这个翻身仗,这是增强工业竞争力、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概莫能外;主攻中高端,就要下决心走好创新驱动升级之路,围绕主攻中高端,研究制订技术进步路线图,组织和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主导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做强产业链的“短板”。
保持中高速,实现承受“腾笼”之痛与获得“换鸟”之喜的平衡。夏宝龙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浙江经济适应新常态的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稳中求进,转中求好,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使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新的平衡。省委确定今年全省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与此相匹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目标要增长7%左右,8个工业大市、30个工业大县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增长7%左右,800多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增加值也要增长7%左右。同时,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这是与7%的工业增长目标相匹配的,也是与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需要相匹配的。7%左右与20%以上的目标与今年6.7%左右、15.8%的指标完成情况相比,是积极的目标,也是可以努力争取完成的目标。我们既要调结构,也要稳增长,把“腾笼”与“换鸟”有机结合好、精心平衡好,坚持腾换并举,以腾促换,以换引腾,在结构优化中实现工业的中高速增长。
围绕提质增效升级,切实抓好经信科技与高新区工作
2015年全省经信、科技与高新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从业人员人均薪酬、制造业税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五个增速”均要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的目标任务,能源消费总量增幅不高于5.5%;信息化指数(按浙江省评价方案)达0.90;全省R&D经费支出1050亿元、占GDP比重达2.5%;发明专利授权量1.5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0000家;技术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57%。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致力于“两化”深度融合。围绕提质增效升级,着力抓好工业企业的“四换”:一是“产品换代”。重点是抓好智能网络型产品开发、离散型传统产业产品向中高附加值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从加工零部件的向生产组件、模块件提升。推进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对机电类产品的“全覆盖”。
二是“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技术改造,继续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械零配件加工户“机器换人”的全覆盖。要重视发挥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与智慧工厂工程公司在“机器人换人”中的作用。
三是“制造换法”。重点是对造纸、医化、电镀、蓄电池、印染等行业制造方式的升级,从源头上治水、治气、保安全,提高生存能力。
四是“商务换型”。鼓励企业开展软件硬件一体化、设计+制造+服务、“交钥匙工程”等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重点是实现网络销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覆盖,要抓好工业企业上网销售,力争中小企业上网销售面提高到50%以上,大企业提高到80%以上。
(二)致力于创新驱动升级。围绕主攻中高端技术与产业,把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与新工程作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围绕做强产业链、补长短板,继续抓好“三位一体”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改革。在已部署的产业链和专用电子产业基地等方面择优规划建设一批新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开展产业技术瓶颈攻关的协同创新。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与重大攻关课题,要在“精准”上下功夫,重点是克服“两低”,即“低水平支持、低水平重复研究”。
二是以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来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大力开发互联网上用的新产品、“互联网+业务内容”的新业态、互联网在线新服务(如大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工厂等物联网建设与网络安全的新工程,力求“主攻一项新技术,就争取开发一个新产品、或推出一项新服务、或可以承担一个信息化的新工程”。
三是依托错位布局的高新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产业、高端装备服务业、高端装备工程业。2015年要启动工业领域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建设工作,特别支持“两化”深度融合的新产品设计,争取创建10家以上。
四是围绕新产品开发,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创新。重点是主攻新型产品、专用电子产品、服务型高端装备的开发设计以及装备、软件、在线服务为一体的集成设计。
(三)致力于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主要抓三条:第一,最重要的是改变工业投资习惯思路与理念,把抓新增长点“换鸟”型的投资放在首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要转变排浪式消费条件下大规模开发的投资理念,最要紧的是培养善抓新增长点投资的新眼光,致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投资、抓“换鸟”。
▲抓住市场、民生需求的热点,国家政策支持重点,主攻培育新兴产业的投资。图为专注于尖端光伏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产品生产线
第二,抓住市场、民生需求的热点,国家政策支持重点,主攻培育新兴产业的投资。结合浙江实际和主攻“中高端”的要求,把握工业精准有效投资的方向,开发新产品、新工程、新服务,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光伏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二是与治水、治气紧密相关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三是与工业4.0相适应的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与网络平台装备产业;四是农业、制造业、城镇公用服务、治水治霾治堵等“四大”系统工程等装备、专用软件、专用电子芯片等网络信息产业;五是提升工业的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如工业设计、技术中介、检测服务业等;六是与提高生活品质、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相关的产品装备、工程与服务领域。
第三,要花力气抓好“机器换人”与“机器人换人”的技改投资。要依托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与智慧工厂工程公司,推进制造企业“机器换人”与“机器人换人”,推进有污染行业企业绿色安全技术的全面改造,推进企业物联网的开发。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智慧工厂工程公司的基本特点是把技术创新、装备的硬件与软件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集成在一起,成为总承包公司,为工业企业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服务。其中工业信息工程化公司的任务是把机器与机器人组合在一起的工程做好;智慧工厂工程公司任务是在具备自动化生产线的工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发工厂云。这两类企业是开发工业物联网市场的关键力量,是开发机器人产业市场的关键力量。只有把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与智慧工厂工程公司发展起来,才能加快“机器与机器人换人”,才能加快有污染行业企业绿色安全技术的全面改造,才能加快工业物联网的市场开发,实现机器换人、制造换法、管理换脑。
(四)致力于科技体制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是实现“换鸟”的关键,也是引领新常态的关键,要有新视野、新眼力、新服务,通过建立“精准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体制”来破解这一关键。要发动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实现突破,继续抓好“三大改革”,建立“精准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体制”。
一是继续抓好产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改革。目标是致力于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与科研精准攻关的问题。要坚持产业技术攻“短板”的制度,完善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与全程管理制度,提升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创新能力与做强产业链的突破能力;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制度,鼓励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到重点企业研究院参与研究,建立企业补贴和政府根据创新绩效的奖励制度;完善重大攻关专项课题的择优资助制度以及省级重点科研实验条件的择优支持与全程管理制度。
二是继续抓好技术成果商品化、配置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是致力于解决技术创新体制与市场配置体制的“两张皮”问题。要完善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制度,把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制度具体又务实地抓起来;完善技术中介机构的企业化运作制度,把技术中介作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来培育,提高技术中介的发展动力、竞争活力与服务效率;完善技术市场平台的公司化制度,着力打造技术成果交易的“淘宝网”,做强技术成果交易的“商务链”。
三是继续抓好技术创新的评价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奖励制度的改革。目标是致力于激活产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解决技术创新与人本化、产业化的“两张皮”问题。要提高知识产权、技术成果产权、创新团队的创造性劳动等分配比重,放活创新团队,激活技术创新动力;建立完善技术成果参与创办公司的股权制度,并据此相应完善知识产权的信贷质押制度;建立完善鼓励民间资金基金化、投资创办科技型公司的制度,把浙江民间资金多、民众创业精神强的优势引导好、发挥好;建立完善引导民间资金、科技人员健康创业的指导服务制度。
同时,要在创新评价基础上,完善动态的精准的择优支持与激励制度。目标是致力于解决事前与事中、事后管理“两张皮”、动态择优支持不足的问题。要建立科技研究的调查制度、报告制度、评价制度。要在公开创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事中、事后管理、动态择优资助技术创新的制度。实施好省政府的新科技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评奖、定奖办法,强化解决“四个不”问题的导向。
(五)致力于做优企业创业创新主体。深入实施“四换三名”,抓好一批企业的创业创新。一是把实施“三名”培育工程与打造工业强企结合起来,立足首批38家“三名”培育试点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总部型企业、协同制造的龙头企业、区域品牌企业、绿色安全制造企业、上市型科技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重点加强对销售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精准服务”,形成工业强企梯队。
三是以优化创业环境为重点,抓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出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小企业创业基地、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融资担保、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人才档案免费保管、信息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六)致力于创建工业大市、强县、强区、强镇。一是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的39个工业大县(市、区),特别是列入省级工业强县(市、区)创建试点的20个县(市、区)为重点,培育一批稳增长、促转型的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的省级各类园区(开发区、高新区)为重点,开展高新区的工业强区试点,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高新区。
三是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的工业大镇为重点,指导各地开展工业强镇建设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错位布局的高新区创建工作,推动原有高新区的转型升级,发挥其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作用。
(七)致力于整治“低小散”行业。一是落实目标开展整治。围绕印染、造纸、制革、医化、铸造、冶炼等10个以上重点行业,力争全年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密集、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隐患大的集中区块100个左右,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以上,整治提升和淘汰低端落后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
二是严格依法开展整治。要按照法治思维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合法的行政手段综合施策,完善和落实“低小散”的政策法规体系,做到合法、合规、公正、公平。
三是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在区域上,要以“低小散”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的36个县39个镇及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开发区为重点,消防、环保、用电、安全生产等部门要联合执法、专项整治、“三改一拆”等工作。在工作上,要以安全生产对标检查、依法整治为重点。要全面推进安全工程建设。要推广温岭的经验,抓好安全事故防控治理体系建设。大规模压缩“低小散”的生存空间,压缩低素质用工总量。
同时,还要切实抓好能源“双控”工作,组织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推广海宁等地的试点经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经信科技领域的审批制度改革;编制好工业和科技方面的“十三五”规划,更好地指导工业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
坚定不移地走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依靠改革与创新的红利,淘汰偏低端,主攻中高端,保持中高速,致力于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的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工业强省
*本文系时任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同志2015年1月7日在在全省经信科技与高新区工作会议上讲话第二、第三部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