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的“形”与“势”

2015-11-04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5年9期
关键词:转型世界经济

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势,国际上存在两种认识,一是看多,一是唱衰。目的不同,出发点不同,认识与判断上自然会有巨大的差异。

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大宗商品价格崩溃,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出现剧烈动荡,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和负能量不断传导,使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回落。同时,由于经济调速换挡、调整内部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消化库存等,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放缓和下行态势。6月中旬,A股暴跌;8月初,人民币罕见地大幅贬值,世界为之瞠目和惊慌。全球的目光紧盯着中国。股市、汇市、债市随之剧烈震荡。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因此被打乱,迟迟不敢推动。在此背景下,一些唱衰中国的悲观论调开始甚嚣尘上,认为中国经济从此将一蹶不振,会像当年的日本一样深陷“滞胀”和下滑的泥潭不能自拔。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

9月初,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5年夏季达沃斯峰会时谈笑风生,妙语连珠,针对中国经济,他讲了“九句大实话”,被世界各大媒体解读为信息量大,思路清晰,充满自信。其中,关于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他用了“形有波动,势仍看好”这样一句高度凝练的话作为概括,令人耳目一新。不仅简单明了地说透了中国经济的“形”与“势”,而且也拨云见日般地驳斥了那些唱衰中国的论调,充分显示了中国最高层对于经济的清醒认知与宏观把握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7年了,目前世界经济仍然是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的确受到下行的压力。”李克强毫不讳言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这个问题,但他同时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这是总的大形势。他说:“只要有比较充分的就业,与GDP同步增长的居民收入和不断改善的环境,这样的发展速度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政府从去年以来主动调低增长指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贯思路。

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在创造了无数个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之后,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内在的矛盾和问题,包括环境、食品安全、经济结构及其增长方式等等。这些问题的不断加剧,开始严重困扰和限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全国自上而下的共识。“新常态”的出现可谓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但是,改革便意味着打破和抛弃,转型便意味着挣脱和重生,而这必然是一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的剧烈波动,以及资本市场的巨震,无不是这个过程的真实体现。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真正认清中国经济的“形”与“势”,才能真正弄懂政府当下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新政,才能真正理解最高层推动经济改革与转型的决心与自信。

稳中向好,稳中也有难,这是目前的经济现状,也是近阶段中国经济的走向。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经济决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表态,而是一种有底气、有力量的判断。

猜你喜欢

转型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