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杨贵小传

2015-11-04王金杞

时代报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专业户牛皮癣史志

王金杞

编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史志内容,用根亲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用孝文化记述追慕先贤功德,反映一个时代孝文化的历史足迹,传承祖辈先贤的良好家风,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时代报告杂志社、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联合编撰《百姓史志》大型系列丛书。

《百姓史志》主要记载两方面人物:为有成就的已故老人树碑立传,便于子孙后代了解、追念先辈;为60岁以上有成就的老人立传,以彰显其一生功德、业绩。

本期,本刊继续精选《百姓史志》人物小传刊发,以激励、鞭策、启迪后人。同时,本刊向全社会发出号召,欢迎社会各界提供可入选《百姓史志》的人物线索。

张杨贵

张杨贵,大名张化民,男,汉族,1934年11月20日出生(2003年2月去世),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郑庵镇彦张村人,农民,初中学历,乡村医生,“张杨贵皮肤科”的创始人。他喜好饮酒,酷爱发明,喜好交友,不抽烟。他的父亲张文明、母亲周张氏,皆为农民,早逝。

张杨贵的父亲会中医,也是个私塾先生。张杨贵自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上了医学,少年时也曾读过私塾。后来有了新学堂,又读小学、中学。中学毕业后,被推荐到中牟县卫生学校学习西医。他毕业后,已经20岁。当时,乡镇一级的卫生院急缺医生,有关领导想让他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然而,他认为农村更缺医生,想回到村上,当一名赤脚医生。后来,由于他的坚持,还是放弃了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回到了彦张村,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这期间,他除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外,精心钻研医术,不知治好了多少乡亲们的疾病。一次,他遇到了本县姚家乡老八庄的一个牛皮癣患者,到他家里诊治牛皮癣。他平时虽然治愈了很多患者,但这些患者大多得的都是一般的常见病,像这样严重的牛皮癣患者,他还是头一次接触。为了不让患者失望,他还是按照常规,开了些药,但这显然不能治愈。当他第二次见到患者痛苦的表情时,他震惊了,内心充满了愧意。从此,他专门精心研究这一病症,寻找治愈的办法。他购买大量的书籍,查找该病症的起因、病理,求教于医学名师,研究治愈的方法。一年后,他在边治疗、边研究的基础上,终于研制出了治疗牛皮癣的中药。他研制出的中药,通过实验,效果很好。之后,他的药方又经过进一步实验改进,形成了比较完善、固定的药方。从这之后,他利用这一药方配制出的中药,不知治愈了多少患者。特别是1990年后,他治疗牛皮癣的医术日臻成熟,全国各地的牛皮癣患者都纷纷慕名而来。他也不负众望,治愈了一个个顽固的牛皮癣病症。他也因此声名远扬,外省来求助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他在给村民治疗期间,重视医风医德。有的村民家里较贫穷,拿不出看病的钱,他从来不会因为这些而不给村民治病,总是让患者安心治病。至于费用,什么时候有就给,没有就算了。

他虽然是一个赤脚医生,但毕竟还是一个农民,种地活不能丢。土地承包后,他见只种农作物收入较低,就尝试着种植经济作物和农作物新品种。后来,他引进种植的珍珠谷,大获成功。当时,中牟县新闻媒体还对此进行了报道,《河南科技报》也为此刊发了专稿。

1983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家致富,提倡发展专业户。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家养鸡。他是有执着追求的人,一个善思考的人,不干则已,既然干了,就要成功。所以,他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收入自然倍增。在农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受到了乡、县的表彰。这本来是件好事,却触怒了个别与社会抵触的人,这些人明里不敢怎么着,暗地里却寻找时机,加以破坏。果然,正在张杨贵的养鸡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有人偷偷在鸡舍内下毒,一下毒死了大量的鸡。他虽然报了案,但查案没有什么结果。他痛苦万分,再加上当时个别人患上了“红眼病”(嫉妒致富户的一种社会疾病),弄得他哭笑不得。此时,正好县媒体记者找他采访,他借机诉说此事。媒体记者出于保护专业户及同情的心理,写了一篇题为《一个专业户的苦衷》的报道,除在当地媒体发表外,还将稿子投向了当时的《中国农民报》。《中国农民报》很快将此稿件发表,并登载在第一版显著位置,还为此配发了评论。此稿一经刊登,马上引起了中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还成立了以县领导为组长的专项调查组处理此事。结果,公安机关严惩了下药的不法之徒,为全县的专业户撑了腰,打了气。

张杨贵的一生乐善好施。由于他的思想比较灵活,能够接受新事物,所以,他的家庭比一般的家庭富裕。正因为此,村上比较贫困的家庭,大多向他借过钱。只要村上的贫困户张口,他总是及时给予帮助。借给人钱后,他一般很少要账,即便是自己手头再紧,也不去张口要账。有的人借得较少,他干脆说这一点钱不用再还了,还我也不要。因此,彦张村及附近的村上,欠他钱的人虽然多,但他很少要过账。而他乐善好施的品质,也被广泛传颂。

1988年,他被推选为中牟县人大代表;1989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1993年,被推举为郑州市人大代表。

他制定的家训是:做人做事要礼貌谨慎。他常说,“不要看我四尺半高,我的能量大”。他要求孩子要多思、多干,不要小看一枝一草,一根小树枝捡起来,可以烧锅;一棵小草割下来,可以沤粪,财富都是慢慢积攒的。

张杨贵的子女较多,而他略微有点老思想,信奉医术传男不传女。他的女儿都务农,三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遗志行医,特别是儿子张双山,发扬光大了他的医术,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治疗牛皮癣的名医,并创立了一定规模的“张杨贵皮肤科”医院。2008年4月,“张杨贵皮肤科”被郑州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颁发了证书。

2003年2月,张杨贵因病去世。去世后,本村及附近村庄的人都无不为之泪流,特别是受到过他救济的人,更是泣不成声。他生前嘱咐,丧事不要张扬。所以,他病故后,孩子们没有四处通知,但人们也不知从何处得到了消息,都纷纷前来奔丧,特别是他下葬的那天,几乎是全村人含泪为他送行,外村的人,也自发地来了很多,含泪送他最后一程。

他埋葬在郑庵乡彦张村东南张家老坟,逢年过节,子女们都到他的坟前烧纸祷告,寄托哀思。

他的老伴朱凤兰还健在。他一生有8个女儿,3个儿子,共11个子女。按照年龄顺序排列分别是:张社香(女),张社美(女),张社荣(女),张西山(男),张社英(女),张五妞(女),张见妞(女),张双山(男),张稀罕(女),张丰山(男),张景英(女)。八个女儿均务农,三个儿子均行医。

猜你喜欢

专业户牛皮癣史志
畜牧养殖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两头牛的命运
什么事都不简单
根治牛皮癣的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
清除“牛皮癣”大行动
畜牧养殖专业户存在的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
西藏个体奶牛养殖专业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