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经验浅谈
2015-11-03杜晓丽
杜晓丽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观察图形的能力、讀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等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识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培养的内容,对于如何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材上的图片也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图片。首先,让学生对图片有感性的认知;其次,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最后,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一些课外的数学图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
二、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
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所形成的区域被视为“发展区”,由于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不断扩大小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发展能力,而对于小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教师需要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幼儿园阶段的学生看图的目的性不强,仅仅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图画,观察比较片面,不够具体。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图,首先让学生粗说题意,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所观察到的信息描述出来,再引导学生找出图形中蕴含的数字信息,将图形分为几部分进行阅读,最后按照每部分的图意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解决数学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同样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各个年级小学生的读图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能够看懂数学图形中所描述的内容,通过图形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图形,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图片中有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获取图形中的信息,更需要在读懂图形含义的基础上,从简单的数学图形中获取更为理性和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并进行拓展。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根据长方体长、宽、高的特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结合三视图(正面、上面、左侧)构建三维视图。如下图所示: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教学模具搭建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实物,将图形和实物进行对照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
三、培养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入,图文结合的命题逐渐增多,学生仅仅按照以往的学习模式进行读图,容易导致只读图,而忽略了文字。针对学生这一学习误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图的同时,了解命题的基本信息,分析命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明确命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和文字进行解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还能增强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在读图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获取数学信息的同时解决数学问题。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观察图形来完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数学理论知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总结问题规律的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图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读图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观察图形的能力,建立图形与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白改锋.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2013(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