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11-03杜臻
杜臻
自古以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学生来学校上课第一要学的是知识,第二要学的是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将两个方面同时加强,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好的德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小学生在初期的学习阶段其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都容易养成,而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教书和育人这两个方面都要深入内心,用实际行动来达到教学目的。那么,语文知识教学和德育教学该如何双管齐下,相互渗透呢?下面来谈一下我多年的实践总结,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帮助。
一、在教材中找好切入点,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很多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以及随着社会和学生的改变而进行编写的。无论哪一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有着同样的编写目的,那便是通过语文中对于文字,语言的学习,可以感受不同的情感,让一段段的情感来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陋的。比如,在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诗人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深入体会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启发,有的学生只有在假期时才能见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那么,见到亲人的机会这么少,到了佳节是否相互都很思念对方呢?当真正见到亲人之后是不是要多孝顺他们,让他们开心呢?这样一来,学生由于联想到自己的家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会加深。因此多借助教材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高尚情怀。
二、课外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好的德育品质的重要性
德育就是为了让学生长大以后可以很好地立足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德育的学习也来源于学生对实践的观察和认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德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还要多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际的生活觀察发现,自己切身体会德育的重要性,可以自发对自己严格要求。比如,在坐公交车时,学生是否会看到一些大哥哥大姐姐给老爷爷或者孕妈妈等让座呢?还有大家的相互交流是否都很有礼貌呢?这些在实际生活中都能看到,所以教师就要给他们指出来,让他们多多学习。相信语文教学中教师这样课内课外的安排学生观察学习,最终对学生的德育品质一定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