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低碳化: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5-11-06胡晓娟魏丹青

浙江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碳碳化排放量

胡晓娟 魏丹青

产业低碳化: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胡晓娟 魏丹青

产业低碳化是通过技术改造和机制创新,推动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向较低碳排放转变的过程。在资源要素约束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推动产业低碳化、构建绿色低碳体系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也是浙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举措。

产业低碳化是必然选择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浙江高瞻远瞩,在“两美”决定中就提出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低碳化,既能实现高碳产业的优化提升,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同时也减少高碳行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发展低碳产业、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提供空间。

——产业低碳化是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碳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这些产业大多具有体量规模大、占经济总量比重高的特点,是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撑。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阶段,不仅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更要因势利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对于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的传统产业,要扎实推进技术更新改造,推动提质升级,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业低碳化、智能化、中高端化发展,为浙江转型升级增添动力,同时对于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则要加大淘汰力度。

——产业低碳化是浙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2014年,我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出了“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浙江控制碳排放的任务也将更为紧迫。产业发展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根据测算,浙江三次产业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的比重接近90%,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占比仅略高于10%。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与居民生活消费相关的碳排放将持续刚性增长。因此,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最重要的是做好“加减法”,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一方面,做好“加法”,要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低碳产业,快速提高低碳型产业的占比,从而提升经济整体的碳生产力。另一方面,做好“减法”,就是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高消耗高排放行业节能降碳。然而,立足现实,在碳排放空间有限并逐渐缩减的形势下,目前更为紧迫、更为可行的是推动高碳产业低碳化,以尽快为发展低碳产业、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腾挪足够的空间。

十大高碳行业是产业低碳化重点对象

为客观反映碳排放现状,按照国家现行基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经测算,2012年浙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简称碳强度)为1.24吨/万元,好于江苏、山东和全国平均水平,略次于广东,显示浙江碳生产力在全国相对领先。但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碳强度2-4吨/万美元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浙江进一步降碳、提高碳生产力的空间巨大。

工业是能源消费的大头,也是浙江碳排放的首要来源。具体体现在两个指标上:一是工业碳排放占比大。2012年,浙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4.2%,但其能源消耗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0.9%,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量的比重为70.8%。二是工业碳排放强度偏高。2012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为2吨/万元,明显高于全省1.2吨/万元的平均水平。

纺织业、钢铁等十个行业排放规模大、强度高。从具体行业看,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10个行业的年碳排放量在1000万吨以上,占全省碳排放量的比重之和达到54.9%,占全省工业碳排放的比重达到77%。这十大行业不仅排放规模大,而且每万元利税总额的碳排放强度高,是实至名归的“高碳行业”。每完成一万元利税总额,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需要排放二氧化碳32.1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造纸业要分别排放19.5吨和19.2吨二氧化碳,纺织业排放13.6吨。与十大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装备制造业排放强度明显较低,每完成一万元利税总额,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仅排放2.4吨、2.1吨、1.6吨、1.1吨、1.1吨。

促进产业低碳化的几点建议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电力、钢铁、水泥、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发展与工业化阶段紧密相关。比如,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完成工业化(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以上,2000年价)和城市化(城市化率接近75%),这些国家的高能耗行业产量峰值均集中在这一时期出现。按照这一规律,在浙江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前,浙江十大高碳行业中大部分仍将保持增长,这也意味着产业发展与碳排放空间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完善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设定行业碳排放标准,进一步完善能源配套,合力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对于高碳行业的落后产能,要加大淘汰力度,尤其要加强对“低小散”企业(作坊)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和安全生产隐患大的集中区块进行集中整治,淘汰低端落后企业。同时,逐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土地、厂房、设备等资源,通过综合应用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土地开发置换等政策,统筹解决淘汰落后产能的资产补偿和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加快引入碳交易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是把环境资源资产化、环境成本企业内部化的一种市场机制,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节能降碳。目前我国已在北京、广东等7个省市开展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深圳市2014年635家管控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增长29%,但碳排放量却比2010年下降11%,同时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总量下降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部署,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建设,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5个高排放的传统制造业可能作为首批行业率先纳入碳交易范围。因此,浙江要加快摸底掌握全省重点单位尤其是重点行业所属企业历史排放数据,有序推动浙江相关企业参与碳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倒逼企业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的碳生产力。

加快设定行业碳排放标准。在我国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加快标准升级步伐。按照这一要求,浙江要从单位工业增加值或利税总额的碳排放强度入手,根据各行业的历史排放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设置标准阀值,对于即将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这一标准值可以作为设置企业碳排放配额的参考值;对于暂时不需参加碳交易或未达到碳交易要求的企业,可以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企业,严格控制企业碳排放强度;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投资项目,把碳排放强度标准为项目准入的门槛,从源头限制高碳行业的发展。

着力优化能源供给。由于煤炭的碳密集程度比较高,消费一吨标煤的煤炭要释放2.64吨的二氧化碳,这一排放量相当于是1.27吨标煤的油品或1.6吨标煤天然气的碳排放量。而目前浙江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量中,有23%的能源直接来自于煤炭,在全省煤炭消费中,除了72%的煤炭用于电力和供热,剩余的煤炭全都用于分散锅炉和原料用煤,大量的散煤利用是导致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下阶段要逐步淘汰分散锅炉,减少工业企业散煤消费,加强集中供热,重点在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发展热电联产,全面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煤改气”、“煤改电”,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来降低碳排放强度。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气候处

猜你喜欢

高碳碳化排放量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连续酸平产线生产高碳宽带钢的焊接技术研究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一种聚乙烯/碳化废旧橡胶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