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两起客运架空索道典型事故救援战例评析与启示

2015-11-03何明健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0期
关键词:高空

【摘 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两起大型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救援战例的评析,指出了国内消防部队在索道事故救援工作当中存在的技术与装备问题,同时分析了索道运营系统在索道救援当中技术、装备以及应急处置机制问题,针对消防部队和索道运营系统的索道救援工作均提出了改进意见,呼吁进行彻底的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改革,加强消防专、兼职高空(索道)救援专业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消防高空救援能力。

【关键词】索道救援 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 索道应急处置机制 高空 索道救援专业队伍

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客运架空索道随处可见,在提高游客旅游效率的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俨然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一种催化剂。不断发展提高的索道技术使客运架空索道运营安全性日益增强,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客运架空索道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人员伤亡事故和人员高空被困事故。近年来,国内接连发生两起大量人员高空被困的客运架空索道事故,分别是2012年“5·26”广西桂林尧山客运架空索道事故和2014年“4·12”井冈山杜鹃山客架空运索道事故,在这两起典型的高空索道人员疏散救援战例中,当地消防部队与索道运营公司及社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了这两起索道的救援工作。当前国内发生类似索道事故救援主要由索道运营公司独立承担,消防部队并未明确将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纳入发展视野,因此,这俩起大型索道事故的发生令消防部队措手不及,暴露了很多问题,给消防部队与索道运营系统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习、引进先进的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完善索道应急救援机制,全面做好索道应急救援装备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1 国内两起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救援战例

1.1 “5·26”桂林尧山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救援

桂林尧山景区索道全长1416.18m,高差427.2m,索道塔架26个,设双人吊椅和吊厢175个,缆车与地面最大高差36m,索道下方为山林。2012年5月26日上午9时45分,广西桂林尧山索道突发机械故障,减速机高速输入端轴承烧毁,导致索道无法运行,39辆缆车78名游客被困空中。索道公司立即投入人力抢修,10时30分开始实施救援,10时49分拨打119报警求援,此时距离事故发生时间已过去1个小时4分钟。桂林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联动预案,调集东江、特勤、象山、瓦窑、北门、临桂、灵川7个中队,出动消防车17辆、全勤指挥部及机关干部共116人,现场组建17个救援小组,1个通信小组,1个后勤保证小组;索道公司救援先后派出2个救援小组,每组5人,共10名救援人员;联动调集公安、安监、卫生、旅游、武警及民兵预备役等部门共202人配合救援。11时20分,桂林消防首批力量到达现场,其余消防力量和应急联动力量相继到场。消防力量到场后,充分利用软梯、缓降器、绳索等现有传统救援器材、常规方法开展救援。距离地面10米以下的缆车,使用索道公司伸缩梯救援;10米以上的缆车,主要使用使用人工投掷或抛投器投掷的方法,将绳索抛给缆车上的游客,由游客将缓降器、救生软梯和保护绳拉上缆车,在消防人员的指导下,游客固定器材,自行下降;对于不敢下降的游客,消防人员通软梯爬上缆车,协助游客下降。至16时30分,78名被困游客全部获救。被困获救游客当中,内地38人,台湾22人,韩国16人、法国1人和美籍华人1人,这些人中包括孕妇、老人、小孩、残疾人,引导疏散游客123人。

1.2 “4·12”井冈山杜鹃山客架空运索道事故救援

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全长5200m,曾是亚洲第一长索道,索道分上、中、下三段,索道第一段的长度2417m ,高差548m,第二段的长度2694m,高差343m,沿线设有26根支架,66个封闭式8人轿厢,缆车与地面最大高差超过100m,索道下方为山林。2014年4月12日10时10分,运行在上站与中站之间第15与16根支架之间的一个轿厢因故障停止运行,被后面运行的轿厢撞击坠落,5名游客被甩出厢外,坠落山林,缆车上有219名游客滞留高空。10时15分,辖区消防队井冈山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出动3车15人赶赴现场,10时40分到达事故现场,分成两个小组展开救援,一组营救坠落游客,一组了解现场情况,安慰被困游客,与索道公司研究救援方案,实施救援。11时26分,吉安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出动,并先后调派泰和、吉州、青原、特勤、遂川、吉安等第一批增援力量共7车59人,吉水、峡江、永新、永丰、新干、万安、安福第二批增援力量共7车42人赶赴现场增援。由于索道公司一直集中人员抢修索道,并未开展索道救人,导致高空被困游客情绪失控,12时30分左右才抽调人员开展救援,此时距事故发生时间已过去2小时20分钟。索道公司救援人员分成若干小组由从索道塔架爬上索道,使用“T型”小车由高位向低位滑行,逐个缆车救援,消防人员在地面配合施救。13时12分,总队全勤指挥部赶赴现场,又调集赣州支队兴国、赣县2个大队20人跨区域增援。14时05分,吉安支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14时06分第一批增援力量中的遂川大队赶到现场,一部分其他增援力量相继到场。实际上只有先期到场的井冈山、遂川、吉安、泰和、吉水5个大队与特勤中队参加了索道救援。16时15分索道修复成功,开始正常运行,此时共有30多名游客从索道缆车救下。16时30分,有1名游客确认死亡,5名受伤游客全部成功获救;17时30分,滞留在轿厢内的被困游客已全部安全返回地面;19时50分,被困游客全部从山顶疏散下山。

2 存在问题与分析

2.1 消防部队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落后,救援能力不足

“5·26”桂林尧山索道救援,游客被困空中最长时间为6个小时45分钟,索道运营公司的救援时间为6个小时,消防的救援时间为5个小时;“4·12”井冈山杜鹃山索道救援,游客被困空中最长时间为7个小时20分钟,事故发生2小时20分钟后实施索道救援,直到索道修复运行,救援时间为3个小时45分钟。针对这两起索道事故救援,当地消防部队在索道救援当中存在以下明显不足:endprint

当地消防部队对辖区典型灾害事故类型索道事故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研究,没有专业技术与装备措施。虽然利用传统方法与器材也成功完成了救援任务,但是并不能代表我们具备了合格的索道救援能力,高空救援必须立足于高空,而不能立足于地面,这是基本的救援常识。“5·26”索道救援中消防部队使用软梯、缓降器等传统器材,运用抛投、攀爬等常规方法,往往是在提供装备,让游客固定绳索,消防人员在下方保护,鼓励游客下降;对于不敢下降的游客,消防人员才通过游客固定的软梯爬上缆车,协助游客下降。在新闻视频和网络图片当中,完全暴露了这种传统器材与方法用于索道救援的不足,所用技术与装备不能与专业挂钩,消防人员不上索道或上不去索道,让被困人员自己解决下降问题,这是救援能力不足的冒险做法,专业救援不应该也不允许这样做。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果在救援当中不慎导致乘客坠落,那将是消防救援的责任。“4·12”救援消防部队只是在地面配合索道公司,也谈不上专业救援,因为以当时的技术与装备根本上不去索道,也无法开展索道救援,消防救援人员只能在地面做些辅助性工作。这场索道救援主要得益于索道的修复,假如索道不能短时间修复,那么疏散高空被困人员对当地消防部队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

这两起索道救援战例的共同特点是:游客被困高空,危险性大;高空索道被困人员多,疏散规模大;索道线路跨度大,被困人员分散,索道下面为山林、沟壑,救援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消防救援的最大不足是欠缺专业技术与装备,上不了索道,不能在索道上开展救援并将被困人员护送到地面;救援效率低,专业素养和安全理念差,距离专业救援差距大,急需改进提高。事后当地消防部队都认真总结了索道救援的经验与不足,加强了技术与装备,开展经常性实战演练,大幅提高了索道救援能力,强化了索道救援准备工作。但是很多地方的消防部队仍然未能切实进行这样的改善,这两地消防当时存在的索道救援问题在国内消防依然普遍存在,这是最值得深刻反思的。

2.2 索道公司应急处置机制落后,救援能力不足

桂林尧山景区索道公司在事故发生45分钟后开始实施救援,1小时4分钟后拨打119报警求救,报警31分钟后,消防首批力量达到现场,此时距事故发生已过去1小时35分钟,使消防救援迟滞1个小时4分钟。该公司首先投入人力用于机械故障检查与抢修,应急响应缓慢,没有第一时间报警,也没有一时间救援。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公司在索道事故发生5分钟后报警,25分钟后首批消防力量到达现场,该公司第一时间报警,联系消防力量到场处置,反应非常迅速,但也同样是集中人力抢修索道,未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援。漫长的等待引起了游客的不满,现场情绪失控,在游客在被困空中2小时20分钟之后,才抽调人员实施救援。在这两起索道事故救援当中,索道运营公司都因为第一时间抢修索道而忽视了救人,延误了救援时间,增加了游客空中滞留时间和风险,未充分考虑游客处境和心理感受,做法欠妥。发生索道事故,索道公司立即抢修索道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因抢修索道而延迟报警,延误救援,而应当在第一时间报警,在抢修索道的同时实施救援,与消防力量及其他相关部门搞好无缝隙的、高效的联动配合。出于经济效益考虑,索道运营公司往往不会配备足够的救援人员,其救援人员往往都是有索道工作及维护人员兼任,一旦发生索道事故,自然人手不够,导致抢修与救援不能兼顾,集中人员抢修索道必然延迟或搁置救援,这两起索道事故救援当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除了人力不足之外,很多索道运营公司救援技术与装备落后,救援人员自身安全保障和救援能力不足,救援效率较低。

2.3 索道运营行业索道事故救援指导思想值得商榷

近些年来,索道行业一直贯彻:“争分夺秒,重视抚慰,恢复运转应急优先,线路人工救援辅佐”的索道事故救援思想。索道行业的事故救援以索道抢修为主,高空救人为辅,行业内3小时的救援时间,主要是通过抢修设备完成救援,这个指导思想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索道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其救援指导思想必然要兼顾效益,如果有备用运行系统或短时间能够排除索道故障,自然可以采取恢复运转的办法。这是建立在短时间排除索道事故基础上的假设,如果短时间无法排除索道事故,必然延长游客空中滞留时间,延误消防救援,游客个人身体原因、天气变化都可能增加安全风险。索道行业救援指导思想与消防部队“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和“第一时间”要求是相矛盾的,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要求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危害。由于两种索道救援力量的指导思想存在差异,必然导致索道救援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存在差异,不能很好地配合,为索道救援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桂林尧山景区索道公司迟滞报警,使消防救援延误1小时4分钟;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公司搁置救援,使游客在被困空中坐等2小时20分钟,激化了矛盾。索道事故救援应该以人为本,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以此为出发点制定索道事故救援指导思想和相关规定。

3 启示

3.1 将索道事故明确纳入消防救援准备工作已刻不容缓

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景区旅游索道、滑雪索道与城市交通索道呈明显增长趋势,对于索道救援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与准备。根据中国索道协会的消息,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各类客运架空索道约有550条,包括封闭式轿厢缆车索道和开放式椅缆车索道,最近2年每年增加大约40条,在未来2-3年预计将增加100-200条。我国客运索道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总体事故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今后随着旅游业的繁荣,景区索道大量兴建,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客运索的道年久老化,索道事故发生概率也将明显上升,预计未来大型索道事故发生机率会有所增加。如果某个著名景区的索道发生事故,而当地的救援能力不足,救援表现乏力,那么肯定会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重创索道旅游收入,“5·26”和“4·12”这两起索道事故都是发生在风景区旅游旺季,尤其是春、夏之间的旅游高峰时期,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索道事故不但容易造成游客的直接坠落伤亡,还容易导致高温中暑、冻伤、特定人群伤病发作等次生事故。因此,消防部队应当跟上社会发展形势,加强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的学习引进,制定科学合理的索道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将索道救援纳入常态化执勤战备,因特殊活动使景区索道乘坐人数激增时,应考虑安排力量进入一线执勤。endprint

3.2 索道运营行业应当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加强索道救援准备工作

索道行业管理机构中国索道协会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反思并修改索道事故救援的相关原则,督促指导索道运营公司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与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接轨,要求索道运营公司与当地消防部队密切配合,制定完善、高效的索道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一是树立并坚持生命至上,救人第一的救援理念,一旦发生索道事故,应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认事故等级,评估抢修时间,在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抢修索道与实施救人。不管索道事故发生在机房还是发生在索道线路或缆车,都应在5分钟内确认索道事故,发出119求救报警,启动应急抢修与救援预案,通报并安抚空中被困游客;如需进行现场查看确认的,也应先报警。二是索道公司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以满足发生索道事故能够同时开展索道事故抢修与救援行动,避免演练时索道公司大部分部人员参加救人,事故时大部分人员都去抢修的情况发生。三是索道运营公司要引进与国际接轨的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保证安全、高效的开展救援工作,在索道站设立救援装备及救援物资储备仓库,备有足够的可供消防人员取用的绳索及索道救援专用装备。四是索道运营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在索道运营许可审批环节和例行检查当中,对其应急响应机制、处置预案及索道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并严格把关,比如对大型客运架空道要具备3小时完成三分之一满载救援的能力,对小型索道和远离消防救援力量的索道要具备3小时完成满载救援的能力。五是索道公司制定索道救援预案,要充分考虑各种索道事故情况,尤其要考虑到最不利情况下的最不利救援,如索道事故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条件下的恶劣气候、天气、夜间的救援情况,并储备雨具、防寒衣物,对突发伤病人员备有急救措施;索道救援预案既要有本单位的响应预案,更要有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当地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多部门联合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大型联合演练,这种演练不应只进行几个缆车的救援模拟演练,而应是全索道、多任务、多情况,模拟“5·26”和“4·12”索道事故的大型演练。

3.3 引进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

国内消防部队和索道运营公司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搞的很好,很早就引进了较为专业的技术与装备,但多数地方仍然十分落后,甚至连索道都上不去。传统方法与装备无法实施安全、高效与人性化的索道救援,尤其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甚至数百米的高空作业,救援人员与被救人员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务必使用安全可靠的专业装备,接受专业技术训练,因此学习引进先进的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刻不容缓。欧洲现代索道救援技术包括基于IRATA技术①的高空救援技术和索道救援专业实战技术两个方面,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实战,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索道救援的常规技术是:救援人员配戴高空救援全套个人坠落防护装备(PPE)②,携带索道救援滑轮(分无制动和有制动两种)、带大挂钩可调校挽索、救援三角吊带、绳索及其他相关救援装备,爬上索道塔架,使用索道救援滑轮,在索道上由高位向低位滑行,到达被困游客缆车上方,在索道上固定锚点绳索,下降到缆车对被困游客实施救援。然后再返回索道,继续在索道上滑行,逐个缆车救援,如图1、图2。对于复杂情况和特殊环境,如索道倾斜角度过大、距离地面过高、索道下方为山谷、水域等,常规技术与装备未必安全,也未必可以实现,这就涉及更专业、更复杂的高空绳索救援技术,需要专业技术公司因地制宜地设计专门解决方案。很多消防单位都采购了电动升降装备,却不能在实战当中灵活应用,在索道救援当中,不管是一般情况还是复杂情况,电动升降装备都可以发挥出色的作用,如图3。使用直升机进行索道救援在欧美也较为常见,但国内还不具备这种条件,这个问题也不是这里研究的范围。另外,高空救援一定不能忽视对被困人员的心理关怀,在救援的同时要给予尽可能的心理安慰,而且要将被困人员尤其是要对孕妇、老人、小孩、残疾人护送下降到地面,缺乏专业技术与装备是做不到人性化救援的。如果经过了高空救援技术和索道专业救援技术培训,配备了高空救援个人坠落防护装备和索道救援专业装备,具有针对性的索道救援方案并经常开展实战演练,那么训练有素的几个消防中队或若干救援小组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安全、高效、人性化地完成本区域的索道救援任务。即使面对一、二百人被困高空缆车的情况也无需紧张,因为立足于高空救援要比立足于地面救援容易得多。不管是国内消防部队,还是索道运营公司,都应该进行索道救援技术与装备的改革,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安全、高效地共同完成索道救援工作。香港消防与香港海洋公园索道公司均邀请过专业技术公司进行索道救援技术培训,设计索道救援方案,配备专业救援装备,为索道救援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了人员专业、技术专业、装备专业和解决方案专业,值得国内消防和索道运营公司学习借鉴。

图1 图2 图3

3.4 推动专、兼职消防高空、索道救援专业队伍的发展

近些年来,国内多地消防成立了索道救援专业队伍,其中山东泰安消防支队泰山景区大队索道救援分队是国内消防首个建设索道救援基地化训练设施、引入索道救援装备的消防队,其索道救援专业化发展走在了全国消防的前列。很多专、兼职消防索道救援队伍都是向索道运营公司学习经验,使用其装备,接受其培训,有些索道运营公司的装备也很落后,其个人装备不符合要求,甚至是错误的,索道救援装备还是旧式装备,性能较差、效率不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些专、兼职消防索道救援队伍还是基于传统救援方法与装备,并没有引入索道救援专业技术与装备,索道救援能力有很大差距。有更多辖区有客运架空索道的消防队伍还没有将索道事故救援纳入执勤战备与救援工作视线,索道救援准备工作还是空白。

国内消防索道救援发展缓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装备落后,高空、山岳救援没有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当前配备的消防员个人坠落防护装备不能满足实战需要,而且利用率极低。二是索道救援是一种特殊的高空救援,而国内消防对索道救援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认识不足,有的按山岳救援来处置,有的则想尽办法,利用所能用上的装备,结果是实际救援效能低下,事倍功半,消防战斗力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因此,只有进行彻底的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改革,在全面提升高空救援技术,改善个人坠落防护装备的基础上,加强消防专、兼职高空、索道救援专业队伍(包括班、组等)建设,引进索道救援专业技术与装备,才是提升索道救援能力的最佳途径。

注明:

①IRATA:即国际工业绳索技术行业协会(Industrial Rope Access Trad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又称IRATA国际,成立于 1987年,总部设于英国,是一个著名的全球性工业绳索作业技术组织。截至2015年5月,共有会员公司350多个,各级别技术员7.4万人,技术级别分为一、二、三级,每个级别累计至少工作1千小时,并至少1年时间才具有升级资格。

②高空救援个人防护装备(PPE):这里是指基本的、通用的高空救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高空绳索行进全身安全吊带(含胸式上升器)、手式上升器、具有防慌乱功能的自动制停下降保护器、移动止坠器及缓冲接装备、可调节脚踏、梯带、双勾防坠落带、用于工作定位的可调校挽索、抓绳器、安全钩、动力绳牛尾、头盔、手套等,其他还有滑轮、扁带、辅绳、头灯、装备包等。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广西桂林“5·26”尧山景区观光缆车事故抢险救援战例[J].灭火与应急救援,2014(3):20-23.

[2] 中国索道协会.广西桂林尧山景区客运索道5.26事故简介[EB/OL].http://www.chinaropeway.org/,2012-6-25.

[3] 吉安消防支队.为了219名游客的生命安全——吉安消防支队参与“4.12”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事故救援纪实[EB/OL].吉安消防公安信息网,2014-4-14.

[4] 杨汝彬.国内消防高空救援工作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8).

作者简介:何明健(1979—),男,北京人,本科,毕业于廊坊武警学院,现就就职于北京市消防教育训练中心,研究方向:灭火救援工作,倾向于绳索救援技术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空
高空抛物罪的实践扩张与目的限缩
高空跳伞
高空杂技
高空坠物
高空走绳
高空闪电精灵
高空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