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探究
2015-11-02顾莉
顾莉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而数学学科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思考与学习,可以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诸多教学方法之中,只有应用题教学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它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紧扣生活实际,通过模拟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凭借对现实生活的经验分析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从而建立一套数学思维模式。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其当前的障碍问题。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
1.结构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之一就是应用题的设计结构封闭、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在进行教材编撰、应用题设计的时候,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应用题通常是以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而呈现;对于高年级阶段而言,数学应用题则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而文字的堆叠通常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原本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程变得更加累赘、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渐渐失去对应用题的学习热情,数学应用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应用题设计方面结构封闭、形式单一会造成学生形成惯性思维,缺乏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类型化严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可过分依赖于此,而要重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如果只是一味地把学生当成被动吸收知识的工具而照本宣科,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违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式,教师通常会将应用题归纳总结为几个大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应用题都可共享一种解题方式。因此,学生在进行应用题的学习时,通常会直接套用教师所教的公式进行运算和解答,而忽略了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仅仅为了寻找答案而学习,忽略了教学过程,应用题教学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二、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的策略
1.创新应用题设计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所有条件都很具体而充分,学生的思考过程相对简单,一般来说直接结合所学公式,套用已给条件即可。想要在设计应用题的思路上有所创新,就应该考虑设置一些条件不充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通过已知条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考与分析之后,先求得缺失的条件,再根据重要的信息提示求得最终答案,问题环环相扣,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样的应用题才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以及求胜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有利于学生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拓展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当中,虽然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不仅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也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在充分掌握各个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通过不同的视角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从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自身在课堂中的作用,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努力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仅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情况,并且及时做好总结与反馈。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予以奖励,以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及时鼓励,并且给予正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保证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课堂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宝红.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38.
[2]林志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5(04):131.
[3]王敬敬.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应对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