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全方位创新
2015-11-02王柏昆
王柏昆
摘 要:中学时代正是孩子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有很多的想法同时也处在叛逆的时期,所以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可以借助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为切入点,给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以指导。基于此,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简要阐述采用新的教育模式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0007402
引言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的复兴和未来的发展。所以中学生的思想健康和政治观念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我们都知道中学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进行及时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学生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显得比较的稚嫩,这些都导致孩子的心理波动比较大。现代社会有各种诱惑,然而中学生又没有判断诱惑的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学生们极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程中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们的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引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见思想教育课程对中学生来说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指导的有力工具。搞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及老师进行解决。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孩子处在社会大变革、思想极度解放的时代,同时又在网络的环境下,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心理状况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变化。
很多中学生的自强意识还不是很强。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家长对他们都比较宠爱。从而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好逸恶劳,没有很强的自理能力;性格比较偏激,很多还表现出了任性、冷漠、自私、嫉妒;一般没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能力,也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1]。
有很强的自我存在感,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受到很多怪异思想的影响,过度地寻求自我和张扬个性,拼命地追求非主流。很多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有很多想法但是从不和家长和同学们交流,始终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同时也缺乏爱心。
思想认识上也比较偏激。中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社会的不良现象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当然分不清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恶的。同时社会上还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存在,容易让他们看待问题时以偏概全,导致心理失衡出现偏激思想。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在给学生们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目的和内容和现实社会生活出现严重的脱节。实际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理想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还达不到现实的生活要求[
2]。应试教育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到了纯粹的知识灌输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2说教化形式严重,只有纯粹的知识灌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健康正确的思想下学习知识并利用知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得老师们只重视对学生知识上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还是认为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学生,而那些有着对立思想的学生就是另类,就是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都是由成绩来决定,不能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制约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讨
1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得在上课过程中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只是知识机械的接受者和顺从者,这样对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3]。例如,在一节课完成后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学习,等到下节课让学生自己上来讲,老师在一旁听,把学生讲得不正确的不全面的记下来,等学生讲解完毕后,再对他们认识上的错误以及不全面的地方加以纠正和补充。充分地转换课堂角色将老师变成“导演”,而学生是“演员”,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目标具体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就应该根据课堂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明确在课堂上的学习重点,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地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在备课中将接下来的课堂重点列举出来在上课前几分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学生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进行课堂的知识讲授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这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材学材一体化,教案学案统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本就是老师的教材,老师和学生早已习惯。但是现在我们要改变过去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把课本从老师的教材转变成学生的学材,那么老师的教案也可以变成学生的学案,变成适合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讲义[4]。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们只是在上课时或者是快要考试时才会被动地拿起课本去翻看,离开了老师的讲课和考试学生很少去翻看课本,原因是课本里只有令人头疼的理论知识没有吸引学生的东西,学生们当然不愿意翻看课本了。但是课本内容其实很重要,很多的中考题目都是从中抽取的,特别是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本。所以在课本的编排上应该丰富其内容,使得课本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
这样学生们就更愿意主动地拿起课本学习,在课本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4创设教学意境,避免死记硬背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很多的知识点多需要背诵,但是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若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再加上学生的课业比较重,学生分给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时间比较少,所以在学习中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避免死记硬背,老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们创设好的教学意境。比如在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一种思想,并且将其中的思想通过课堂朗诵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三个代表的思想中,那么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就会更加深刻,同时又有自己的参与,所以印象深刻,再对其记忆时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5教会学生会学,而不只是学会
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由于应试教育环境,教师只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只关心学生是否学会,而不关心学生是如何学会也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就这样老师在不停地灌输而学生在不停地接受,使得很多学生缺乏探究问题的能力,更不会去主动地提出“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只有死知识的机器人,而是有很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全方位人才。老师在教育中一定要重视转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对很多知识要靠自己的探索,而不是等待老师的灌输。所以老师在给学生讲课时不要急于把问题的答案讲解出来,而是先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去思考,把好的思考方式记录下来,将来遇到问题时要参照正确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老师也要把自己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学会还知道如何学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对中学生的良好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在中学阶段,要想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关,对其思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很好地对学生思想方面加以引导,让他们的思想更加健康,政治素养更高。可以培养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将来发光放彩。
参考文献:
[1]任强.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0).
[2]谢云水.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58.
[3]马秀梅.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发展,2010,(8):150.
[4]章雅仙.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09,
(7):155—158.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