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改革中职工群众的呼声和关切
2015-11-03杨涛
杨涛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持续下行,改革脱困已成为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也得到了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但不可忽视的是,改革事关企业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改革主持者应该正视职工群众,特别是基层职工群众的呼声、诉求和关切,破解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确保改革平稳无震荡,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历经了这些年的高速发展,煤炭企业依然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资本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历史遗留问题还较多等问题,改革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宏观环境日趋复杂严峻,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激发企业活力、释放发展潜力。
实事求是地说,尽管煤炭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的三项制度改革和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由来已久,用工能进能出,岗位能升能降,薪酬能增能减,企业重组整合的说法或做法也已让员工耳熟能详。但如今煤炭企业深陷困境,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减员分流、减薪欠薪、轮岗轮休已成常态,逆境改革压力倍增。相对应的是,煤炭企业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矿工家庭收入单一,大部分家庭是一个人养活一家人,矿工家庭抗经济风险能力弱。面对当前这场影响深刻的改革,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身处基层的职工群众,心情最为复杂,不少人对改革产生了焦虑、失落和迷茫。
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到底改革该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效果和目的?在这场改革中职工群众应该承担什么角色?可以分享到多少改革红利?又该承担什么后果?同时,怎么解决企业改革与员工诉求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无疑是当下广大煤炭企业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应该引起企业改革操盘者或实施者的高度重视。
其实,在改革中,职工群众最关切的不外乎两点:一是企业制订的改革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民意,经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执行的验证;二是对改革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有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如何兼顾企业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体利益、有没有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甚至违规违纪的现象。但事实上,如今确实有部分改革者怀着“先改了再说”的思想,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对究竟要改到什么程度缺乏整体的认知,加上改革中忽视了职工的呼声和关切,就会埋下矛盾和问题的伏笔,留下改革后遗症,继而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
在一些企业的改革中,已经出现了群体上访、聚众闹事、抗拒抵触等现象,有的改革者有时感到很委屈,明明做了大量工作,却不被职工群众理解。反思下来,实际还是自身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一些已经不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还是机械地操作执行,行不通了就搁置;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去研究解决,只是消极被动地等待上级布置交代;对群众提出的一些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诉求,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劝说解释,没有把道理讲清,只是简单粗暴地回答不行。反思这些情况,主要是改革没有站在职工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理解职工群众的苦衷。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熟视无睹,群众就会有意见,小问题就有可能演变为大问题,职工思想上有情绪就会影响工作。
在改革进程中,部分职工出现暂时或局部的心理失衡,产生某些非主流、不健康的心态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企业各级改革者要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去分析,采取有效对策,做好沟通引导工作,帮助职工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正确的心态和行为方式看待和参与改革。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教育职工,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说理,用事实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复杂性,使职工明白改革是行业、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改革企业将缺乏活力、难以生存。通过教育,使职工增强忧患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自觉把自己同企业的改革系为一体。
继而,要把准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的问题导向、发展导向和市场化导向,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更深地融合。不搞改革一刀切,多点开花求突破,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因企施策、分类改革、分层推进,提高改革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操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只要符合改革方向,就坚定不移地往前推,同时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分类别多渠道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做到蹄疾步稳。
改革是全体职工的事,成功与否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直接影响职工的心态变化。要坚持以逐步、稳妥的方式推进改革,改革务必做到积极、慎重、逐步、稳妥,改革的每一步都要让职工广泛参与,每一项重要决策都要向职工公开,改革方案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尤其是一线职工的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的利益关切。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办事,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引导职工在改革中正确行使权利,既维护职工自身利益,又维护企业的利益。改革的速度、深度与广度要切合企业自身实际,切合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充分激励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职工为改革贡献聪明才智。
针对职工群众十分关切并反映强烈的改革中的公平公正问题,相关政府部门或企业要建立改革监督制约机制和纠错纠偏机制,不关门定政策,不能跟风、搞简单化、搞强行推动,特别是防止小圈子或小团体利益凌驾于企业整体利益之上,打着改革的旗号暗箱操作、搞利益输送,损害职工合法权益,要分别从领导人员配置、薪酬管理、业绩考核、目标责任、监管重点等多方面设置不同的标准、程序、规则、方法和要求,并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增强改革方案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增强职工对改革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紧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动权,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赢得职工群众的广泛拥护。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国有煤炭企业固有的优势改掉,要继续发挥企业工会、共青团、家属委等群团组织在开展劳动竞赛、职工培训、困难职工帮扶、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作用,重视调动和保护职工积极性,把企业改革发展与职工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职工参与改革、参与经营、参与监督,真正享有主人翁的地位。要尊重、理解、关心职工,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职工的人格与自尊心,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职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关心职工劳动条件、劳动保护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引导职工在改革中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
不可忽视的是,现在不少国有煤炭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还很沉重,企业改革切忌单打独斗,甚至压住问题或者掩盖问题,遇到问题需要分类别多渠道解决,针对煤炭企业改革成本性支出和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自身无力解决的,应该及时主动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积极推动建立政府与煤炭企业的合理分担机制,积极帮助企业转制脱困,在主要依靠企业、依靠市场化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请求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推进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坚持群众路线。说到底,群众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不是简单地看给了多少钱和物,而是看是否利于企业发展,是否公平公正,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正视改革中职工群众的呼声和关切,对职工群众的诉求不能当瞎子,对职工群众的呼声不能当聋子,对职工群众权益维护不能当跛子,直面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正视职工群众发出的呼声和意见,积小成大、串点成面,赢得职工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赖,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提高职工群众对改革工作的满意度,助推企业改革平稳有序推进,达到企业和员工共赢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