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11-05周影
周影
摘 要:当代教育要求的是创新,创新是现代社会非常注重的能力之一,创新是从已有基础进行改进和完善,或者是创造曾经没有的东西和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师需要去有意培养的方向之一。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所有的学科,语文也需要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一路发展壮大的根源。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而中学语文教育又是语文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所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要作为教学目标来执行。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46-02
创新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学科中对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视,也需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现在的时代环境就是知识快速的更替,周期非常的短。高新技术发展快速,国与国的竞争激烈异常,各国都有大量的创新科技人才出现。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国家的未来。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也有创新意识。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中学课堂也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所以教师要将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来执行,素质教育的和谐是创新求变,目的是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而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太快,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就只能够跟着时代的脚后跟前进,永远也成不了强国,基础教育是国家根本,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根本,所以创新教育必须要从中学语文教育进行展开。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氛围具有非常好的改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比较可靠的继发作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学生的特点进行熟悉,根据两者来进行教学方式设计。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2 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意识
如今的许多教师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口号是“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授课思路还是老一套“满堂灌,自导自演”。这与发挥学生潜力是事与愿违的。其实,他们身上的“淘”的缺点,正是我们所说的“潜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些同学,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火花的绽放。从此他们便成了老师固定枷锁中的“模型”。就是教师常说的“老实,听话”型学生。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切忌不要使学生成为“方格里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深度的语言,精心设计,合理引导,创新情境,激发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我们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决抛弃“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 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创新的兴趣
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前提,学生要有创新的意识,教师多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互动。不要禁锢于教师的定论,要能够对问题提出疑惑。学生要懂得不是发现了新事物和新规律才是创新,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和其他人有差异性的更优秀的创造,这个就是创新。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激励,继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的进行创新活动。
因为人格对其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甚至有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兴趣作为创造力的推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影响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目标什么是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条件,制造环境,给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这样过程的喜悦。
培养学生人格的时候,要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围绕学生展开,围绕学生的兴趣来培养。我国较长时间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升学率和成绩的过度追求带来的不良影响非常严重,很多的教师在课堂上说个没完,当纯的将知识进行灌输,不管学生的听课感受怎么样,有些教师认为自己该讲的都讲了,没有学到那就不是教师的责任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意识本身就是错误的。
4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的教学会让学生的创造性丧失,学习只是听教师的讲解而已。学生为了成绩为了升学而进行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可研,而教师对成绩的过度重视,导致了将学生进行优劣分等,进入恶性循环。传统教学对接受和模仿过度强度,对创造很少考虑。学生要循规蹈矩,根据答案范围来进行作答,学生的思维比较禁锢,不能够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挖掘。学习效率不高,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习阵地是以课堂为主,这个是公认的事实,成功教师能够成功不是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和独到之处,而是他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松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记忆能力也会加深。其实学生面对的问题很多,他们对不同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些问题是可笑的,有些则是有价值的,不管是有价值还是可笑,这都是他们进行发展和探索的开始,很多的发明都是从当时的无稽之谈变成了当今的科技先锋。所以对于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就应该要给予肯定。教师要鼓励学生,即便是不成熟、错误的问题也应该要勇敢的提出来,这样可以积累他们创造性的基础,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是一种鼓舞。笔者觉得,大胆假设就是要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想象出各种可能,对这些可能进行验证,只有这些才能够培养创新能力。
5 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师创造学习情境的时候要设计出有变化,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情境,推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有智力和非智力两个因素,科技的进步则是兴趣和志向的推动。创新意识除了要由教师来进行引导之外,课堂上的知行结合也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激励,鼓励一些小创造、小发明。
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挖,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鼓励和引导,对各种未知提出疑问,这样才能够发现问题,才有机会解决问题,才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创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非常重要的基础要求。课堂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讲述做人道理,也要对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进行引导和启发,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时,就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能够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不需要标准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是有价值的内容,能够有一点火花也是好的,说不定这一点火花就成为了燎原之火,教师对学生表达的内容适时的肯定,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6 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是创新能力的要求之一,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由此及彼不断联想而形成的。所有,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条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正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7 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积极性,对学生赏识、尊重,给予学生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创新培养非常重要。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教师应该鼓励,不管回答问题的对或错,都要给予肯定,对错不是最主要的,过程才更重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热情和积极性,对有困难的学生或者缺乏积极性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学的时候,不要单纯以文化成绩作为学生评价唯一标准,要对他们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参与度等进行评价,对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时候可以融合多种评价内容。作业和习作是学生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激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劳动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能够更好的发挥创造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兴趣得到了继发,能继续保持创新的热情。
创新能力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强大的前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现在,没有国家的未来,我国在世界各国的强烈竞争压力下要保持鲜活的竞争力,必须要依靠创新,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也必须依靠创新。创新在教师的教学中也是当前时代的主题,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要求之一,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创新、敢于创新、鼓励创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供有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和条件。语文教学过程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寻找合适的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以创新为目的,结合当前的教材,按照教学发展规律进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国家输送创造型人才。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彼此成长,这个过程的信息量非常大,要求听说读写都具有开放性,能够让学生活动高度的自由。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我们要对目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倡积极、自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探索欲望进行激发,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的发展更加自由,给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只有以这样的教学为目标,才可以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未来才有交代,才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深知学生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就是社会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8):40.
[2] 王文瑞.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之特色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0(6):108.
[3] 周建勋.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之初探[J].品牌:理论版,201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