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强原因分析
2015-11-02黄正碱
黄正碱
摘 要:本文根据实证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教材角度、教师素质三方面分析了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强的原因,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任重道远。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学生;教材;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77-1
为分析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强弱,笔者根据一项实证问卷调查进行分析,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某高中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00分,收回问卷300份。调查高一年级76人、高二年级109人、高三年级115人。问卷调查主要从对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文言文的困难、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文言文的自主学习四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结果得出:高中生阅读文言文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师因素三部分;有20%左右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只会利用课文注释”学习。
针对调查原因和结果,笔者认为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生自身因素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意义与现代文相去甚远,文言文在现代人的交流中几乎很少使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环境。虽然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也增加了文言文教学的比重,但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始终感到困惑。一项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己经由以文字为主的报纸杂志转变成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影视、网络。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更容易接受影视、网络这些直观、浅显、形象的信息传播媒介,而对于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文言文反而疲于应对。例如,在《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有的学生就理解成“项伯杀人,我活了”,项伯杀人和我是否能活下来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句话也就说不通。之所以会理解错误,就是因为没有弄懂文言文中的使动现象,正确的翻译应该为“项伯杀人,我使他活下来(我救活了他)”。除了文言文的背诵篇目,学生大多不愿多读,他们缺少阅读的环境,对文言文缺乏语感,又不明句读,有的甚至胡乱停顿。心理学研究表明:文字和符号可以是感性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语音阅读,口,耳,眼三个器官的合作参与的活动,有助于增强语感。可见,对语义的正确把握是学生感知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数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为增强文言文选编的合理性做出了巨大努力。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把原教材中一些写作背景复杂、政治色彩浓厚、字词难以理解、寓意性太强、内容枯燥的文章从必修教材中删除,例如《屈原列传》、《病梅馆记》、《柳毅传》等。取而代之的是《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一些思想内容容易理解、学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的相对浅易的文言文。在课文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先后安排了古代写人记叙散文、山水游记类散文、议论性散文和好情类散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当今的语文教学确实陷入了一个“教师苦”、“学生累”的尴尬境地。教材对文言文选编所存在的缺失也不容我们忽视。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共五册必修本,要求在一年半内完成五册书的教学,也就是一学期要学习两本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但课时却有限,篇幅再长的课文也不能超过三课时完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师在讲解文言知识点上就要用掉两课时,剩下的一课时学生要完成朗读、品文、赏文等任务,时间略显紧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难度在逐渐增大,涉及到的知识点与初中相比更是一个飞跃。无论是通假字、词类活用还是特殊句式,在理解上都要以一定的语法知识为基础,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提及文言文语法知识,很少有教师在初中阶段为学生介绍语法知识,高中突然出现的大量语法知识就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初高中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而高中教材中却没有出现任何关于语法的文字介绍,这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三、教师因素
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基本成熟,逻辑思维日益严密,个体意识逐渐强烈,他们开始认识自我、关注自我,渴望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摆脱对家长教师的依赖,自主意识发展迅速,对已往奉为神圣角色的教师开始质疑。而教师习惯上把高中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受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传统的对教师的定位己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多数教师仍把自己当做传授知识的主体,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认为讲得越多,学生能力越强。
受这种观念的支配,文言文的课堂成为了某些教师的“独角戏”。四十分钟的课堂,只有教师的声音,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课、记笔记,整节课枯燥乏味。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在课堂上动脑的是教师,学生仅仅动笔不动脑。同时,大多教师教学目的功利化,对文言文的讲解,仅仅侧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些文言知识点,把一篇文章讲得支离破碎,这种教学的好处是知识点不遗漏,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原则,但忽略了文言文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忽略了人文性,这种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因素,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待提尚。