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

2015-11-03杜景莲

企业文明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农民工传统生活

杜景莲

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亿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工1.6821亿,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农民工数量还有逐年递增趋势。数量庞大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城市现代文明是个巨大的冲击。

农民工精神层面的权益缺失则不容易被发现,从而使得这一重要的“精神权益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荒芜状态。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主流文化之外。

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

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与单调。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少,睡觉、聊天、打牌赌钱、闲逛是他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方式。二是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仅限于花钱少或免费的有限项目,并主要集中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打牌等上面,其中又以看电视和玩手机为主,总体上呈简单随意、廉价免费的特点。三是兴趣品位不高,文化消费多属于消遣娱乐型,主要集中在消遣娱乐、影视节目等上面,对有关科技、文学等的关注很少。四是本地农民工仍保留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文化生活相对传统。

有着显著的农村传统文化的烙印。农民工身上具有农村传统文化的烙印,具有农民的深层次文化背景和特质。这个特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如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注重亲情、讲究孝道、知足常乐、知恩图报。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是小农思想严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小进则满不求跨越。二是缺少文明意识。由于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文化教育相对薄弱,使得农民工养成许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普遍缺乏缺少法律意识,多数是法盲,在遇到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较难采取法律途径讨回公道。三是具有群体特征。由于城市的排斥,农民工有很强的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传统意识,喜欢在企业中结集“同乡会”等自发性的非正式组织以同舟共济。

遭遇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表面看来,农民工与城市的冲突是一个个农民工个体的冲突,其实深层次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农民工身上所体现的传统和守成与城里人所推崇的开放和创新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冲突。农民工震惊于城市的现代文明,羡慕城市生活,希望能早日融入其中。但是由于普遍缺乏善待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农民工的人格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保护。农民工从事着市民不愿意做的脏、累、差的工作,却又受到市民的冷漠和歧视。农民工虽然置身于城市,但是与城里人生活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圈子里,茫然、自卑和对外界的敌对情绪,加深了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导致农民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

农民工对城市和国民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而自己付出了骨肉分离、亲情缺失、流离失所、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巨大代价。这与构建小康社会、共享文明成果的愿望是相背离的,是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相违背的。农民工应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现象,而不能是个长期现象,必须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

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

建立农民工文化建设的长期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民工工会,提升农民工政治地位,让农民工拥有话语权。在城市建立市(县)、区及企业三级农民工工会。对于国有企业或比较正规的私营企业,将农民工直接纳入到企业的工会组织,对农民工进行统一管理。在区(街道)设分会,负责对辖区的农民工进行管理。在市(县)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工会组织,对全市(县)的农民工实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二是逐步提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各级党代会、人大和工会代表大会及企业职代会中的比例,增加其参政议政、权益表达、参与决策管理的渠道和机会。三是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四是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逐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模范、高级技工技师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者中的比例,使农民工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得到保障和体现。

建立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供给模式。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民工文化生活服务体系。政府、社会各部门和用工单位应为农民工提供基本的文化产品。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使相关的服务部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劳动合同法,缩短农民工工作时间,提高8小时以外工时工资,保障农民工文化消费时间,让任意延长农民工劳动时间的企业付出额外负担。让农民工在参与管理、参加培训、参加企业文化活动中、享受与正式职工一样的待遇。

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农民工群体的正能量。一是发现、挖掘和培养农民工文艺骨干,组建农民工文艺志愿者队伍,将他们的文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展示出来。二是弘扬传统文化,以农民工身上所具有的勤劳朴实、尊老爱幼、恪守伦理道德的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民俗,在城市文明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三是开展做文明新市民活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按照现代城市文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文化素质,培养、提升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使之融入城市生活。

(作者单位:中电投河北电力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陈海峰)

猜你喜欢

农民工传统生活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