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教学
2015-11-04李胜
李胜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明确的要求。本文就如何“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阅读 写作 方法 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68-01
初中语文新课标突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也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这不仅因为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因为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要想改革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的能力,就要把握好读和写的关系。
目前农村中学存在的情况是:学生对作文一怕二厌三应付,而教师对从事作文教学也有一种正常的教学心理,认为学生中考中,作文的分数虽然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影响作文分数的有阅卷者的喜好和一些“规则”,高分不易,还不如多投入精力抓好阅读教学呢。在课堂教学上,就认为“语文好教,作文难搞”,也有的认为“语文课有本可依,作文既无本可依,又无规律可循”。因此教师钻研课本者多而钻研作文教学者少,语文教材参考书多而作文教学参考书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没有受到高度重视,也就是说,不少教师没有弄清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通过作文教学以及大量的写作实践形成的,这是一个包括认字、写字、遣词造句、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在内的综合表达能力的运用过程。因此,“读”和“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读”为“写”服务,“写”又促进“读”。
多数教师都能搞清“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关系,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怎样处理这个关系呢?
1 作文教学时间的保证及措施的落实
以前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我总是吧完成课文讲授计划当作硬任务,而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当作软任务,对全学期的作文教学只是想着要学生能完成规定的几篇习作。每次检测下来,往往是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得甚好,而作文失分较多。有了这样的教训,以后笔者就首先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周两课时作文(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单周课内作文,双周课外作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每学期教材的内容和文体的特点,以单元为序,制定出作文教学计划。课内作文的命题、训练重点及文章体裁等都写进了教学进度表。这样,作文教学不仅训练目标明确,而且时间上有了保证。
2 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化知识为技能
现在的学生应该说看了很多的范文,记诵了很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可一到作文时往往不会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1)加强单项训练,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把作文的过程分成六个步骤:即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行文、修改,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这些基本环节的训练。每次评改作文时,也是针对训练的重点进行评改,而不是面面俱到,只要某一方面做得好,即予以肯定,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作文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2)引导学生钻研有关范文,从中汲取营养,揣摩写法。而不是反对学生参考一些范文。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要求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写法: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景物。当学生写作《初秋的早晨》时候,就能下笔从容。还让学生从自己课外看到的范文中推荐出一两篇写法独特的,模仿写作。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能减轻学生作文心理的压力,让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感到容易下手。
在抓好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章片段。笔者告诉学生,鲁迅先生主张泛读,他说读书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高尔基也主张广泛阅读,他认为“应该尽可能知道的多一些,经验越是多样的人,人就越是得到提高,人的眼界就越广阔。”(《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后,就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采蜜。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词句灵活了,思路拓展了,性情也受到了陶冶。由写作的需要促进课外阅读,达到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效果。
3 课堂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并重
在安排学生的作文计划时,单周课内作文,双周课外作文。笔者认为教师的批改与学生的多练之间有矛盾。限于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教师如果篇篇都精批细改,费时费力,学生的写作周期就会因此延长,写作的次数自然减少。但如果是少批少改,甚至不改,单纯让学生多写则失去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还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写作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笔者把每两周一大作改为每周一大作,分定时与不定时两种,定时的由教师命题,当堂完成,训练学生思维敏捷,行文迅速;课外的不定时的作文,要求学生一周内任意时间完成,容许学生查找有关材料,要求学生在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上多花点功夫。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既训练了学生作文的速度,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了一些课外读物。扩充了学生的知识,也充实了作文的内容。虽然有个别学生过多地模仿别人的作品,那就需要引导。
重视作后的批改与讲评。笔者对于学生课内限时完成的作文,重点批改。每篇都做眉批总批,勾画精彩的语句与错别字。眉批、总批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对学生作文中的每一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和热情鼓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适当指出其缺点,主要是告之修改的方法。对于课外作文,因为学生有材料可以参考,有较充裕的时间构思和修改,一般来说,通过范文评述即可达到指导作用。因此是以评为主,基本是不批或是少批。只是每次从中挑选出一部分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比较好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反而激发学生课外作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世堪.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