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2015-11-03刘洪霞
刘洪霞
摘 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人们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有了全新的要求,不再推崇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趣味导入,激发兴趣;联系生活,提高素养;游戏活动,深化课堂三个方面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是各项教育的开始,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和心理方面的限制,导致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难以集中,集中时间短,贪玩,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等特点。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笔者以为,游戏教学法是适应课改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了能够更加“轻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很多教学者都采用并提倡游戏法进行教学。
所谓游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需求,借鉴游戏中的教学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中来而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工具。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小學阶段的语文教学其主要的内容就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运用能力,有着很强的知识性。然而单纯地对这些字词进行识记,难免会略显枯燥、乏味。学生也常会出现前记后忘的情况,学习效果不佳。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实施游戏教学。利用趣味性比较强的游戏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散落在课间的散漫的心收回来,尽快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二、联系生活,提高素养
小学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中强调指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离不开生活的,作为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生活为背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生动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从而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实践,体验,升华其自身的领悟能力,感受人文气息。”生活是一本活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利用生活这一无限大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游戏,进行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生才会完全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自主的完善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联系生活的游戏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凸显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三、游戏活动,深化课堂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而且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将课堂学习的权利交换给学生,扮演好自己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有效设置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地展现自己,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创设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地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借助并利用游戏教学的优势和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受、体验,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刘岩.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游戏教学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