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科普和“负能量”科普
2015-11-05万维钢
万维钢
我小时候非常爱看《飞碟探索》和《奥秘》。我记得那时的《飞碟探索》时常刊登一些带有科学论文意味的文章,用各种方法论证外星人到底有没有可能访问地球,那些UFO目击事件到底意味着什么。而《奥秘》的故事讲得好,但不怎么注重逻辑推理。
对这两本杂志我不敢说倒背如流,但绝对是熟读。我又买了不少相关书刊,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同时又是“正确”的知识,包括光速、相对论、引力、超新星、黑洞,等等等等。就连“目击”和“案例”这两个很有学术味道的词,我都是从《飞碟探索》上学到的。可以说《飞碟探索》是我的科学启蒙老师。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正确”的知识,而是那些极有可能“错误”的知识:外星人绑架地球人、金字塔的神秘能量、月球背面的轰炸机、古文明早就发明了电视等。当时并没有什么特技高超的科幻电影可看,即便有,我可能也不屑一顾——我认为真实世界比那些科幻的东西更神秘!
我甚至专门搞了个笔记本,命名为《新子不语》,专门摘抄各种神秘事件的资料,期待有朝一日能从这些资料中看出内在的联系,见证奇迹。
现在,我马上就到40岁了,《新子不语》早就不知哪里去了。今天的科普事业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怪力乱神的东西不但孔子不谈,科普杂志也不谈了。《飞碟探索》早已转型为主流科普,不再讲那些离谱的世界之谜了。
事实上,如果你关注现在的科普文章,会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致力纠正人们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的:金字塔根本没有神秘力量、针灸的效果没有通过科学验证、火星上的“人脸”其实是自然形成的地貌。
这类文章可以称之为“负能量”科普。它的作用是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告诉我们世界其实没有那么离奇。我小时候爱看的那些,则可称之为“正能量”科普,它
的作用是让人对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愿意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世界。
有句玩笑话说,如果一个人30岁以前不是左派就是没有良心,30岁以后仍是左派就是没有大脑。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看“正能量”科普就是没有好奇心,长大了不看“负能量”科普就是没有大脑。
因为过去不靠谱的“正能量”科普实在太过泛滥,现在中国科普的主流是“负能量”。人们用科学论文和数据说话,以辟谣为己任。“负能量”科普更专业,更能激起读者的愤怒之情,所以也更容易被有见识的人传播。
因此,就今日中国而言,也许“负能量”科普比“正能量”科普重要得多。话虽如此,但我还想说一点,对科普来说“负能量”是很重要,那么科学研究呢?科学研究其实是正能量的。科学家做的绝大多数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为了说明什么什么效应不存在,而是为了证明什么什么效应存在!如果你跟科学家说我知道针灸的疗效是假的,他们会表示你说得对,但他对这个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什么疗法能真的有效!对科学家来说,天生希望发现奇迹。
这种想要有所发现的欲望,这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热情,并不是“负能量”科普给的,而是“正能量”科普激发的,是他们小时候看《飞碟探索》时获得的。
所以我敢大胆说一句,我仍然相信外星人存在,仍然相信世界上还有比科幻小说更匪夷所思的奇迹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