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中“生与死”主题的解析
2015-11-02陈萌
陈萌
摘 要:《达洛维夫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重要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伍尔夫表现了许多主题。例如:“生与死”“理智健全与精神错乱”“战争对人的影响”,等等。本文通过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和赛普蒂默斯·沃伦·史密斯来探讨“生与死”的问题。两人虽然从未谋面,但是,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生与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并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他们都曾经想到了死,克拉丽莎战胜死亡,选择继续生存下去;但是,赛普蒂默斯却选择自杀结束了生命。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生;死;克拉丽莎;赛普蒂默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0011802
一、克拉丽莎和赛普蒂默斯之间的联系
克拉丽莎和那个被残酷的战争吓疯了的赛普蒂默斯,可说是同一个人的两幅面相。他们素未谋面,但是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都喜欢莎士比亚的诗。小说中,有好几处景象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当克拉丽莎去商店买花,正在选花时,外面大街上一辆汽车发出爆破声,而此时赛普蒂默斯听到爆破声万分恐惧。当大本钟敲响十二下时,作者又把克拉丽莎和赛普蒂默斯联系在一起。“当克拉丽莎把绿色衣裙放在床上,当沃伦·史密斯夫妇走上哈利街去威廉·布雷德肖爵士的寓所,就在此时,正午的钟声敲响了。”[1]95
二、克拉丽莎对待“生与死”的态度
小说中,克拉丽莎曾经好几次想到了死,但一直到小说结束时,她也没有死,而是选择继续生活下去。可见克拉丽莎还是热爱生活的,享受着生活中美好的一切。六月中旬的伦敦,春意盎然,树木葱郁,鸟儿争鸣。克拉丽莎一清早便出来为当天要举行的晚宴买花,虽然年过五旬,病后初愈的她看上去还有些面色苍白,但周围的人和物对她却充满了吸引力。早上刚一出家门,面对着令人爽朗的清晨,她不禁感叹:“多好的早晨啊——空气那么清新,仿佛为了让海滩上孩子们享受似的。”[2]3她在大街上看到的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2]4我们可以看到克拉丽莎想要自己参与到晚宴的准备中去的心情。“多美好!多痛快!”[2]3就很好地表现了她刚出家门投入伦敦街头热闹场面的欣喜之情。与作品中另一主要角色赛普蒂默斯不同的是,克拉丽莎没有一味地沉溺于凌乱的思绪,而是忙碌地准备晚宴,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生活。生活尽管琐碎,但在这琐碎当中,克蕾丽莎发现了生活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要积极地面对并且创造生活。
伴随着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热爱,克拉丽莎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一种担心自己被生活、被生命抛弃的恐惧。当得知布鲁顿夫人只邀请理查德而不请她吃午饭时,“她觉得安身立命的时刻晃动了,犹如河床上一棵草感到船桨的划动而摇曳不定。她也同样地摇晃,同样地颤抖”[2]31,她“觉得自己一下子萎缩了,衰老了,胸脯都憋了;恍惚自己在户外,在窗外,忽忽悠悠地脱离自己的躯壳和昏昏沉沉的大脑,这一切都是因为布鲁顿夫人没有请她参加午宴”[2]32。由于这种恐惧,克拉丽莎无法充分地享受生活,她一心要把晚宴办成功,恐怕也是为了证明她的存在,她的生命力,从而排解她内心深处的惶恐和不安。但是,办晚宴也让她感到苦闷,因为她昔日情人彼得和她的丈夫理查德都不理解她。“他们两人都很不公平地批评她,极不公正地嘲笑她,为了她的那些宴会。”[1]123彼得嘲笑她是“完美的主妇”,而理查德不明白为什么要办晚宴来影响她的身体。克拉丽莎没有什么天赋,她办晚宴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让自己感到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她想能够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
因此,当赛普蒂默斯自杀的消息传来时,克拉丽莎心里想:“死神闯进来了,就在我的宴会中间。”[1]187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她心神不宁,感觉与赛普蒂默斯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生命有一个至关紧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她却被无聊的闲谈磨损了,湮没了,每天都在腐败、谎言与闲聊中虚度。那青年却保持了生命的中心。死亡乃是挑战”[1]188。她羡慕赛普蒂默斯的勇气,也很高兴他选择了自杀。但是克拉丽莎却没有死,她的另一化身赛普蒂默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感到了一种解脱。克拉丽莎领悟到了死,所以她才领悟到生命的价值,选择继续生活下去。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态度。
三、赛普蒂默斯对待“生与死”的态度
退伍老兵赛普蒂默斯刚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考验。按理说,他应该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是他却多次想到了自杀,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战争给他带来了巨大创伤。他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他的好朋友埃文斯死在战场上,当时他无动于衷,仿佛从一场梦魇中醒来又进入了另一场噩梦。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失去了感觉的能力。当他和妻子走在大街上在路边休息时,他看着树木,感觉死者埃文斯在向他招手。“一只雀儿栖息在他对面的栏杆上,叫着赛普蒂默……连续叫了四五遍。那里死者在徘徊呢,埃文斯就在那栏杆后面。”[2]25
他脑海中一直想着死,但是当他与妻子讨论帽子时,他又感到高兴。“还有一回,他俩坐在公共汽车上层,到汉普顿宫廷花园去,他就很高兴。”[2]67然而,他一想到霍姆斯大夫和威廉爵士,他就再一次紧张,恐惧,他们并没有真正治疗赛普蒂默斯,而是用他们的权力来压抑他。赛普蒂默斯感觉到被社会抛弃,排斥。在这样一个荒诞冷酷的世界中,失败和死亡是等待赛普蒂默斯的必然结局。冷漠异己的外部世界使赛普蒂默斯体验着无尽的孤独、绝望与恐惧,使他面临被隔离、被惩罚的生存危机。在这种“极限境遇”中,赛普蒂默斯毅然选择自杀也不愿沉沦,从而维护了自己纯洁的心灵,创造了自己存在的本质[3]。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赛普蒂默斯的死是一种积极的死,是“死而犹生”。
四、结语
死亡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是一种无奈。最后被逼自杀的赛普蒂默斯死前还抱着最后的生的希望:但他要等到最后一刻[4]。他不想死,生命是美好的。和多次经历生死离别之苦的伍尔夫一样,热爱生命的克拉丽莎对于死亡,既被它深深吸引,又感到无比恐怖。克拉丽莎甚至想过:“如果现在死去,那将是最幸福的。”[1]188但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有着敏锐感受的她又不愿接受死亡。因此作家在小说结尾安排了赛普蒂默斯的自杀,让赛普蒂默斯承担了死亡的命运,而让克拉丽莎在对死亡的认识中去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体验过了赛普蒂默斯的死,克拉丽莎对生有了更积极的认识。她决定振作精神继续活下去。“生与死”在赛普蒂默斯的“虽生犹死”和克拉丽莎的“向死而生”中实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M].孙梁,苏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M].谷企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
3.
[3][美]马洛·A·米勒.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名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7.
[4]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辑委员会.伍尔夫研究[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CHEN Me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Department,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 China)
Abstract:Mrs. Dalloway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sterpieces of the British modernist Virginia Woolf. In this novel, Woolf reflects many themes, such as “life and death”, “sanity and insanity”, “the effects of war on people” and so 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life and death” through Clarissa and Septimus. Although they have never met each other, their same characteristics get them together. The problem of “life and death” puzzles them and affects their normal life. Both of them have once thought of death. Clarissa overcomes it and continues to live,
while Septimus commits suicide.
Key words:Mrs.Dalloway; life; death;
Clarissa; Septimus
(责任编辑:刘东旭) 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