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

2015-11-02程建玲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读题引导

程建玲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主要科目,这一科目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将来高年级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更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数学学习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要求极高,学生审题能力越强,掌握的审题技巧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着重解析小学生审题能力提高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引导;读题

在生活中人们有着各式各样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是在人们成长的每个阶段逐渐形成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好坏皆有,不同的习惯对人的影响也不同,通常观察能力极为敏锐的人只需经过细微的习惯分析出别人的内在。随着我国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学习习惯的优良将会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而笔者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在针对怎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问题上常常苦恼不已,并且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多存在审题不清、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贯穿始终,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得以解决,解题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后对题意的理解,没有审题做基础和先导,就不会有问题的解决。介于此,笔者认为研究小学生审题能力提高问题尤为重要。

一、审题能力不足的原因所在

1.概念、思路原因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概念是学习数学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很多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概念展开的,数学学习的根本就是概念的学习。与其教学生解题技巧,不如重视概念教学。虽然我国多次对数学教学进行变革,不少数学概念都不如以往抽象难懂,但在教学、学习的整个活动中,小学生很难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做到的仅限于模糊理解或了解的地步,所以在进行题目练习时,对于题目重点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在不清楚概念、思路较为混乱的情形下,小学生多半无从下手。

2.作业态度不端正

小学生年龄偏小,在心理及生理方面发育皆不完善,其天性爱玩,不少小学生都将作业视为课后的负担,在做作业时大多敷衍了事。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少数学生能在没有严格而明确的教学要求下自觉地进行学习、完成规定的作业,大多数学生努力学习只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表扬和认可,表扬和认可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题目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最不容许马虎及情绪化的状态出现,尤其是省略审题环节做题,不但无法正确解题,还将养成不审题的坏习惯,此外,小学数学习题都很重要,若是小学生做习题时重复出错,将导致小学生错误思维的形成,更有甚者还会使这种错误思维固化,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各方面的持续发展。

3.粗心审题的原因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过:“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这句话正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心态的体现。在进行解题时,小学生在简单题目审题方面极为粗心大意,几乎不假思索就下手解题,结果常常导致看题出错等。比如,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132-48+182题型时,很多学生因为粗心会看错加减号,甚至不少学生还会颠倒计算顺序,或是一些学生虽然算对答案却填写错误等。实质上数学审题过程极为严谨,只要错看或漏看一个符号、小数点都会造成最终答案的错误。

4.教师未规范引导

虽然新课改指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为学生,但实际上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却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效、高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教师的影响作用极大。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不良思维习惯,对学生而言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环。

二、小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读题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读题,读题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理解题意,进而更好地进行解题思路的拓展。在读题时,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明确规定读题的形式和要求,比如,读题的声音大小是默读还是出声,语句要通顺不加不漏字以及不能胡乱断句等。由于小学生识字量有限,理解能力较差,阅读速度不快,所以,在小学生读题时教师一定要指导读题的方法,确保小学生能够读通题目。针对文字题目中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生字必须进行相应的解释:读题要准,小学生最欠缺的就是默读能力,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在这方面尤为欠缺,通常可要求他们进行轻声读题,且要用指读、教读等方式协助他们一字不落地进行读题,小学高段学生读题讲究抓重点,理解关键字句再进行分析。此外,在轻读题目后,务必要求学生再次默读题目,进而真正地详细理解题意,促进读题能力的提高,其实要读懂题学生只有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的习惯,才可理解题目含义。通常要想学生认真读题,加强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笔者会要求他们一边读一边圈,并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圈中的关键字词。

2.符号化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绝大部分原因都在审题上。由于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形式多为文字和数学符号结合的形式,在理解上不够形象直观,但小学生思维多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符号化的审题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其对提高小学生审题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符号化的标记比较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形象化的符号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通常笔者会用不同颜色的符号,帮助小学生理解需要解决问题的符号和文字,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常规部分、重要部分、引起注意部分。对高段的小学生一般会尽可能与中学接轨,使用中学教学中的一些符号。但这些符号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在自己所教的班级统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若是各年级、各班级表示各不相同,学生只会难以适从。审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开始,确保学生习惯的逐步养成,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有计划的增加。

3.线段化

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数量间关系都极为抽象,小学生很难及时理解题意,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比如,利用线段化分析理解题意,这在数学教学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画线段图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操作简便、直观的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若是一个问题能用线段图表示,并且小学生能够画出线段图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就能轻易解决该问题。线段化的审题是形象化抽象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完全和小学生的思维特征相符合,是促进小学生审题能力提高的最佳途径,笔者通常分这几部分执行:其一,一年级学生刚升入小学,各方面能力都不强,可由实物图过渡到单一线段图,这里要注意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更正,避免大小物体表示线段长短表述不清的情况;其二,学生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是逐步积累的,很多时候单一线段图可能满足不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需求,这就需要将其过渡到多线段图,在过渡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单位长度线段表示数量是相同的;其三,将表示自然数的线段图中单位线段过渡表示分数,即可表示自然数,如“1”或十几等,到六年级后还可表示分数,因此,在画线段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明确在什么地方写出总数、分数、分率以及分率对应的数量、问题,这些要求都必须统一,尤其是要确保线段单位长度表示的一致,借由这样线段化的训练,自然而然就能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有着较强审题能力的学生不但能提高成绩,还能更好地培养思维逻辑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分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笔者采用的读题、线段化及符号化的审题方法。只有教师深入地探讨并加以灵活应用,才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孙文翠.认真审题是数学学习的基本习惯[J].成才之路,2011(31):47.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读题引导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