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观察 认识
2015-11-03吉雪原
吉雪原
识字、阅读、作文三大板块构成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训练。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作文畏之如虎。问他们,有的说找不到事情写,有的干脆说不想写作文。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写,有内容写,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呢?我想到了“日记”这一训练形式。因此,我确定以“兴趣”“观察”“认识”三因素為训练重点的研究,力求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本文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操作过程和认识。
一、兴趣的激发
1.消除畏难情绪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我抽时间给学生读一些反映小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对周围事物观察的一些日记,让学生感受到日记就是我们生活的再现,日记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学过的、玩过的大胆写出来,不拘泥于什么形式,就能写出好日记。
2.体验成功
我每次批改了日记,都注意上好日记交流课。我每周用一课时的时间由学生诵读自己的优秀日记和习作。每月出一期手抄小报,然后在班级内部展出,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同时,还鼓励学生为校刊投稿,让学生在自我的成功体验中,激发写作的欲望,形成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观察的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1.观察内容指导
我将如何观察身边的见闻归纳成条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写日记的材料:
(1)今天你读到了什么有趣的文章?听到了什么新闻?有什么感想?
(2)今天老师讲过什么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比喻,幽默的笑话?(记录下来就是一则日记)
(3)你观察过街头、车站或者市场的一角吗?你在校园、公园、田野、家门前、小区里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变化?
(4)你能记下来老师、同学、家长、邻里之间的一席对话吗?
当我把这些写作材料印发给学生后,学生仿佛一下找到了一把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2.观察方法指导
由于进行了观察指导,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比较具体、生动。我告诉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用手量物体的大小,摸物体的质地;用鼻子闻物体的味道;用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嘴说物体的各个方面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观察”是要调动身上的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方方面面。
三、认识的深入
我采用以下方式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1.讨论
对于我们观察到的事物,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认识它?从哪些角度去认识它?班级组织了一次愉快的活动,我就组织学生认识: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有的谈到活动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有的谈到自己的不足,有的还谈到了今后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
2.示范
首先是身边同学的示范。由于学生阅读范围、生活圈子、写作基础的不同,所以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不一样。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能力,我采用了以强带弱的方法,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起示范作用,让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示范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角度的示范,二是表达方式的示范。这样,让学生懂得不同的认识怎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是一项综合工程,除了在日记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外,还包括作文方法、技巧的指导等。我相信坚持写日记,孩子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