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理解公益性 建多元医疗模式

2015-11-03高军周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营利公益性医疗机构

本刊记者 高军 实习记者 周新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谈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给我们的印象是医院规模大,医疗器械全,医生水平高,看病花钱少。所以吸引了很多患者过去看病,却导致医院人满为患,医生疲惫不堪,患者挂号、缴费、取药时都要排很长的队。相比之下,一些民营医院却常常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因为在老百姓眼里,公立医院的首要目的是公益,而民营医院的首要目的是营利。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就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公立医院服务模式的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

公益性并非公立医院独有

林野说,很多人认为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只有通过公立医院来实现,民营医院和市场机制无法保障公益性。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终极目的不是公益性,而是促进健康,其本质是医疗产品或医疗服务满足公共利益。因此,从这一点认识出发,公益性并非公立医疗机构所独有,而是所有社会医疗机构的基本社会属性。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无论是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任何性质的医疗机构都应具有医疗产品满足公共利益的公益性质。

公立医院公益性力不从心

林野说,一般的观点认为,基本医疗应该由公立医院保障,而非基本医疗可以由民营医疗机构保障。但是现在的医疗服务,难以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公立医院没有表现出在保障基本医疗方面的特殊地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本刊记者 高军/摄

从性质上讲,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指不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向社会提供各类医疗产品或医疗服务,能为各阶层全体社会成员所享受或从中受益的行为属性。但是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数量很多,政府拨发的资金分配到每家医院,仅占每年维持运转的7%~10%。公立医院的运营发展仍然主要依靠自身的医疗收入积累,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情况不可能改善。所以公立医院只是性质上要求不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的而已,实际上提供的,仍然只能是有偿的医疗服务。

公办医疗不是最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

林野认为,公办医疗并不是最有效的政府提供医疗服务的模式。我国现有的医保模式或者医疗模式,是公立医院为主导的模式。这就造成公立医院地位尴尬,内外矛盾重重——所有病都得看;首诊负责,不能推诿;人满为患;全年开诊,还有夜诊;大医院医护人员超负荷劳动,苦不堪言,难以长期维持。这种公立医院主导的模式,无法建立最优化的医保体系。

破除枷锁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如何让公众理解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真正含义,并改变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足的问题呢?林野总结出三个解决方法:

一是媒体要正确引导和宣传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内涵,客观介绍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不能简单笼统地宣传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医保服务模式。政府应当鼓励和允许各种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进入医保服务体系。破除现有的医保定点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医保服务模式,有助于打破社会办医和医生多点执业的玻璃门,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当把医疗服务的定价去行政化,只根据政策指导和引导,不进行过多干预。政府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来引导病人分流分层就医,真正解决全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医保支付模式要尽量多元化。即使医疗服务多元化,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也不一定能使老百姓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医疗费用的报销,由少数医保支付机构决定,参保者和医院无法选择支付机构,导致参保者与医院的利益无法保障。应当参考国际上成熟的医保支付模式,逐步建设多元化的医保支付模式,让参保者可以选择医保机构,让医疗服务也可选择支付机构。医保支付形成竞争,才能提供更为合理的医保产品。只有这样,医保支付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和老百姓的利益才能趋于均衡合理,适于国情的优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才有可能建立。

猜你喜欢

营利公益性医疗机构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爱婴室上半年营利双降,收购玩具商、投资MCN求增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培养经营人才 探索营利模式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