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的芽,需要一捧怎样的沃土?

2015-11-04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东华大学成都毕业生

创业的芽,需要一捧怎样的沃土?

东华大学:模拟实训平台是特色

受访人:东华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姬广凯、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胡海洋

亮点:学生自主创业率遥遥领先于同类高校

“东华大学自主创业比例在沪上高校名列前茅。以我校2014届毕业生为例,2014年上海市共有545名毕业生领取自主创业证,其中东华大学毕业生164人,占上海市自主创业证发证数的30.1%,自主创业率遥遥领先于同类高校。”在了解记者采访的主题后,东华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姬广凯便用一系列数字说明了东华大学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姬广凯介绍,东华大学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搭建了多种多样的平台,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参与和创造未来社会发展和应对挑战”的人才。

“模拟实训平台是东华大学的一大特色。”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胡海洋介绍,学校面向在校学生招标校内“咖啡吧”、“书报亭”、“快递驿站”等各种类型校内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由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模拟真实创业过程。“这个平台非常受学生欢迎,其中,‘咖啡吧’还成为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导师、投资人交流互动、指导孵化、投融资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创业咨询和项目展示,‘创业咖啡’文化现在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胡海洋说。

创业孵化平台更是为创业学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东华大学拥有上海市大学生科创基金会东华大学分基金会,目前总资金1200万元,并形成了536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池,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多年来,众多创业成功的东华学子用自己的创业成果助推了产业升级及城市发展。“学生马飞飞研发的柔性防刺服、李开发的生物纤维素医用皮肤降热产品、丁建勋的快速影像识别技术都为产业升级做出了贡献。此外,仅我校毕业生丁建勋、朱汉宝、沈炯、王星四个团队创立企业以来,就带动就业1000余人。”胡海洋自豪地说。

成都纺专:创业浪潮在这里激荡

受访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夏平、党委书记尹析明

亮点:开展创业基础课程,开创实践平台

成都纺专每年都开展SYB创业培训,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成都纺专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学生创业的案例,陈俊创立了年收入达40万元的云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萌芽于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的乐尚服装工作室,在刘浩长的努力下茁壮成长;服装学院服装艺术122班学生王月通过微商模式开始了自主创业,现在微商销售月纯收入达4万元左右……这一个个创业故事如同一张张拼图,拼凑起来,就是一张瑰丽的成都纺专创业图景。

溯源成都纺专校园里激荡的创业热潮,离不开学校创新创业的理念。成都纺专校长夏平介绍,学校开展了创业基础课程,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创业教育类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创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理论教学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创业培训。成都纺专每年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SYB(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和全球模拟公司创业模拟培训,并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报告会、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大赛等方式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学校党委书记尹析明表示,学校对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了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提供了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去年10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出台。这份含金量极高的《意见》为学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勾画出一条清晰的路径。与此同时,学校也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并主动融入地方政府支持青年创业的浪潮。

夏平表示,虽然成都纺专在帮助学生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低,从事服务类项目较多,易被复制,有些创业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等。未来,学校将加大学校实验实训室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建设好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实践平台和基地,更有力地支持学生在校创新创业。

北服:分阶段重点推进学生创业

受访人:北京服装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孟庆瑶

亮点:全方位整合,大手笔投入

北京服装学院搭其平台展示学生创业成果。

“今年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生人数1673人,截至目前正在创业的毕业生9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62%。学生从事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装定制、平面设计、美术培训、珠宝皮具、服装配饰、电子商务等领域,其中前三类占据较大比例。” 北京服装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孟庆瑶向记者介绍了北服学生的创业情况。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融合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北服有很多大学生在一、二年级就萌发创业想法,在三、四年级开始创业实践。“学校调研了解到,有很多学生有创业意向,但大都面临着缺少创业资金、缺少创业场地、缺少社会资源、创业团队不成熟等实际困难。为此,北服集全校资源,为创业大学生搭建平台,设立创业资金、配备创业导师、提供创业场地、建创业校友资源平台,形成了具有北服特色的创业实践模式。”孟庆瑶介绍道。

为设立创业资金和创业导师,北服专门设立了2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用于学生创业,并争取到了京工集团捐赠的30万元创业奖,使40支创业团队获得资金支持,开始了创业旅程。 “我校2011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阿里木江很早就产生了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的服装高级定制的创业想法,但受限于原材料的购买需要数千元的资金一直没有付诸实施,在获得学校的创业资金支持后,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创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孟庆瑶举例。

创意集市更是北服的一大特色。这一模式源自学校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作品在校内进行展卖的一项活动,后来发展至每年举办的“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目前每年的摊位稳定在100多个。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践平台及“毕业生创业扶持项目”、“京工大学生创业奖”等,学校将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团队形成创业种子库,进行了第二阶段的重点培养。

受到重点培养的创业团队,可以入驻创业孵化场所。北服成立了“中关村服饰时尚产业创新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小型企业孵化办公室”的平台,专门对创业种子库中的团队进行重点培养。培养成熟后的团队,将在1年后转入创新园开始创业。“中关村服饰时尚产业创新园”现入驻企业68家,不但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而且也是学生创业最立体、最生动的教材。

猜你喜欢

东华大学成都毕业生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浙江珍琦与东华大学共同成立个人护理用品创新研发中心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