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香梅:纵使时光留不住

2015-11-04原宁辰

中国慈善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陈纳德公益美丽

原宁辰

一生跌宕传奇,陈香梅希望通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会,延续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

现年90岁的陈香梅,每天早起的要事之一是看报纸。

《世界日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国际新闻版面,她都会认真关注。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新闻,以及中美关系的报道。

在她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寓所里,每天有很多人登门拜访。有从中国大陆来的,有从台湾来的,还有很多华侨。来访者或请她接受采访,或和她讨论组织活动,或请她为各种开幕式题词,撰写贺联。晚上时常有人请她参加宴会,大使馆也会邀请她参加展览或者纪念会,发表演讲。在小女儿陈美丽看来,母亲“虽然年纪大,但是相当忙”。

2015年8月底,陈香梅在陈美丽的陪同下回到中国,参加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随后,她沿着“飞虎队”战斗过的地方,一路寻访了湖南芷江、广西桂林、柳州等地。

这些地方,是她的记忆所在,也将是她创办的基金会今后的关注重点。

“我要表达,我是一个成功的华裔”

70多年前,陈香梅从香港跋涉辗转入读岭南大学,后来考上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以该社第一位战地女记者的身份采访“飞虎将军”陈纳德并报道战事,两人由此相识相恋。

1947年圣诞节前夕,23岁的陈香梅与54岁的陈纳德在上海虹桥举行了婚礼,成为轰动海内外的一段佳话。

“我跟我先生陈纳德将军的感情非常好,虽然他已经过世了,可是我们两人共同的工作,两人的感情,能有一些报道,使得大家认识那一段过去,是非常必要的。”在北京王府井的一家酒店,陈香梅告诉《中国慈善家》。

她身着一件红色西装外套,配以闪亮的胸针,裤子和鞋子都是玫红色。眉形高挑,还画了眼线。客厅中摆放着各色鞋子,其中一双是鲜艳的彩虹鞋,鞋沿一溜儿铆钉。还有一双红色的鞋子,上面镶满了金属亮片。

在陈美丽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上班。上世纪50年代末,陈纳德将军去世后,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由闲适的路易斯安那州搬到了首府华盛顿。有一次陈美丽问她,为什么要戴那么多首饰,她回答,“我要表达,我是一个成功的华裔,不要让他们看不起中国人。我应该代表,中国人也是很能干的。”

刚到华盛顿时,陈香梅在一所大学里从事翻译工作。考虑到这一工作不能更好地传播她与陈纳德经历的那段历史,她转而从商、从政,“她成功得很快,十年之内,大家都认识她了。”陈美丽说。

陈香梅对于如何保持健康与活力,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她喜欢跳绳,早年间每天都要跳两百下,五年前减到五十下,现在“高兴的时候”依然会跳。

陈纳德一直在她的心中。“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对促进中美两国关系做了很大努力。他就是觉得,有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去做,我个人也很受他影响。”

多年来,她通过书写保持着自己对历史的鲜活记忆,先后出版了五十余部中英文作品,其中《一千个春天》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美十大畅销书之一,前后加印几十次,并译成多国文字。目前,新的回忆录仍在创作当中,“因为写作使大家了解到(历史的)情况,在这些方面能做一些事情,也是非常好的。”

她说,“历史很重要。历史是一个教训。”

“专业地操作公益这样一份事业”

现任陈香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的师艳丽,因为教育和陈香梅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师艳丽在太原创办了一所学校,并担任校长。做过医生的她,发现当时的教育体系有很多不对劲的地方,“关注点不在学生身上,个体的生命被大家冷落了。”她以学生为中心尝试了很多教学改革,被媒体报道后,陈香梅想办法联系上了她,并邀请她到美国。

那是1996年8月。师艳丽不知道陈香梅是谁,接到邀请函之后,她看了陈香梅的传记和资料,了解到要见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艳丽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很震撼。这么样的一个人,做了这么多工作。”

在美国,陈香梅问师艳丽为什么要如此投入教育。“没有为什么,就是发现教育里有问题,我只是想把它改过来。”师艳丽回答。

慢慢地,师艳丽了解到陈香梅更多。在美国打拼数十年,陈香梅以自身努力,成为第一位入驻白宫工作的华裔,曾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等重大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促进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交流。

“这么多年她帮助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发展,她成功了,也想要帮助其他人成功。”师艳丽理解了陈香梅为什么要关注教育的源头。“她一直在促进中美之间的了解—中国人想的是什么,美国人想的是什么。而要加强了解,她认为教育是基础,要提升国人素质。”

在香港圣保罗女子书院读书时,陈香梅曾做过一段时间教师,给低年级同学授课。她曾在自传里回忆这一工作是“有益”的。接受采访时她亦表示,“我觉得教育能使一个国家的人民更多了解自己、了解环境,这样他们能够关怀自己的国家。”

陈香梅认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于“校长”。“有好校长就有好教师,有好教师就有好学生,有好学生就有好公民,有好公民就有好社会,有好社会就有好国家,有好国家就有和谐幸福生活。”

早在1984年,陈香梅开始在中国大陆设立专项教育基金,支持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1999年,她在国内启动了“香梅千校工程”,通过办学指导、资源共享、资金扶持等方式,在西部边远地区发展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教育机会。

同年,她设立了“陈香梅优秀校长奖”,希望促进行政型校长向“专家型”转变,并捐资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五年间共奖励支持670余位在边缘贫困地区工作的一线乡村教师。她还出资招待西北地区优秀教师到北京游览,“这些人可能一辈子未曾到过北京,让他们开眼界也就等于开了大西北成千上万学子的眼界。”陈香梅说。endprint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开始关注乡村教师和校长的发展,2015年9月,马云通过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出资1000万设立了“马云乡村教师奖”,鼓励支持优秀乡村教师。此前TCL公益基金会的“烛光奖”、“脚里学院”等机构也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着贫困地区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们。

“陈香梅(对他们的关注要)早得多。”师艳丽说。

2010年,陈香梅与几位发起人共同筹资2000万元,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虽然年事已高,她对于基金会的发展却非常关注。师艳丽每半年都要对她汇报一次工作,“她会亲自看很多东西,数据、战略全部都知道,包括我们有几笔捐款她都知道。”师艳丽说,“如果有不对劲的地方,她会亲自过问,并且指出来。”

师艳丽以前只觉得陈香梅“对教育关怀”、“有爱心”,共事多年,尤其成立基金会后,才发现“她是在专业地操作公益这样一份事业”。

在公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陈香梅希望基金会“不是去告诉别人我们很会做”,而是“把平台搭起来,让做得最好的绽放出来,让大家都看见,去支持它。这是领袖、品牌的价值,它有这样的一种推动力。”

陈香梅希望基金会能支持那些能够快速回馈社会的项目,“好老师影响着社会,会回馈社会,一定让公益的价值循环出来。”她跟师艳丽强调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最怕的是沉淀,如果不能被循环出来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轻松教与学”就是陈香梅公益基金会支持的一个项目。发起人李中莹致力于提升贫困山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质量,使其能把快乐带进课堂。8年时间里这个项目在13个省29个城市展开了教师培训,超过4万名教师受益,影响到50万名学生快乐学习。

目前,陈香梅基金会支持的项目除教育之外,也扩展到传统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研究等领域,“社会对‘陈香梅的要求不仅是教育,在民生的参与、救灾的参与方面,我们也收到很多声音。陈香梅公益基金会的定位,不是我们自己定出来的,是社会逐渐呈现让我们看见了。”师艳丽说。

接下来,基金会将会把重点放在陈纳德将军战斗过的西部地区,支持更多的专项基金,并支持项目带头人。“社会对他(项目带头人)有一个认可,我们就推动他,其实我们更多的还是起一个催化和推动作用。”师艳丽表示,未来基金会还将促进国际间的交流,搭建国际慈善交流平台,推动“民间外交大使”项目。

“继续努力”

陈美丽65岁,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教授中国古典文化,研究领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艺术。再过几年,她将退休。

陈美丽记得,全家刚搬到华盛顿时,一家人住在小小的公寓里,母亲和姐姐陈美华睡在一张床上,仍挤出空间摆放一架钢琴供她学习。

上世纪70年代,陈香梅尊重陈美丽的选择,让她在大学里按自己的兴趣选修中国传统文化,并且一路读到博士,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陈美丽已经计划好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花更多的时间在基金会的工作上,“我希望这个基金会承续下来,促进中国跟美国之间发展更好的关系,多做好事,多多努力。”

每年,美国的飞虎队员会组织聚会,陈美丽会陪着母亲一起参加。“现在人越来越少了,每年都有人‘过去。”陈美丽希望将来能够多花时间保存老兵们的历史文件和资料,在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分别建立博物馆,纪念飞虎队的贡献。

她记得母亲的言传身教—要尽可能做到最好,做什么都要努力。“她常常说,Do your best。”师艳丽也有同样的体会,“她从来不多讲,她就是做,她要追求那个效果,她要落地。做的过程中有很多经历,在这里面就顿悟了。”

陈香梅在家中经常题写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师艳丽一直不理解她的意思。一次聊天中,陈香梅跟她聊起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精神时说,“飞虎嘛,勇敢,勇猛,胆大,担当。”

“一个女人遇到了这样一个男人,她就定格了。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取代他。”后来师艳丽跟她说,“我明白了,我知道你的那份感受。” 陈香梅默许:是的。

采访中,陈香梅思维清晰,却举重若轻,对于记者提出的具体细节追忆,她总是轻轻掠过。

“当时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都克服了。”

“有一点成就,现在感觉很欣慰。”

“中美建立关系意义重大,我能为此做出一点努力,非常高兴。”

这位在时代浪头体会过沧桑变幻的老人,一直被陈纳德的话照亮着,“真实的爱绝不畏惧死亡,因为爱的主要责任是生命。”

回国前,师艳丽专门问过陈香梅,“这次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来中国了,您有什么梦,一定把这个梦说出来,让我们帮您努力,让您有生之年把这个梦看到。”

陈香梅回应,“没有。继续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纳德公益美丽
公益
公益
谁愿意去完成这个必死的任务?
公益
陈香梅:与陈纳德的一千个春天
公益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陈纳德在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