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滞后归因分析
2015-11-04王晓庆
王晓庆
[摘要]文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中观、围观三个层面,通过分析政府、行业、区域文化、学校、学生各自在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影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归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1-002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1-01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10多年,但目前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培养机制,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既有宏观层面政府部门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中观层面学校和微观层面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的解读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纵观国外创业教育,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创业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政策,从创业环境、创业手续、创业培训、创业资金都给予了扶持。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8号)》,放宽了创业限制准入,鼓励和支持创业活动。贵州省团委与贵州省银监局、贵州省扶贫办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贷款工作的通知》,共同引导和帮助青年创业就业。贵州省团委还依托各类事业单位建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并聘请500多名来自各个行业的企业家做创业导师,组织创业导师进高校做巡回辅导。总体而言,就当前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而言,政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显得不够充分。
(二)行业企业参与度不足
行业企业参与度不足表现在,一是资金支持。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行业企业通过成立创业基金等方式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在资金方面为开展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国内的行业企业目前在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二是技术支持。创业教育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在面临错综复杂的问题时,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全面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行业企业可以通过项目扶持、实习时间活动等方式进行扶持。然而,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足,致使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真实的创业实践环境,没有接到“地气”,无法给高职学生创业提供真正的助推力,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区域经济特性未能充分体现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普适性,放之四海而皆准,效果不明显。切实有效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当扎根于区域特性,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采用结合了创业理论和区域经济文化特征的教材,开展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课程,以培养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主战略。省教育厅要求教育要服务“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三化同步”主战略。高职院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发展理念和办学方向上的模范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的引领作用,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的标杆示范作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未能充分考量区域文化特征
文化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就个人而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团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决定了区域文化的差异性。落后的山地经济使贵州人的性格、文化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贵州人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耿直无华、个性倔强;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下,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生活线上,使他们不善算计、目光短浅、封闭狭隘、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重土少迁、乡土观念极重。然而,移民文化中“敢闯敢干精神、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不为旧框所囿的冒险胆略、不甘落后、奋力拼搏的思想”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开展创业教育要充分考虑区域文化中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又要大力激发创新性。
二、中观层面的解读
(一)创业师资条件严重受限
在创业师资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较大的难题。一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数量偏少。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起步较晚,国内发展历史仅有十多年,关于创业教育师资的专门培养尚属于摸索阶段,相应的课程教师就比较缺少;二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因而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比较牵强。创业课程教师的水平也就良莠不齐。三是创业教育课程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据调查,很多“双师型”教师仅仅是参加过培训、拿过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很少,能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更少。
(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发展较为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设置缺乏系统性。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并非必修课,为规定学时学分。部分院校对创业教育课程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创业教育课程被定位为选修课或是讲座;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建设较为滞后。创业教育课程数量少,课程单一,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教材无法适应课程发展需求。创业教育课程或是直接引进国外教材,或是直接照搬国内已有教材,本土化程度较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创业教育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不符合创业教育需求;教学评价方式简单。以创业计划书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结合考勤、平时作业共同作出评价,未能体现创业教育的本质需求。
(三)创业教育实践较为薄弱
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便是实践性。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为目标,两者在本质上并不冲突。问题在于当前的创业教育在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并没有为高职教育带来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创业实践活动较少。主要表现在创业实践活动时间短、类型少。创业课程开设的再合理、创业师资再雄厚都不能取代创业实践的作用。二是所谓的实践活动的效用有限。如创业大赛中,参赛选手的表现很初中,创业模式、创业设想及融资方式都分析得很合理,当时对于方案可行性和运行成本的判断却有可能是完全脱离实际。
(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较差
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会碰到比较综合性问题,需要学生能够全面分析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目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双方各自为政。
(五)社团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除了正式的课程外,学生社团也应当充分发挥功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高校都充分运用学生社团或创业俱乐部来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养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BA Club、英国沃里克大学的Add Venture就是这种性质的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活动。如承担企业项目、邀请企业家演讲、举办创业论坛、创办创业栏目等活动促使成员们积极交流想法,互相评判创业项目,取长补短,以期培养更好的创业实践能力。当前的学生社团定位不够明确,尚未完善放开手脚,没有达到促进学生交流、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效用。
三、微观层面的解读
在创业课程中调查,会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都由创业的基本想法,而最终创业的学生却很少,创业成功的概率则会更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高职学生本人是有密切联系的。一是缺乏冒险精神。创业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仅仅是想法而已,在头脑中一闪而过。这部分人大都是缺乏魄力和冒险精神,瞻前顾后,不敢轻易走出这一步;二是缺乏坚忍的意志。这在走出创业这一步却最终没有存货下来的这部分高职学生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很多学生创业多属“虎头蛇尾”,开头踌躇满志、信誓旦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便轻易叫停,败下阵来,而不是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三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创业是需要知识、经验、能力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和配合才有可能成功的。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创业活动大多是在很多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尝试。因此,创业教育的涵义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指导学生创办企业,而是更倾向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为以后创业或就业打基础。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