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现状、危机及制约因素
2015-11-06李万青莫仁边向国伦
李万青+莫仁边+向国伦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成为农药生产和贸易的大国,农药产量几乎占世界生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国外,在国际市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正如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一样,我国农药产业和产品出口也存在以量博弈、以低价竞销、技术含量不高、易受国外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阻击等情况。因此,我国农药产业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产业性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等路径提高国际竞争力,使“中国农药制造”的品牌真正矗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田野。
一、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药生产状况及结构
从表1看出,我国农药产量一路飙升,2004年农药生产总量87万吨,2014年就达到374.4万吨,10年增长4.3倍。十年来农药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2004年前后杀虫剂生产占比很大(1983年确切的数据是82.47%),至2014年下降至15%左右;除草剂的比例更是从1983年的0.34% 上升至2014年的48.2%。 2014年累计生产折百原药374.4万吨中,除草剂产量为180.3万吨,同比增长了2.8%;杀虫剂产量56.1万吨,同比下降4.8%;杀菌剂产量23.0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2%。除草剂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48.2%,杀菌剂产量占比6.1%,杀虫剂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15.0%。近年全球农药销售额中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大概分别为50%、25%、25%左右。说明2014年我国农药结构基本上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只是杀菌剂还有一定的偏差。我国农药产量的持续上升和农药结构的不断改善,是我国成为农药出口大国的基本前提。
(二)我国已成为农药出口大国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近年来出口量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底,农药产量已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量首次超过农药进口量,2004年我国农药出口就达到39.1万吨,出口值1.5亿美元;至2014年出口达116.1万吨,出口值41.47亿美元,2014年出口总量已占我国农药生产总量的近31%(按统计局和海关数据),有的统计口径这一数据已近50%。我国的农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农药已经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出口创汇顺差最大的品种,也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和制造业不断扩大的一个表征。
(三)农药出口附加值有限
我国农药出口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处于同一个波段,原药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占领国际市场份额的主力军。除草剂和杀虫剂原药是拉动农药原药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当然除草剂和杀虫剂制剂的出口同样也是拉动农药制剂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除草剂出口量80.6万吨,出口金额25.67亿美元,分别增长6.5%和8.1%;杀虫剂出口量为23.9万吨,金额达到10.66亿美元,分别增长6.2%和17.4%;杀菌剂出口量增长4.4%,出口额增长10.5%。原药出口和制造业出口原材料半成品如出一辙,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量大而效益有限,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同时,我国农药主要出口东南亚、非洲和南美部分国家,2013年这三个区域的出口量总计超过了72.39%。我国农药生产和贸易企业要快速改变生产和出口结构,实现由原药出口向制剂出口的转变、由低端制剂出口向高端制剂出口的转变,改变用低端低价覆盖欠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现状,用高端产品竞争西方发达国家的农药市场。
(四)行业出口集中度、集约化比较高
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集约化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型企业在生产和对外贸易的优势很突出。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发布的农药百强榜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其销售总额占百强企业的51.3%。近几年大型农药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明显,百强企业的销售总额不断提高,2013年达979.2亿元。2013年主要农药企业销售收入前三甲新安化工、金帆达、颖泰都达到35.3亿元。同时,2013年我国农药出口总量的80%由4%的生产企业完成。
二、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危机分析
(一)无力抗衡国外巨无霸农化企业的优势
虽然我国农药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大型企业在国内的兼并、重组成为趋势,但和国外著名的农药企业相比较,作为出口导向为主的我国农药企业却占不到丝毫优势。首先,我们农药企业的规模无法和国外同类公司相比,根据中国农药协会提供的综合数据,2014年我国农药企业前6强与全球领先公司前6强销售收入对比,全球排名第一的先正达是我国最大企业的几十倍。全球农药市场的集中度也是不断提高,以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孟山都和杜邦为代表的国际性第一梯队农化巨头的农药总销售额占全球约80%的市场份额。其次,我国农药企业职能单一、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和国外领先企业相比。国外领先企业集生产、研发、推广于一身,业务扩展到种子、新产品开发、技术集成、方案解决等纵深领域,技术革新能力十分强大,形成了推动农药行业良性发展的系统环境。而我国农药企业仅仅集中在低端生产环节,创新能力十分有限,无法深入“高精尖”的世界农药市场领域,也无力抗衡国外巨无霸农药企业的优势。
(二)核心竞争力不强
国际农药市场的高端部分几乎都被全球领先农化企业垄断,我国农药出口不论品牌还是技术含量都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和他们进行深层次竞争。以2012-2014年三年间的进出口单价相比较,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中国累计进口农药6.89万吨,同比增长30.3%,进口金额5.92亿美元,增长21.2%,平均进口单价8592.2美元/吨。进口农药相当于国产农药产量的1.9%。当年出口农药109.5万吨,出口金额28.59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美元2610.9/吨,进口农药单价是出口农药的3.29倍。2013年平均出口单价3408美元/吨,同比上涨32.1%,但和进口农药单价还有很大的差距。2014年我国进口农药单价8369.5美元/吨,出口农药单价3571.9美元/吨,进口农药单价是出口农药的2.34倍。我国出口农药价格的低廉,给国外贸易壁垒落下口实和把柄。
1994年之前, 我国进口农药和出口农药之间的比例几乎一比一,以后逐年下降,至2014年,进口农药和出口农药数量之比例为7.92:100,金额之比例为18.56:100,两者相差10.64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正好是我国和发达国家农药产业的竞争力差距。2014年跨国公司优质高效的农药品种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在法律规制上对农药生产和出口设置了严格的检验制度和标准,出口到我国的农药产品以环保和低毒为主,在乳化、雾化效果和使用剂量、药残指标上占有优势,因此吨价位也远高于国产农药。
(三)出口贸易摩擦频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延续几十年的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有点反转,美国等国家的海外制造业开始向国内收缩,亚洲实行几十年的“雁行模式”产业转移受到空前的困难。发达国家一面开始“再工业化”,一面对中国等后起工业化国家进行贸易壁垒和出口阻击。我国农药出口和别的制造业产品一样,受到价格调查和绿色环保方面的壁垒,发达国家如此,新兴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也跟风引起摩擦,使我国本来就效益不佳的出口农药企业雪上加霜。出口贸易摩擦频现,一方面导致我国农药很难进入欧美高端农药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丧失业已取得的新兴国家和东盟、非洲等区域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三、破解我国农药出口危机的制药因素
我国农药出口贸易既有繁荣的一面,也有危机重重的另一面。如何破解我国农药出口危机的制药因素,关键在于我国农药行业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核心竞争力,抛弃以前拼成本、价格和占领大面积低端市场的产品战略,使我国农化产品真正成为“中国制造品牌”而角逐于世界农药领域高端市场。当然,客观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既有制造危机的一面,也有提供机遇的一面。
(一)国际市场:以实力去巩固、开拓
针对国际市场,我国农药行业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理念,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新领域。首先,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农药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亚洲市场,其中欧美占近70%,拉美占近五分之一,俄罗斯及非洲不到5%。2014年中国出口41.47亿美元,且市场主要集中在东盟、南美和非洲,对欧洲和北美出口甚少,非洲和俄罗斯对农药需要量不高,市场影响度也不大。北美和欧洲对中国农药进口的门槛很高,美国主要进口原药作为原料用,欧洲进口环保条件好、附加值比较高的制剂农药。因此,中国农药行业在巩固现在市场的基础上,开拓和占据欧洲、北美和俄罗斯市场成为今后战略转移的重点。其次,开拓新市场必须依靠开发新产品。2000-2011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市场总值增长达399.5%,是传统化学农药总值增长的5.32倍,而生物农药的主要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的需求量也在节节攀升,这一块正是我国出口农药的短板、薄弱领域,当然也是我国农药企业的希望所在。因此,出口产品的重点也要向生物农药方面转移,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二)国内因素:以国际标准去调整、创新
阻挠我国农药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内部因素很多,包括: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产能过剩;企业技术装备较差,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升级换代动能不足;产品结构不太合理,原药产量偏高,部分除草剂产能严重过剩,农药制剂开发能力弱,剂型结构不合理,高毒农药品种还需削减和替代,特殊用途杀菌剂产量偏小;农药市场还不太规范,无形中影响和干扰了对外贸易,如农药违规使用难以禁止,假冒伪劣横行市场。
首先,针对我国遍地开花的几千家农药企业而言,调整、兼并、组合、集中势在必行,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有和国外农化领先企业竞争的资本。以草甘膦为例,我国年需求量为5 万吨左右,但总产能高达每年85 万吨左右。应该限制高污染、高成本的农药企业进一步漫延,而是提高其发展门槛,引导其逐渐加盟大型优质企业或者退出行业。
其次,农药行业应该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端制造业,而不是简单的化工领域的低端制造业,所以企业在市场开拓中要把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放在首位。中国农药企业大多数只有从事被动生产的能力,而没有主动开发产品、主导市场和引领市场的能力,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完成整个产业的转型。
再次,调整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剂型结构,逐步缩减原药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加大制剂等深加工产品,研制和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低毒、环保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国内友好型环境的建立,一方面提升了国际竞争能力。作为初级产品的原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作为深加工产品农药制剂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其生产和使用过程污染较少。发达国家农药制剂品种有几千种,我国只能生产800多种,一个原药品种发达国家可制成30多种剂型,而我国只能拓展出区区几种。在剂型结构上,国外主打无溶剂、水基、固体化,我国以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油约占50%,以溶剂方式存在的甲苯、二甲苯、纯苯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我国农药企业在国际产业链的“原药代工者”角色,决定其处于在价值最低的制造业环节,说明我国农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提升行业整体素质的路途依然漫长而艰巨。
另外,增加生物农药的产量是改变“原药代工者”角色的又一条不二途径,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992年制定的战略目标是2000年全世界生物农药用量达到60%,但这个目标远未实现。美国市场调查公司BCC Research(2010)估计,2009年世界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仅16亿美元,占总量的3.7%。另一家调查公司MarketsMarkets发布的《2012-2017 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趋势与预测》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农药市场欧美占60%的份额。生物农药不但是我国调整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剂型结构希望所在,也是我国出口农药打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关键所在。2005年3月13日,大连绿科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和韩国相关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2000万人民币的出口订单,向韩国出口获得国际标准论证的有机植物农药“绿科植物保护液”,这是我国有机植物农药走向国际流通市场的第一单合同。
(三)贸易壁垒:内外兼修攻而克之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道路可谓荆棘丛生,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反政府补贴”、“绿色壁垒”的名义阻击我国农药出口。产生贸易壁垒固然有贸易保护、产品歧视等偏向性原因,但也有国际规则(如PIC、POPs等国际公约)和我国产品本身的客观原因。
首先,国际规则是我国农药出口贸易壁垒的最大名义门槛。2007 年实施化工产品新检测标准,对中国农药产品出口欧盟产生严重了影响。列入PIC公约清单的农药品种22种,列入POPs公约清单的农药品种暂定有9种。列入欧盟高毒、高残留禁用名单的农药品种多达450多种,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品种有氧乐果、丁草胺、稻瘟灵等60多个品种。自2005年开始,中国草甘膦先后遭遇无数次来自欧盟、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的反倾销、反吸收、反规避调查,最终让中国失去了欧盟及巴西市场。
其次,我国农药产品质量和出口方式也是受到贸易壁垒的一大口实。一句话,产品质量不过硬,处处受人嫌弃,贸易壁垒随时可以发生。中投顾问《2010—2015年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出口农药仿制产品占90%,而创制的产品仅为10%,以价格低廉占有市场份额以弥补核心竞争力的虚弱。东方艾格行业分析师认为,我国农药出口企业的利润只剩下几个百分点,国内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保住赖以生存的出口订单,只得压价出口。这两种情况更多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威胁,而我国企业无还手之力。
要打破我国农药出口贸易壁垒,首先要从国家层面严格规制农药行业的生产、研发、使用和出口,按国际通用标准制订强制性规范和法律法规,对企业设置高标准进入门槛和强制退出机制。如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将由现行的2293 项增加到3650 项,新增1357 项。农业部随后推出2014年版《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名录》。其次,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这里不再赘述。再次,严格遵循国际公约和出口国法律规制,合理规避挑起贸易壁垒的隐患。2005 年6月20日中国正式成为《鹿特丹公约》缔约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具体承担公约中农药PIC 程序的执行、履约,该公约成为中国农药工业技术进步和强化国内农药管理的国际性、纲领导性参照文件。欧盟的《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REACH)对进口化学品的注册、评估和许可等实施严格的管理程序,影响范围包括从农产品、玩具到纺织品以及家具等多种产品的中国生产商和它们的欧盟进口商。美国也对农药进口设置了严密而烦琐的规制条文。只要遵守国际公约和出口国规制,再加上过硬的产品质量,相信我国农药产品能够轻松逾越各种贸易壁垒,而且还会树立我国农药产业升级换代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