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向明:农民工、特警、作家三合一

2015-11-04南文

时代报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特警梦想创作

南文

农民工、特警、作家,三个原本毫无关系的职业身份,在2015年的立秋时节,因为一个年轻人而真实地交织在一起,他叫王向明,河南新乡人。他历时3年创作出的20万字长篇小说《平实的梦想》,在8月8日立秋当天正式出版发行。黝黑的皮肤,坚毅的眼神,这位“80后”公安作家曾做过农民工,摆过地摊,随后又成为一名特警,他从未放弃过“文学梦”,最终用文字编织出一个农村少年追梦的励志故事。

逆袭

2004年6月,王向明第一次高考失利,父亲劝他复读。看着一贫如洗的家,他扛着铺盖卷,跟随村里的建筑队来到一家工地。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做一些搬砖头、扛水泥之类的体力活。一天下来,身上的骨头像是散了架,那时候,梦想对他来说,就是能倒在脏乱的地铺上美美地睡个大头觉。9月份,各高校陆续开学,与工地一墙之隔,是河南警官学院。透过围墙铁栅栏的间隙,王向明看到,校园里的学子穿着笔挺的警服,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拥有肌肉健硕的身姿。这些,像是一道闪电,瞬间激起他内心沉寂已久的梦想。

成为一名警察,是他此生最大的愿望,而此时,他却只能站在杂乱的工地上艳羡着别人的高大威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晚,王向明如愿穿上了警服,高兴的口水流湿了半个枕巾,在工友叮叮当当准备上工的嘈杂声中,他才得知只是梦境一场。

豫北的三伏天骄阳似火,工地的简易棚成了大蒸笼,电风扇已丝毫展示不出它的威力,工友们各自买瓶冰镇啤酒躲在树荫下消暑降温。王向明在那间睡了十几个人的房间里,闻着不知道谁的臭袜子味,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汗水浸透了身上唯一的一件短裤。工友老张看到他下工后又捧起书本,诧异地问道:“难不成你还想在这里鲤鱼跳龙门?”老张说的没错,王向明就是想再最后博一次,要是还是失败,他也就死心了。

“那段时间是我至今人生中最痛苦的煎熬,白天累得精疲力竭,晚上还要强打精神看书学习,困了就到工地的伙房里用冷水洗洗脸,很多时候都是困得实在受不了,坐着就睡着了”,王向明依然对十年前的那段时光记忆犹新,用他的话说,那段时间最苦,却也让他最有成就感,以后再遇到困难时,想想苦读时的那个场景,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向明在艰难的环境中成功完成了一次逆袭,用大半年深夜挑灯的苦读,换来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由于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外加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身高一米七八的王向明瘦的只剩下一百零几斤。看着镜子里又黑又瘦的自己,他却欣慰地笑了,欣慰之中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珍惜

2005年9月,王向明扛着装行李的编织袋,独自来到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算是一只脚踏进了警营的大门。南京素有“火炉”之称,不少同学抱怨着天气的炎热和军训的残酷。相比别人没完没了的抱怨,王向明却觉得自己来到了天堂,有床睡、有澡洗、有属于自己的书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近在咫尺的警察梦。

“当你费尽千辛万苦才拿到一张通行证时,你会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征途”,王向明说,三年的时光里,他拒绝逃课,拒绝网游,拒绝爱情,在图书馆里静心苦读,在特警的魔鬼训练中玩命摧残,班级综合排名第一,公务员考试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王向明就读的虽是学校的品牌专业——特警,但要想真正进入警队,除了考过公务员,还要通过体能测试。当时测试项目还有引体向上,按照普通警察的标准,十四个即为满分,王向明拉到二十多个的时候,考官说可以了,他并没有停下来,拉到近五十多个的时候,考官说小伙子足够了足够了。不是他不服从命令,他只是怕考官看不到自己的实力错失了这次机会。看到当时的王向明,谁也不会想到刚进学校的时候,他连三个都拉不起来。

三年的魔鬼训练,让他蜕变的除了体质,更多的是毅力。招聘单位将五公里的测试放在了一天最为炎热的午后,操场的跑道散发着刺鼻的塑胶味,王向明要在这里和众人竞争仅有的几个名额,不同的是,别人穿鞋,他光脚。在他眼里,一双专业的长跑运动鞋动辄好几百元,对他来说太过奢侈,穿一双不舒服的鞋又会影响发挥。警校的三年里,他逐渐养成了光脚跑步的习惯,他时常和别人调侃说,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五公里、发烫的塑胶跑道、光脚板,外加前几个项目的绝对优势,测试还没结束,招聘单位的负责人对王向明的中队长说,那个小伙子我要定了。

眼泪,有时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被录用后,王向明站在镜子前,看到里面制服笔挺的自己,脸上不知不觉中多出了两道泪痕。

创作

毕业后,王向明在镇江特警支队工作,女友在江苏大学读研,同在镇江那座江南小城。对于爱情,没有哪个女孩子不喜欢浪漫,但对于当时的王向明来说,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还银行贷款,根本剩不下什么钱。为了弥补物质上的缺失,王向明会经常写一些纪念他们爱情的文章,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感情,引来了女友众多同学的羡慕,让她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强烈的满足。甚至,后来有人请他帮忙写情书追女孩子。

从那时起,王向明开始觉得自己的文字功底还可以,对写作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起来。最初的写作,多以散文、诗歌为主,向许多报刊杂志投稿,每次都是石沉大海。屡投屡败并没有打击王向明写作的积极性,反而激发了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终于,一篇诗歌被当地一家报刊的副刊登载,豆腐块大小的十几行文字在整个版面里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却一下点亮了他潜心创作的那道光芒。柳暗花明的微弱光束里,他似乎看到了一条通向梦想的康庄大道。

王向明的文字在时间的涤荡里,开始由生涩变得沉稳,稿件也陆陆续续被省市报刊登载,但这并没有满足他写作的欲望。直到有一天,他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让自己都有点惊讶的想法——尝试写中长篇小说。

相比散文,小说的要求更高,他又是初次尝试,对人物、故事情节、社会背景的描写都未曾深入涉猎,一时不知该从何下手。沉思了许久,他决定先从自己入手,他认为如果连自己的故事都不能写得真实动人,虚构的情节更难以让人心悦诚服。王向明中学时期打过很多工,在小饭馆做过服务员,也摆过地摊卖一些零碎的杂货,这些经历给他创作提供很多的素材,他能深切体会到生活在社会底层者的真实心态。

因为工作忙碌,孩子尚在襁褓,王向明创作中篇处女作《王子南的辛涩年华》大都是在夜深人静,待妻儿熟睡后,独自一个人躲进书房,接连冲上两三杯咖啡让自己保持清醒,将能让自己感动落泪的经历过往浮于纸上。历时近一年终于完稿,打印出来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像是秋日里父亲看着田里丰硕的谷穗合不拢嘴时的喜悦,像是母亲挥舞镰刀不觉疲惫的满足,像是冬日里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炉旁取暖闲聊的幸福。总之,对他来说,那里有着让他无法言说的成就感。

这篇以青春励志为主题的小说连载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校刊,负责校刊编辑的老师鼓励他说,你文字功底扎实,语言朴实感人,只要敢于尝试,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有了这样的鼓励,他创作的信心更加强烈起来,他觉得,创作其实和感情一样,不但要全身心投入,更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坚持。

突破

中篇小说《王子南的辛涩年华》完稿后,王向明决定继续突破自己,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平实的梦想》。为了写好这部长篇,他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去构思,想不起跑了多少地方去体验其它行业者的内心感受,其中的艰难外人自然不得而知。王向明很喜欢雨果的一句话: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他觉得,梦想就是这样,无论你为之付出多少,都会觉得值得。对他而言,越是困难的事情,做成了成就感越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对各自的意义又不尽相同,有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美好的寄托,敬而远之;有人则会为实现梦想不遗余力、锲而不舍,即便最后没有成功,至少享受了追梦的过程。王向明选择了后者,尽管在追梦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却始终以一种温柔的血性坚持着对梦想的追求。《平实的梦想》写写停停,历时两年多终于完稿。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王向明想把自己的作品出版成书,但从目前形势下,传统文学的市场越来越小,出版社看中的更多的是经济效益。他先后问了几家出版社,对方都是连稿件都不看,根据字数和准备印刷的册数报出一个价格,那个价格让王向明听了望而却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他灰心绝望之际,他的作品被母校的一位恩师推荐到一家国字头出版社,对方看后说对于这种正能量的作品,我们愿意无偿出版。无独有偶,在王向明为此庆幸的同时,他的作品被单位一位深有文学才识的领导推荐到扬州市作家协会。市作协的几位老师对他作品的创作风格也很认可,为了鼓励他今后坚持创作,不但指导他如何申请文艺创作引导资金,还简化程序批准他加入市作家协会。在此基础上,他申请江苏省公安文联会员,又顺利通过审批。

尽管创作的道路走得很艰难,但王向明觉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辛辛苦苦创作出的作品得到了专业组织的认可,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现在,他正结合当前反腐形势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布衣局长》。

猜你喜欢

特警梦想创作
Jazz
联合演习
梦想
梦想
“特警哥”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