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江西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历史地位

2015-11-05张小健

江汉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唐代发展

张小健

摘要:唐代的江西,因其便利的交通,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丰饶的物产,发展了粮食、茶叶、瓷器、木材等产业,并且大量转换为商品,同时把岭南广州进口的海外珍异商品转运到其他地方贩卖,促进了江西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外,新的商业组织和市场形式产生,大量货币的使用与流通,商业都市空前繁荣,再加之商人群体的活跃,因而促进了唐代江西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奠定了江西经济在五代和两宋经济繁荣的根基。

关键词:唐代;江西商人;江西商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4-0092-04

唐代,随着江西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庾岭商道的拓展。以赣江和长江为依托的便利交通,江西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粮食、茶叶、绢布、瓷器、竹木等商品由江西输出,同时来自岭南的海外珍异商品如象牙、皮革、珍珠、香料等则逾岭而北,经赣江向长江流域其他地方输送。随着商业的发展,新的商业组织和市场形式产生,商业都市呈现空前繁荣,加以商人群体的活跃,因此促进了唐代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唐代江西商业的兴起

唐代,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加上便利的交通,江西地区出现了许多商业发达的城市。洪州(南昌)地处赣江、抚河下游,平原绵延,江河交汇,水陆四通,交通极为便利,是唐代江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昌商业贸易繁荣,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这些文人对商业繁荣的描绘眼光独特,也别有风味。韦庄在《南昌晚眺》中写道:“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树蝉。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落霞红衬贾人船”与“怪得地多章句客”中的“贾人船”“章句客”折射出赣江上的商业气息与商业繁荣之景象。江西北部的江州(九江)“缗钱粟帛,动盈万数,”“四方士庶,旦夕环至,驾车乘舟,叠毂联樯”,物产丰饶,商贾辐转,成为江西北部的地区商业中心,商业活动频繁,呈现“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舟子乘利涉,往来逗浔阳”的景象。临川是江西东部的商业中心。唐人张保和在《唐抚州罗城记》中写道:“临川古为奥壤,号曰名区,翳野农桑,俯津阛阓,北接江湖之脉,贾货骈肩。南冲岭峤之支,豪华接袂。”可见商人往来之频繁。就是某些非政治或交通中心的县的商业也很发达。如江州的都昌县因土地肥沃,地处交通要道,井户丰阜。而分宁县则本是距武宁县100多公里的一个草市,由于商业的发展,物产充盈,于唐贞元十六年(800)置县。可见,江西商业普遍兴起,也由此形成诸多的商业性城市。

江西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繁荣,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兴起。随着大庾岭——赣江——鄱阳湖——长江——运河这一黄金水道的畅通,江西产生了许多商业性城市如洪州、江州、吉州、景德镇等,他们成为当时闻名的都会或重要的商品交换场所。

洪州号称“南都”,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在青瓷器的烧造以及漆器、纺织、铜器和金银首饰等生产工艺方面独领风骚。洪州商业气氛由来已久,据《隋书》卷31《地理志》载,豫章郡“衣冠之人,多有数妇,暴面市廛,竞分铢给其夫。”可见隋唐时期豫章妇女已经积极从事商业经营,商业也不全是男人的专利。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丹出任洪州观察使,扩建了洪州城,使之周围达十余公里,比汉代扩大了4倍,城内人口稠密商业发达,亭阁楼宇鳞次栉比。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间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其繁华程度从中可略见一斑。商业的利润也驱使更多的人去从事末业:“编户之民五方襟处,多以逐末为业,半粟半仰河西,半侍他郡,每日为市,粮无隔宿。其挟贸迁者,亦推葛布火纸、红曲数种,往来吴楚之交而已。”商业给城市带来繁荣。洪州城在唐代被称为“江淮之间一都会也”,实在是名副其实。

江州可谓“襟江带湖,据三江之口。四达之衢,七省通连”,自唐代起就成为江南的重要商埠。符载在《江州录事参军厅壁记》中写到:江州“地方千里,江涵九派,缗钱粟帛,动盈万数,加以四方士庶,旦夕环至,驾车乘舟,叠毂联樯。”孟浩然在《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中说:“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使江州“实成雄镇,且曰天府”,其繁华程度可与洪州媲美。

唐代饶州、吉州也是商贾辐辏、百货云集的名城。如吉州,皇甫浞的《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载:“庐陵户余二万,有地三百余里,骈山贯江,扼岭之冲,材竹铁石之赡殖,苞篚葧缉之富聚,土沃多稼,散粒荆扬,故官人率以贪败。”又饶州,章孝标《送张使君赴饶州》载:“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江寒鱼动枪旗影,山晚云和鼓角声。太守能诗兼爱静,西楼见月几篇成。”可见这两座城市也是十分富庶,经济繁荣。景德镇在唐代称昌南镇,当时即为“烟火逾十万家”的江右巨镇。史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座以悠久的制瓷历史和精湛制瓷技艺而著称于世的城市,在唐代时,其制瓷工艺已经颇为先进,拥有陶窑、霍窑等一批名窑,昌南镇瓷器已经开始畅销全国。

此外,唐代江西的一些小城镇的经济也十分活跃,商业经济繁荣。有“古为奥壤,号曰名区,翳野农桑,俯津阛阓,北接江湖之脉,贾货骈肩。南冲岭峤之支,豪华接袂”的临川,有“北区江淮,南抵闽粤,道路四达,商贾会通”的奉新,有“市散渔翁醉,楼深贾客眠”的建昌,有“本常州之亥市也,其他凡十二支,周千里之内,聚江、鄂、洪、潭四州之人”“豪富物产充之”的武宁县。这些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交换商品的场所,大大活跃了城乡商品经济。

唐初本来实行坊市制度,严格规定了市场开放的时间,即所谓午时击鼓开市,日落击钲罢市。中唐以后逐渐被打破,促进了各地夜市发展,同样促进了洪州、江州等地的商业发展。

随着商业发展,那些民间草市也得以发展。草市始见于东晋南朝,大部分在南方商旅往来频繁之处形成。唐初江南草市维持着南朝旧况,中唐以后有大量草市出现,如“本常州之亥市”的江州武宁县、建昌县等。而草市的形成各有特色:既有津要渡口的民间市场,如杜牧所说:“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期间”,也有靠近陆路驿站的集市。此外还有如鱼市、药市、橘市等与商品产地相关的专业性草市。唐代草市种类繁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反过来又促进了当时商业的发展。

二、唐代江西商业繁荣的表现

唐代江西商业发达,一方面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更多的是江西本地物产丰富,这些商品主要包括:粮食、茶叶、瓷器、木材、酒、食盐、鱼等。

1 唐代江西主要商品的发展

(1)粮食。早在魏晋时期,江西农业生产就已得到较快的发展,“沃野垦辟,家给人足”。隋唐时期,江西的粮食生产开始跃居国内先进行列,“江西七郡,列邑数十,土沃人庶,今之奥区,财赋孔殷,国用所系。”吉州稻米生产也很多,史载:“庐陵户余二万,有地三百余里,骈山贯江,扼岭之冲,……土沃多稼,散粒荆扬。”唐僖宗在诏书中也说:“湖南、江西出米至多。”江西生产的粮食不仅完全可以自给,而且还有大量节余,可大量出售。如唐德宗时,长安发生严重饥荒,仓库空虚,唐政府曾从江西、湖南调运15万石粮食救饥;唐宪宗时,淮南扬、滁、楚三州和浙西润、常、苏三州遭遇旱灾,宪宗下令从江西、湖南、鄂岳、荆南等地调米30万石赈贷淮南道三州,30万石赈贷浙西道三州,以后又多次从江西、湖南运米,少则70万石,多至100万石。唐文宗时,鉴于江西粮食所出常倍他州,为了“俾其通流”,特派大臣孟瑁前来巡查江西米价。唐代文学家皇甫浞也说江西庐陵“土沃多稼,散粒荆扬。”由此可见江西粮食商业用量之大。《旧唐书》卷49《食货下》:建中三年,唐政府在洪州置常平仓,以“轻重本钱,上至百万贯,下至数十万贯,随其所宜,量定多少。……候物贵则下价出卖,物贱则加价收籴”。在这些商业用粮中,既有政府采购,也有农民出卖自用有余的或是由农民为交纳税钱而出卖的粮食。但无论交易性质与目的如何,江西商品粮数量巨大是不争的事实。粮食已成为唐代江西一项重要的商品。

(2)茶叶。饮茶兴起于西汉,发展于两晋,盛行于唐,“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间之间,嗜好尤切。”唐代江西8州中即有袁州、吉州、饶州、江州、抚州、洪州、虔州7州产茶。其中洪州西山白露茶、婺源方茶都是茶中精品。洪、吉、饶三州生产的茶叶还当作贡品进献朝廷。唐代江西茶叶不仅质量好,产地广,而且数量惊人,其间尤以饶州浮梁为最。时人记载浮梁县产茶盛况时说:“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浮梁茶行销全国,“饶州浮梁茶,今关西、山东,间阎村落,皆吃之”。婺源方茶销售范围也很广,“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每至茶熟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贾取茶叶厚利,纷至杳来,“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吕璜“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通逾百数。璜明敏善酒律,多与群商游”。吕氏的经营活动,说明其茶叶生意做得很是兴旺。由此可见,江西已成为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和售销的重要地区。

(3)瓷器。唐代江西制瓷业有较大发展,迄今为止,发现唐代窑址的地区有:丰城、九江、南昌、景德镇、赣州、临川、乐平、龙南等地,其中尤以洪州窑、景德镇窑规模最为宏大。洪州窑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创建于东汉晚期,兴盛期为初唐、盛唐阶段,停产于五代。洪州窑位于丰城罗湖,以其范围广、器形多、纹饰萦、釉色全位列唐代“六大青瓷名窑”,其窑址至今仍有3万余平方米,废品堆积达四、五米之厚,可见当年生产之盛。江西瓷器成为当时有名的商品而行销海内外。玄宗天宝年间,任水陆转运使的韦坚挑选全国各地富有特色的物品在长安举行展览,其中便有来自江西的瓷器,其种类有酒器、茶釜、瓷档、瓷碗等。瓷器是唐朝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据《广州港史》记载:“广州的瓷器出口仰给于洪州”。尤其是大庚岭商道开通之后,每年都有大量瓷器南下广州飘洋过海。余家栋先生根据考古材料论断:“洪州窑瓷器不仅在江西隋唐墓葬中为常见器物,邻近的广东、湖北等省隋唐青瓷不少亦系洪州窑生产。”圆唐代江西瓷器业已成为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大宗商品。

(4)木材。江西地处多山丘陵地区,亚热带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唐代江西的木材运销遍及江淮各地。“豫章诸县,尽出良材,求利者采之,将至广陵(今扬州),利则数倍。”说明江西木材早已远销至江苏扬州一带。唐后期官吏和军将经常参加商业活动,史载:“军吏徐彦威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市木,远销秦淮,“获钱数十万”。江西木材商人分工合作,经营一条龙服务。木材交易给专门从事木材贩运的木材商,由他们贩运到苏州、杭州等地,其中尤以洪州的木材商较多,史载:“豫章诸县,尽出良材,求利者采之,将至广陵,利则数倍。”吉州也有木材商活动,如商人徐彦威在信州购买木材,再贩卖到苏州、淮南一带,往返一趟,能“获钱数十万”。

(5)酒。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江西酿酒业也相应发达起来。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了全国名酒十余种,其中就有江西德阳所产的湓水酒。另据《新唐书》所载,江西宜春酒还是上贡朝廷的佳品。德宗时实行“榷沽法”,对酒实行专卖,而江西地区所“榷酒利多他州十八”。文宗太和六年,仅洪州一地就交纳酒税钱五万贯,可见江西酒酿造业的发达程度。酒作为当时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用于市场交换,“正是江村春酒熟,更闻春鸟劝提壶。”“长江午日酤春酒,高高酒旗悬江中。”这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袁州、江州等地酒市繁荣景象的真实生动的描述。

(6)食盐。江西缺盐,盐是江西商人经营的重要商品,唐代江西商人不少是以从事食盐贩运而致富的。白居易曾作《盐商妇》对暴发的盐商及盐商妇的富裕生活做了描绘:“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江西商客因从事食盐贩运,获得高额利润,不仅自己享尽荣华而且其妻也成为颐指气使的阔夫人。

(7)鱼。江西是著名的水乡,襟江带湖,是理想的淡水鱼生长基地。唐代江西有不少人以贩鱼为业。史载:“唐豫章民有熊慎者,其父以贩鱼为业,尝载鱼宿于江浒。”九江“鳞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万安“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阎伯玙为袁州刺史,重视渔业生产,数年之间渔商辐辏,州境大理。说明唐代江西渔业交易十分兴盛。

2 商人群体的活跃

伴随着商业活动频繁,江西商业资本的活跃,商人群体也渐趋活跃。从国内来看,有大批商贾贩客涌入江西。“洞庭贾客吕乡筠,常以货殖贩江西杂货,逐什一之利。”江西商人把江西一些特产,诸如瓷器、丝绸、竹木等运销全国各地:江苏、湖南、湖北等地都留有他们活动的足迹。如“尼妙寂,姓叶氏,江州浔阳人。初嫁任华,浔阳之贾也。父升与华往复长沙广陵间”;“唐陈导者,豫章人也。以商贾为业。龙朔中,乃泛舟之楚”。鄱阳安仁里民吕用之之父,“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长途贩运给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如豫章诸县“尽出良材,求利者采之,将至广陵,利则数倍”。这一时期经商开始成为人们致富的重要途径。《太平广记》卷350载,浮梁人张令其家业“蔓延江淮间,累金积粟,不可胜计”。同书卷134载,信州贵溪县乳口镇人童安玗,开始很贫穷,后“假借钱六七万,即以经贩”,“遂丰富”。白居易的诗《盐商富》中的扬州小家女,因嫁给江西的大商人,此后“不事田农与蚕绩”,“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

唐帝国的繁荣吸引了国外的商人,尤其是大食人和波斯人,其活动地区遍及全国。且以洪州居多,他们多从事珠宝之类的生意。据载:莫徭得到象牙后,“载到洪州,有胡商求售,累加值至四十万,寻至他胡肆,胡速以草席覆之,他胡问是何宝,而辄见避”;临川人岑氏带宝至豫章,“有波斯胡人,邀而问之:‘君有宝乎?曰:‘然。即出二石市之,胡人求以三万为市”;洪州胡氏遇见一胡商,胡人“知其头中有珠,使人诱而狎之,饮之以酒,取其珠而去。”又《饶州府志》载:“有波斯安息国人,自闽转沽于饶。”可见唐代江西不乏外国商人。商业活动的频繁,使江西出现了不少富商巨贾。如唐大历贞元间,富商俞大娘有万石大船,据《唐国史补》卷下记载:“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

3 “开元通宝”等铜钱的广泛使用

建国后,江西文物工作者在南昌、赣州、黎川、高安、清江等墓中出土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唐代铜钱。如1963年在赣州市天竺山小学附近清理唐墓。出土“开元通宝”钱12枚;1965年在南昌市北郊碑迹山唐墓出土“开元通宝”30枚:1973年又在江西化纤厂基建工地发现唐“开元通宝”109枚等等。唐从武德四年起铸造“开元通宝”钱,一直使用到五代,其间只有唐肃宗铸造过“当十”和“当五十”的“乾元重宝”钱,唐代,钱币铸造数量有限,民间以物易物盛行,江西唐代墓葬“开元通宝”等铜钱的大量出土,说明当时江西地区钱币流通的频繁与商品贸易的兴盛。

三、唐代江西商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隋唐以来,江西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呈现繁荣的景象。从中国历史长河来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在唐代趋于极盛,封建社会内部固有矛盾的发展和北方少数民族力量的冲击,使得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的发展势头受到打击,江淮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经济地位则不断上升,经济中心因之东移南下。江西则处于这一历史潮流的核心位置,江西本地丰盈的物产,发达的交通运输都促进了江西商业经济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繁荣。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南移,江西经济开始显示其重要地位。首先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激增。随着北人大批迁赣,江西人口快速增长,大批河渠陂塘的修建,灌溉面积的增加,江西逐渐成为重要的粮食基地。僖宗时,广州节度使韦荷大力发展盐业生产。为解决军队给养问题,以所得钱40余万至江西虔、吉等州购买稻米,由是“军食遂饶”。安史之乱以后,江西经济发展十分显著。元和二年,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国计簿》中说:“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合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可见唐代江西经济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体现在江西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唐中后期江西的茶叶、银的产量在全国已经名列前茅。浮梁一县,元和年间,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余万贯,占全国茶税的三分之一。乐平银山,每岁出银10余万两,收税银7000两,占全国银税总收入的二分之一。江西经济迅猛发展使之成为唐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

最后。体现在唐末社会的平稳发展与人口集聚。唐末,全国许多地动荡不安,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但江西基本上保持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仍在缓慢发展。唐末诗人张演(又作王驾)在《社日村居》一诗中描写了铅山农村的太平景象:“鹅湖山下稻粱肥,豚阱鸡栖对掩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元和郡县图志》卷28载,安史之乱后,中原残破,民不聊生,而江西洪州“既完且富,行者如归”,人口剧增,由天宝元年的55000余户增至元和年间的91000余户。

唐末江西的经济地位愈加显得重要,唐王朝对江西的统治也十分重视,委任得力官员管辖江西。《全唐文》卷661《除裴堪江西观察使制》说:“江西七郡,列邑数十,土沃人庶,今之奥区,财富孔殷,国用所系,兹为重寄,宜付长才。”江西已经从一个荒蛮落后之地开始变为发达之地了。五代时,江西隶属于吴和南唐,这两个政权之所以能独立于世,与据有长江财富,包括江西的财富密不可分。“南唐建立以后,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已经结束,各割据政权之间处于力量相对均衡状态”,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江西得到一个较为安定的政治环境,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 张卫东)

猜你喜欢

唐代发展
区域发展篇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